盆栽冬红果无土栽培研究

盆栽冬红果无土栽培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试验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无土栽培营养液中氮、磷、钾肥不同施肥水平对冬红果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筛选出了无土栽培时氮、磷、钾的合理配比,为今后的相关果树及其它园艺植物无土栽培技术研究和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钾素是冬红果着花量的制约因素,其次是磷、氮。氮肥对冬红果着花量表现为正效应,磷、钾肥表现为负效应。冬红果获得较高着花量最优氮、磷、钾组合方案为氮:12.34~22.87mmol/L;磷:0.65~2.10mmol/L;钾:2.02~7.78mmol/L。 2、供氮水平对冬红果观赏品质影响最为显著,能明显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果实花青素含量有重大影响。氮肥与钾肥对果实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有明显的互作效应,配合施用对提高冬红果的观赏品质更有意义。磷肥和钾肥在一定范围内对花青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使冬红果盆景达到较高的观赏要求最优氮、磷、钾组合方案为氮:12.2mmol/L,磷:2.5~3.9mmol/L,钾:3.5~9.2mmol/L。 3、供氮水平对冬红果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影响显著。在供氮水平较低时(≤15.5mmol/L),能有效的促进氮、磷、钾的吸收,而且磷钾相互促进。在供氮水平较高时(≥22mmol/L),结果相反。磷水平较低时(≤2.23mmol/L),能有效的促进氮的吸收,高水平时(≥3mmol/L),却抑制氮的吸收。磷钾表现为相互促进。 4、氮是冬红果生长发育的制约因素,供氮水平与新梢生长量和基径增长量密切相关。磷钾对新梢生长量和基径增长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在试验设计水平范围内,磷钾水平较高时,生长受到抑制,但叶片中的磷钾浓度仍在继续积累。冬红果获得较大的新梢生长量和基径增长量最优氮、磷、钾组合方案为氮:20.77~22.87mmol/L:磷:1.02~2.10mmol/L;钾:7.78~15.00mmol/L。 5、适量的氮肥有利于增强冬红果新梢的抗寒性,氮肥过量时,新梢贪青徒长,组织不充实,同时,使氮、磷、钾比例失调,新梢抗寒性下降。钾素能有效提高抗寒性。氮钾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不适宜的N/K比会导致抗寒性下降。冬红果新梢获得较高抗寒性的最优氮、磷、钾组合方案为氮:6.02~12.34mmol/L:磷:1.02~2.82mmol/L:钾:3.46~10.66mmol/L。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无土栽培技术与研究进展
  • 1.2.1 无土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 1.2.2 盆景无土栽培的特点
  • 1.3 无土栽培的基质
  • l.4 营养液
  • 1.4.1 营养液的水质
  • 1.4.2 营养液的组成
  • 1.4.3 营养液的浓度
  • 1.4.4 营养液的pH值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植株
  • 2.1.2 基质
  • 2.1.3 配制营养液所需试剂
  • 2.1.4 花盆、托盘规格
  • 2.2 试验场地
  • 2.3 试验方法
  • 2.3.1 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 2.3.2 营养液配制及施用方法
  • 2.4 主要测定项目及方法
  • 2.4.1 叶片、果实的采集与处理
  • 2.4.2 叶片、果实样品分析方法
  • 2.4.3 植物学性状的测定
  • 2.4.4 新梢抗寒性测定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与冬红果着花量的相关性研究
  • 3.1.1 氮磷钾水平与冬红果着花量的主效应分析
  • 3.1.2 氮与磷水平与冬红果着花量的互作效应分析
  • 3.1.3 磷与钾水平与冬红果着花量的互作效应分析
  • 3.2 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与冬红果观赏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 3.2.1 氮磷钾水平与冬红果叶片叶绿素的关系
  • 3.2.2 氮磷钾水平与冬红果果实花青素的关系
  • 3.2.3 最优方案的建立
  • 3.3 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与冬红果叶片矿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 3.3.1 氮磷钾水平与冬红果叶片含氮量的关系
  • 3.3.2 氮磷钾水平与冬红果叶片含磷量的关系
  • 3.3.3 氮磷钾水平与冬红果叶片含钾量的关系
  • 3.4 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与冬红果生物生长量的相关性研究
  • 3.4.1 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与冬红果新梢生长量的相关性研究
  • 3.4.2 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与冬红果基径增量的相关性研究
  • 3.4.3 最优方案的建立
  • 3.5 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与冬红果新梢抗寒性的相关性研究
  • 3.5.1 氮磷钾水平与冬红果新梢抗寒性的主效应分析
  • 3.5.2 氮与钾水平与冬红果新梢抗寒性的互作效应分析
  • 3.5.3 最优方案的建立
  • 4 讨论
  • 4.1 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对冬红果着花量的影响
  • 4.2 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对冬红果观赏品质的影响
  • 4.3 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对冬红果叶片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 4.4 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对冬红果生物生长量的影响
  • 4.5 营养液中氮磷钾浓度对冬红果新梢抗寒性的影响
  • 4.6 旋转回归设计应用于农业试验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稿件录用通知
  • 作者简历
  • 致谢
  • 附 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冬红》[J]. 地球 2020(01)
    • [2].时冬红作品[J]. 青海教育 2019(10)
    • [3].海棠冬红[J]. 中国诗歌 2017(06)
    • [4].彩通:活力“忍冬红”主导2011年流行色[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 [5].红果累累冬红果[J]. 中国花卉盆景 2012(09)
    • [6].活着,并且记住——评韩冬红的《三叔》[J]. 文学教育(上) 2015(03)
    • [7].新优绿化植物冬红离体培养与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8)
    • [8].复方冬红合剂的稳定性考察[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05)
    • [9].复方冬红合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03)
    • [10].肖冬红的绿叶深情[J]. 人民之友 2019(07)
    • [11].HPLC法测定复方冬红合剂中葛根素含量[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07)
    • [12].海棠冬红[J]. 中国诗歌 2019(02)
    • [13].变异冬红果无菌体系的建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0)
    • [14].普洱市冬红茶品质及其生产潜力[J]. 热带农业科技 2015(04)
    • [15].变异冬红果组织培养中褐化控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7)
    • [16].延长冬红果盆景果实观赏期的调控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 2009(01)
    • [17].萘乙酸(NAA)对盆栽冬红果叶片衰老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4(01)
    • [18].辩证地看“冬红夏绿”[J]. 中国食品 2012(07)
    • [19].心的天空[J]. 歌曲 2016(03)
    • [20].缙云山冬红蛇菰考察报告[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
    • [21].优良鸟类食源植物冬红Holmskioldia sanguinea的生态景观营造实践[J]. 广东园林 2017(01)
    • [22].魅惑单品 质感初秋[J]. 时尚北京 2011(09)

    标签:;  ;  ;  ;  ;  

    盆栽冬红果无土栽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