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G2阳性肝癌侧群细胞药物外排特性的研究

ABCG2阳性肝癌侧群细胞药物外排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世界上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有超过半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疾病晚期而失去手术治愈的机会。目前晚期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相当有限,针对这些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正在不断地研究和试验之中。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常常导致常规化疗方案的失败,而肝癌细胞高表达ATP-bindingcassette(ABC)转运蛋白被认为是肿瘤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ABC转运蛋白造成耐药的主要机制是这些膜蛋白能够借助ATP水解的能量,将细胞内的多种药物分子主动地“泵”到细胞外,使肿瘤细胞内毒性药物的浓度降低而逃避多种药物的杀伤作用。ABCG2(或BRCP,乳腺癌耐药蛋白)是在阿霉素耐药的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克隆得到的多药耐药基因,也是ABC转运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既往研究已经证实ABCG2参与多种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而且在肝癌组织中亦能检测到ABCG2的表达,但对ABCG2在肝癌耐药中的确切作用和机制还没有完全了解。近年来ABCG2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随着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而愈加受到研究者重视。SP细胞的显著特点是能够外排Hoechst 33342染料而显示为低荧光染色,这一细胞亚群最早在骨髓造血细胞Hoechst染色的流式细胞分析中被发现和定义。随后研究发现,SP细胞不仅在正常组织中存在,而且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并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肿瘤干细胞通常在肿瘤中比例极小,却具有类似干细胞特性,能够保持自我更新,是肿瘤发生和复发的根源。ABCG2转运蛋白是Hoechst 33342染料的外排泵,该蛋白的高度表达是SP细胞外排能力的基础,同时也赋予SP细胞多药耐药的能力。实验研究已经证实SP细胞亚群存在于肝癌中,并提示这一细胞亚群可能是肝癌细胞致瘤能力和耐药特性的根源。然而ABCG2表达和SP细胞亚群在肝癌多药耐药中的确切影响和功能调控,目前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因此我们着力于深入地研究这些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较大样本量的肝癌组织微阵列来检测ABCG2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发现ABCG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现零散型集中表达和弥漫型大量表达等不同的亚型,而且临床病理指标分析提示弥漫型高表达ABCG2可能与肝硬化的基础疾病密切相关。我们的结果提示ABCG2的表达并不一定局限于少量的“干细胞”亚群,而可能存在过度的弥漫型表达,而这一类型恰与肝癌组织的内在性耐药特性十分符合。我们进一步在肝癌细胞系中研究ABCG2表达和SP细胞亚群的情况,发现肝癌细胞系中也同样存在不同类型的ABCG2表达,而ABCG2的表达水平与各细胞系中SP细胞亚群的比例及阿霉素的外排能力呈正相关。在ABCG2高表达的MHCC-97L肝癌细胞系中,我们发现SP细胞亚群的比例代表了细胞总体中具有外排活性的细胞数量,也能够反映了ABCG2阳性细胞转运活力的变化。采用SP检测和流式细胞分析术,我们观察到血清刺激能够增加MHCC-97L肝癌细胞系中SP细胞的比例,而且SP细胞亚群具有更高的PI3K/Akt通路活性。进一步实验则发现采用药物抑制或SiRNA干扰PI3K/Akt通路的活性能够减少SP细胞的比例。对MHCC-97L细胞SP及non-SP亚群进行PI3K/Akt通路活性和ABCG2表达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PI3K/Akt通路活性与SP细胞中ABCG2的细胞内定位相关,即PI3K/Akt通路可能通过改变ABCG2的亚细胞定位来调控SP细胞的外排能力。我们的发现提示抑制或干扰PI3K/Akt通路的活化,可以减弱ABCG2阳性细胞的药物外排能力。我们在体外实验中也证实LY294002和Rapamycin等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可以增强阿霉素对MHCC-97L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为Rapamycin等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于肝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本研究更全面地提供了ABCG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强调了ABC转运蛋白的表达水平对肝癌内在耐药特性的影响;而在MHCC-97L肝癌细胞系中的实验揭示了SP细胞ABCG2功能活性的变化以及PI3K/Akt通路对其调控的可能机制,为针对ABC转运蛋白外排活性的药物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初步的实验依据。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正文
  • 引言
  • 1.多药耐药蛋白ABCG2在肝癌细胞的表达及其药物外排能力的研究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2.Side population细胞在肝癌耐药中的作用和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对其外排能力的调控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3.结论
  • 4.综述
  • 5.后记
  • 6.参考文献
  • 7.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LncRNA-HEIH/EZH_2通路在肝癌中的作用及血清学表达意义[J]. 肿瘤学杂志 2019(12)
    • [2].“组合拳式”肝癌精准治疗新策略[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11)
    • [3].科学家找到“分步式”肝癌精准治疗新策略[J]. 肿瘤防治研究 2019(12)
    • [4].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20(01)
    • [5].《中医肿瘤学杂志》肝癌专刊[J].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01)
    • [6].氯喹对肝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自噬的关系[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01)
    • [7].中央型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04)
    • [8].148例肝癌术后患者灵性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20(06)
    • [9].重视中晚期肝癌的降期转化治疗[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2)
    • [10].得了肝癌,抗病毒治疗还重要吗?[J]. 肝博士 2020(01)
    • [11].对接受放疗的肝癌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5)
    • [12].索拉非尼联合顺铂治疗肝癌患者临床观察[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S1)
    • [13].联合肝癌患者病理和预后相关蛋白数据构建肝癌预后决策树模型[J]. 安徽医学 2020(03)
    • [14].放射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5)
    • [15].肝癌患者的饮食与保健护理[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08)
    • [16].多成员多维度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09)
    • [17].安宁疗护在终末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19)
    • [18].晚期不可切除肝癌降期治疗的研究进展[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07)
    • [19].临终综合护理用于晚期肝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 中外医疗 2020(17)
    • [20].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 [21].阿司匹林在肝癌防治中的应用进展与争议[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8)
    • [22].氩氦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在不可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 肝脏 2020(09)
    • [23].肝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05)
    • [24].肝癌外科治疗的演变与发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10)
    • [25].日常传统饮食对肝癌风险影响的研究现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23)
    • [26].心理干预用于肝癌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24)
    • [27].肝癌肝移植治疗[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9(06)
    • [28].热疗辅助放疗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6)
    • [29].2012~2016年龙口市肝癌的疾病负担研究[J]. 预防医学论坛 2018(03)
    • [30].64层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分析[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03)

    标签:;  ;  ;  ;  ;  

    ABCG2阳性肝癌侧群细胞药物外排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