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和深层培养桦褐孔菌抗衰老活性的研究

野生和深层培养桦褐孔菌抗衰老活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桦褐孔菌,学名Inonotus obliquu(以下简称IO)。主要分布于北纬45。-50。的地区。常生于白桦、银桦、榆树和赤杨等活立木的树皮下。桦褐孔菌已被证明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研究认为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是桦褐孔菌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但野生桦褐孔菌资源稀缺。所以对深层培养桦褐孔菌(以下简称CIO)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CIO发酵培养基。以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含量为指标通过对五种发酵培养基的比较,确定PD培养基为最优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马铃薯20%,在发酵第6天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15.23g/L,第5天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值3.76g/150mL,明显优于其他培养基,而且它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CIO经过三级摇瓶培养接入发酵罐。培养条件:26℃±2℃,风量300L/h,200r/min,罐压0.03-0.04MPa,6d,获得深层培养桦褐孔菌作为下一步的实验材料。将CIO和IO加入果蝇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研究CIO和IO对果蝇寿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用加入不同剂量的CIO、IO饲料喂养果蝇,每三天记录果蝇死亡数,通过计算果蝇平均寿命、半数致死时间、平均最高寿命,证明CIO和IO可有效延长果蝇寿命。随后通过测定不同饲养天数的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评价CIO、IO对果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IO、IO显著提高果蝇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抑制丙二醛(MDA)的生成。可见,CIO、IO具有抗氧化能力和抗衰老的功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桦褐孔菌的研究背景
  • 1.2 桦褐孔菌的形态
  • 1.2.1 子实体与孢子
  • 1.2.2 菌丝
  • 1.2.3 菌落形状
  • 1.3 桦褐孔菌的功能特性
  • 1.3.1 药用价值
  • 1.3.2 抗癌作用
  • 1.3.3 抗氧化活性
  • 1.3.4 降血糖活性
  • 1.3.5 抗病毒作用
  • 1.3.6 抗炎作用
  • 1.3.7 防治艾滋病作用
  • 1.3.8 其他活性
  • 1.4 液体培养桦褐孔菌及其主要活性物质
  • 1.4.1 多糖的研究及抗氧化作用
  • 1.5 桦褐孔菌的加工利用
  • 1.6 衰老的自由基学说
  • 1.6.1 自由基
  • 1.6.2 自由基与疾病
  • 1.7 生物体内氧化-抗氧化作用与疾病
  • 1.7.1 抗氧化剂定义及分类
  • 1.8 果蝇的介绍
  • 1.9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9.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9.2 研究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菌种
  • 2.1.2 果蝇
  • 2.1.3 原料及试剂
  • 2.1.4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深层培养桦褐孔菌培养流程
  • 2.2.2 桦褐孔菌的复壮、保存于活化
  • 2.2.3 培养基的制备
  • 2.2.4 指标测定
  • 2.2.5 样品处理
  • 2.2.6 实验动物
  • 2.2.7 果蝇的培养条件
  • 2.2.8 果蝇基础培养基的制备
  • 2.2.9 果蝇给药培养基的制备
  • 2.2.10 CIO、IO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 2.2.11 CIO、IO对果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 3.2 深层培养桦褐孔菌,野生桦褐孔菌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 3.2.1 CIO、IO对果蝇平均寿命的影响
  • 3.2.2 CIO、IO对果蝇半数致死时间的影响
  • 3.2.3 CIO、IO对果蝇平均最高寿命的影响
  • 3.3 CIO与IO对果蝇SOD、CAT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
  • 3.3.1 CIO与IO对果蝇体内SOD活力的影响
  • 3.3.2 CIO与IO对果蝇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 3.3.3 CIO与IO对果蝇体内CAT活力的影响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8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发酵桦褐孔菌的制备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7(01)
    • [2].桦褐孔菌多糖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01)
    • [3].发酵桦褐孔菌的降低血糖作用实验研究[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4(03)
    • [4].桦褐孔菌醇研究进展[J]. 食用菌学报 2018(04)
    • [5].桦褐孔菌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广州化工 2019(09)
    • [6].桦褐孔菌多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化学工程师 2017(11)
    • [7].桦褐孔菌的药用功能概述[J]. 中国林副特产 2018(04)
    • [8].大孔树脂纯化桦褐孔菌多酚及其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 2015(22)
    • [9].桦褐孔菌多酚在小鼠血清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09)
    • [10].桦褐孔菌中多糖的提取及对糖尿病的病理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 2010(06)
    • [11].桦褐孔菌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食用油脂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2008(12)
    • [12].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提取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7(06)
    • [13].桦褐孔菌成分与开发利用及其专利研究[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07)
    • [14].“免疫天王”桦褐孔菌[J]. 中国保健营养 2009(07)
    • [15].桦褐孔菌在兽医领域研究现状及前景[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11)
    • [16].桦褐孔菌多酚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效应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8(01)
    • [17].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07)
    • [18].桦褐孔菌质量标准的研究[J]. 广东化工 2019(16)
    • [19].以桦褐孔菌为主的复合多糖降糖活性研究[J]. 广东化工 2017(16)
    • [20].桦褐孔菌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14(04)
    • [21].桦褐孔菌水提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J]. 药物评价研究 2014(03)
    • [22].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J]. 中国酿造 2012(01)
    • [23].桦褐孔菌醇提物抗氧化和降血脂功能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10)
    • [24].桦褐孔菌多糖对二乙基亚硝胺致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0(07)
    • [25].桦褐孔菌的功能及应用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10(22)
    • [26].桦褐孔菌多酚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稳定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10)
    • [27].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07)
    • [28].桦褐孔菌多糖提取条件优化[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29].桦褐孔菌水提物免疫活性的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8(12)
    • [30].桦褐孔菌资源分布及其地域环境条件分析[J]. 中国林副特产 2019(04)

    标签:;  ;  ;  ;  

    野生和深层培养桦褐孔菌抗衰老活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