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洞庭湖湿地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东洞庭湖湿地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湿地土壤中的C、N、P、K元素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本文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东洞庭湖湿地土壤营养元素(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空间分布特征,探明该区域有机质、全N、全P、全K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空间变异程度,揭示不同植被类型、水动力条件、pH值、干湿交替、人类活动等对湿地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的影响,从而为东洞庭湖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管理及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表层(O-20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16g/kg、0.803g/kg、0.656g/kg和19.289g/kg,20-40cm土层平均含量分别为11.95g/kg、0.659g/kg、0.618g/kg、19.907g/kg,各土层营养元素含量均存在中等程度变异。O-20cm和20-40cm土层有机质、全氮和全钾的水平分异为:湖草滩地>芦苇滩地>泥沙滩地,全磷在20-40cm土层则表现出不同的分异规律:芦苇滩地>湖草滩地>泥沙滩地。研究发现,导致营养元素水平分异的主要原因是覆盖植被、水动力条件、干湿交替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芦苇滩地、湖草滩地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含量均减少,全钾则相反。泥沙滩地从表层往下,其营养元素含量是增加的。营养元素垂直分异的原因可能与植株密度、根系、水动力条件相关。土壤pH值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有机质和全氮的固定和累积能力,同时土壤氮的输出主要是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在此次研究中得到,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消涨趋势相一致,土壤有机质与全氮、与pH以及全氮与pH值相关性明显。(2)0-20cm土层西部样带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高于东部样带,20-40cm土层则相反。0-20cm和20-40cm土层全氮和全钾均表现为西部样带高于东部。全磷在东、西两条样带平均含量基本无差异。各土层营养元素具有中等程度变异性,东、西部样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可见,湿地东、西两侧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未对营养元素分布产生明显影响。(3)0-20cm土层东部样带有机质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变程为100m,与全氮的协同半方差理论模型为指数高斯套合模型,拟合度较高。西部样带有机质的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拟合度很低,与全氮的协同半方差函数的拟合度较高。0-20cm土层东、西样带全氮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其变程分别为345m和155m,东侧样带全氮与有机质协同半方差函数拟合度较高,西侧与pH值协同半方差函数拟合度较高。20-40cm土层有机质和全氮不具备半方差结构。(4)东、西样带20-40cm土层全磷半方差结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变程为50m。0-20cm全磷不具备半方差结构。0-20和20-40cm土层东侧样带全钾半方差理论模型均为指数,中等程度相关性,变程为525m和450m;西侧全钾半方差理论模型分别为球状和指数,强烈空间相关性,变程为496m和147m。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土壤特性空间变异及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进展
  • 1.3.1 农田营养元素空间变异研究
  • 1.3.2 湿地营养元素空间变异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土壤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2.2.2 土壤样品的测定方法
  • 2.3 数据处理
  • 3 东洞庭湖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状况与分布特征
  • 3.1 东洞庭湖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状况
  • 3.1.1 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
  • 3.1.2 湿地土壤全氮含量状况
  • 3.1.3 湿地土壤全磷含量状况
  • 3.1.4 湿地土壤全钾含量状况
  • 3.2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分布特征
  • 3.2.1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
  • 3.2.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分布特征
  • 3.2.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磷分布特征
  • 3.2.4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钾分布特征
  • 3.2.5 有机质、全氮和pH值的关系
  • 4 东洞庭湖湿地东、西样带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空间分布特征
  • 4.1 东、西样带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
  • 4.2 东、西样带土壤全氮空间分布特征
  • 4.3 东、西样带土壤全磷空间分布特征
  • 4.4 东、西样带土壤全钾空间分布特征
  • 5 东洞庭湖湿地东、西样带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空间分布变异性
  • 5.1 东、西样带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
  • 5.2 东、西样带土壤全氮空间变异性
  • 5.3 东、西样带土壤全磷空间变异性
  • 5.4 东、西样带土壤全钾空间变异性
  • 6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进展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洞庭湖湿地保护的立法思考[J]. 环境与发展 2019(06)
    • [2].论洞庭湖湿地的法治保障[J]. 中外企业家 2019(26)
    • [3].43种外来植物入侵洞庭湖湿地,敲响湿地生态保护警钟[J]. 生物学教学 2013(05)
    • [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5(03)
    • [5].候鸟[J]. 星星 2017(07)
    • [6].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文史博览(理论) 2013(11)
    • [7].洞庭湖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J]. 湖南林业科技 2020(05)
    • [8].洞庭湖湿地生态治理体系构建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4)
    • [9].洞庭湖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现状[J]. 花卉 2019(20)
    • [10].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8)
    • [11].洞庭湖湿地系统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 天津农业科学 2012(06)
    • [12].洞庭湖湿地循环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商贸 2011(19)
    • [13].东洞庭湖湿地冬季水鸟群落结构的研究[J]. 嘉应学院学报 2010(11)
    • [14].洞庭湖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01)
    • [15].东洞庭湖湿地景观改造研究[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16].洞庭湖湿地芦苇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思考[J]. 纸和造纸 2009(09)
    • [17].基于生态保护的洞庭湖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18].论洞庭湖湿地保护立法[J]. 华商 2008(10)
    • [19].洞庭湖湿地总氮总磷输入与滞留净化效应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08(04)
    • [20].推进洞庭湖湿地生态治理体系建设[J]. 中国国情国力 2019(01)
    • [21].洞庭湖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现状研究[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6(01)
    • [22].南洞庭湖湿地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特征[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23].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投入机制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4].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6)
    • [25].洞庭湖湿地综合性立法思路探寻[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0)
    • [26].彭祥林:洞庭湖湿地守护者[J]. 人民之友 2015(01)
    • [27].西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J]. 学园 2015(02)
    • [28].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的环境审计探析[J]. 中国外资 2014(03)
    • [29].西洞庭湖湿地野生植物的多样性[J]. 贵州农业科学 2012(03)
    • [30].1993-2010年洞庭湖湿地动态变化[J]. 湖泊科学 2012(04)

    标签:;  ;  ;  ;  

    东洞庭湖湿地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