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一线生猪饲养农户的调查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一线生猪饲养农户的调查

论文题目: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一线生猪饲养农户的调查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作者: 周胜利

导师: 赵书红,李奎

关键词: 生猪产业,农户,成本收益分析,政策建议

文献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我国是一个世界养猪大国,生猪出栏量、存栏量和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同时养猪业又在我国整个畜牧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占了绝大部分。养猪业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养猪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我国的生猪产业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猪肉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生猪存栏下降。 本文通过组织对我国生猪产业一线饲养农户的调查,获得第一手原始数据资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探讨我国整个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当前生猪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对国内外市场进行预测,分析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潜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通过分析来自一线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农户进行生猪饲养决策的影响因素,考察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微观决策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够对宏观把握有所帮助。然后通过对我国生猪产业经营形态的分析,深入考察我国生猪产业经营形态的制度变迁和各种产业经营形态形成的原因,并进行一个经济效率的比较,深入考察各种经营形态对资源禀赋条件依赖性的差异。而且通过对我国各种农户生猪饲养模式的一个成本收益分析,考察专业户与兼业户的成本收益绩效,希望能够找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户饲养模式。最后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总结出全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对解决我国生猪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有所指导意义。 整个论文最后认为,提高我国生猪产业的竞争力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探索新的流通模式,在生产者与市场之间推进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虽然农户散养模式目前在我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发展适度规模是提高我国养猪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最后,调整生猪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绿色猪肉产品,探索新的生产模式,对已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都是必需的。所有这些对解决我国生猪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应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一 研究背景

1. 近几年来我国生猪存栏和猪肉产量持续增加

2. 目前生猪出口受阻,肉制品出口看好

3. 国内猪肉消费逐渐向精细发展

4. 生猪屠宰和熟食加工产业逐渐壮大

二、问题的提出

1. 生猪流通渠道不畅

2. 发展规模养猪缺乏资金

3. 部分商品猪质量差不能适销对路

4. 利益分配不均

5. 行业联合相对松散,行业协会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6. 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

7. 动物疫情公开将对我国养猪业带来新的挑战

三、研究框架与目的

第二章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饲养决策因素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调查设计

1. 抽样技术与统计方法

2. 调查设计

3. 样本数据描述

二、调查结果

1. 购买模式

2. 购买偏好

3. 购买选择

三、农户生猪饲养决策的影响因素

1. 农户家庭人口规模及构成

2. 农户家庭人口素质

3. 劳动力机会成本

4. 农户耕地情况

5. 家庭财富和获得贷款的能力

四、调查结论

1. 我国猪肉消费潜力巨大

2. 优质猪肉将成为市场主导

3. 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4. 农户的饲养模式仍然很传统

6. 影响农户生猪饲养决策的因素比较多,综合而复杂

第三章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特点与潜力

一、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特点

1. 传统产业经营方式规模小,家庭饲养多,但是专业化产业发展模式正逐步扩大

2. 当前的的小规模家庭养猪,节约饲料,节省投资、费用,便于管理,技术容易掌握,便于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适应了农村的实际情况

3. 生猪产业整个生产周期长

4. 生猪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

二、我国发展生猪产业的潜力分析

1. 产业背景

2. 市场特征

3. 市场容量与预测

4. 趋势分析

第四章 我国农户生猪饲养成本收益分析

一、饲料的成本收益

二、饲养的成本收益

1. 饲养周期

2. 增重

3. 出栏率

三、成本收益

四、一个计量经济学框架

1. 模型与推导

2. 指标和样本数据

3. 估计结果

五、相关结论

第五章 我国生猪产业经营形态分析

一、我国生猪产业经营形态制度变迁

二、我国生猪产业经营形态形成的原因

1. 我国生猪主产区的农户传统的养猪方式具有技术合理性

2. 生猪的副业饲养形态具有经济合理性

3. 农业资本的薄弱和农户收入水平的低下客观上延缓了生猪散养向规模饲养的转变

三、主要结论

1. 农村传统散养方式存在的现实意义

2. 发展适度规模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 推进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1. 我国猪肉市场潜力巨大,优质猪肉将成为市场的主导,但是消费者的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2. 农户的饲养模式仍然很传统,影响农户生猪饲养决策的因素比较多,但是发展适度规模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 探索新的流通模式,在生产者与市场之间推进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

二、加快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1. 调整生猪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绿色猪肉产品

2. 探索新的生产模式,对己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3. 探索新的流通模式,在生产者与市场之间建立密切稳定的联系

三、小结

1. 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2. 研究中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2-12

参考文献

  • [1].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尹成成.山东农业大学2014
  • [2].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预测[D]. 王郁林.河南农业大学2018
  • [3].安康市生猪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高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 [4].江西生猪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罗千峰.江西农业大学2016
  • [5].宿州市生猪产业发展研究[D]. 周言虎.安徽农业大学2014
  • [6].潍坊市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李晶.山东农业大学2015
  • [7].邹城市生猪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王松.山东农业大学2014
  • [8].青州市生猪产业发展研究[D]. 刘金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 [9].淮安市淮阴区生猪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薄洪峰.南京农业大学2006
  • [10].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研究[D]. 张仁顺.河北农业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我国生猪市场“蛛网现象”的本质、根源和破解措施[D]. 孙志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 [2].国家与市场双重作用下农户养猪行为研究[D]. 邓忠.华中师范大学2007
  • [3].淮安市淮阴区生猪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薄洪峰.南京农业大学2006
  • [4].重庆市养猪业发展战略研究综合调查报告[D]. 胡占云.四川农业大学2004
  • [5].威远县优质生猪产业化发展及其推广模式研究[D]. 王大平.四川农业大学2004
  • [6].山东省优质猪肉供应链建设研究[D]. 邵娟.山东农业大学2006
  • [7].新五丰公司生猪产业化研究与设计[D]. 袁彪.中南大学2005
  • [8].南京市生猪生产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 邓力群.南京农业大学2000
  • [9].县域生猪产业战略联盟的组织与策略研究[D]. 王宏.中国农业大学2002
  • [10].猪肉供应链垂直协作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 戴迎春.南京农业大学2003

标签:;  ;  ;  ;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一线生猪饲养农户的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