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松主要分布区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MAPD技术研究

我国油松主要分布区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MAPD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具有生长快、材质好、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造林易成活等特点,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绿化造林树种。油松天然分布于我国北方14个省(区),其生态分布区达300公顷,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针叶造林树种。油松分布范围内的地形复杂,且各地区气候分带差异显著,这必然导致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类型,具有极大遗传多样性基础。本实验利用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性DNA(RM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油松12个天然居群24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具体结论如下:(1)确立了可用于RMAPD扩增的快速有效的提取油松DNA方法。(2)通过对RMAPD反应体系的优化,确立油松扩增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0 X扩增缓冲液2.0μL(Tris-HCl 200mmol/L pH 8. 3,KCl 500mmo1/L),Mg2 +为2.2mM ,dNTPs为0.16mM,Taq酶为1.0U,随机引物为1.0μL,特意引物0.4μL,模板DNA为50ng/μL,双蒸水补足25μL。(3)用筛选出的18个引物对245个油松单株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03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229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77.58%,显示了油松群体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建立了245个油松单株之间的遗传关系聚类图,在遗传相似系数在0.68的水平上,245株油松可以聚为四大类:府谷部分材料与内蒙古宁城聚为一类、山西地区单独聚在一起外,甘肃小陇山地区与陕西的洋县、留坝、周至、洛南、柞水聚为一类,黄龙、黄陵、府谷部分材料与聚为一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油松概况
  • 1.2 国内外油松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 1.2.1 表型性状形态标记
  • 1.2.2 细胞学标记(cytological markers)
  • 1.2.3 同工酶标记(biochemical markers)
  • 1.2.4 分子标记技术(Molecular Markers)
  • 1.3 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该技术在林木上的应用
  • 1.3.1 分子标记技术
  • 1.3.2 不同遗传标记技术在林木上的应用
  • 1.4 RMAPD 标记(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
  • 1.4.1 RMAPD 的分子机理
  • 1.4.2 RMAPD 的可靠性
  • 1.4.3 RMAPD 的应用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研究方法
  • 2.2.1 DNA 的提取方法的优化
  • 2.2.2 引物筛选
  • 2.2.3 PCR 反应因素水平的确定与正交表的设计
  • 2.2.4 RMAPD 反应的建立及检测
  • 2.2.5 RMAPD 扩增结果统计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油松总DNA 的提取与浓度测定
  • 3.2 油松RMAPD 反应体系的优化
  • 3.2.1 Mg2+浓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3.2.2 dNTP 浓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3.2.3 引物浓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3.2.4 模板、Taq 浓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3.3 反应体系的确定
  • 3.4 油松RMAPD 产物多态性分析
  • 3.5 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及不同区域油松聚类分组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油松总 DNA 提取对实验材料的筛选
  • 4.1.2 对提取工艺的改进
  • 4.1.3 RMAPD 体系优化
  • 4.1.4 油松居群内及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本文使用英文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我国油松主要分布区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MAPD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