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研究

网络语言研究

论文摘要

网络语言是一个新兴而时尚的事物,分析和认识网络语言、规范和利用网络语言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综合有关研究成果,综述了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及其本质性特征,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逐层分析,提出了网络语言作为语言媒介变体的新的定义;以网络语言的交际功能为分类标准,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独具特色的类型分析,试图建构起全新的网络语言类型体系。同时,在简单分析网络语言的一般性特征的基础上,以网络语言的媒介特征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了网络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在简单总结网络语言内容与形式层面的正现象之后,主要分析和研究网络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层面的负现象,及我们面对网络语言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负现象所应走的规范之路。本文还站在修辞学的视角下,在分析网络沟通施受的样式及其交互性和叠合性的基础上,将网络语言视为一种综合的修辞性智慧型行为,并阐释了网络语言修辞性表达和智慧型接受产生的主要原因,对网络语言的修辞性表达的常见类型进行了探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选题意义和应用价值
  • 2、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 3、研究对象—狭义网络语言
  • 第一章 网络、语言、网络语言
  • 1.1、网络
  • 1.1.1、网络的兴起、发展和现状
  • 1.1.2、网络的运输性特征
  • 1.1.3、网络是传播的媒介
  • 1.2、语言
  • 1.2.1、语言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 1.2.2、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 1.3、网络语言
  • 1.3.1、网络语言是一种媒介变体
  • 1.3.2、网络语言是语言与网络交互作用的产物
  • 1.3.3、网络语言是语言的最高存在方式之一
  • 1.3.4、网络语言的科学定义
  • 第二章 网络语言的类型分析及其区别性特征
  • 2.1、网络语言的类型分析
  • 2.1.1、网络语言的分类方法
  • 2.1.2、网络语言的类型分析
  • 2.2、网络语言的区别性特征
  • 2.2.1、网络语言的一般性特征
  • 2.2.2、网络语言的媒介特征
  • 2.2.3、网络语言的口语化、创造性特征
  • 2.2.4、网络语言的匿名化、随意性特征
  • 2.2.5、网络语言的暂时化、依赖性特征
  • 第三章 网络语言的正负现象和规范之路
  • 3.1、网络语言中的正现象
  • 3.1.1、内容层面的正现象
  • 3.1.2、形式层面的正现象
  • 3.2、网络语言中的负现象
  • 3.2.1、内容层面的负现象
  • 3.2.2、形式层面的负现象
  • 3.3、网络语言的规范之路
  • 3.3.1、网络语言规范综述
  • 3.3.2、网络语言规范的不同语境
  • 3.3.3、网络语言规范的不同层面
  • 第四章 修辞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 4.1、网络沟通施受的交互性和叠合性
  • 4.1.1、施与受
  • 4.1.2、交互性
  • 4.1.3、叠合性
  • 4.1.4、网络语言是一种综合的修辞性智慧型行为
  • 4.2、网络语言的修辞性表达与智慧型接受
  • 4.2.1、网络语言修辞性表达的主要成因
  • 4.2.2、网络语言修辞性表达的常见方式
  • 4.2.3、网络语言智慧型接受的简单分析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网络语言的影响[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09)
    • [2].浅析由“半tour废”引起的中英文混搭[J]. 文教资料 2017(10)
    • [3].网络语言之字新闻的构造研究[J]. 长江丛刊 2016(31)
    • [4].修辞手法在网语构词中的应用[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9)
    • [5].赣州市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调查研究(一)[J]. 青春岁月 2017(01)
    • [6].赣州市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调查研究二[J]. 考试周刊 2017(06)
    • [7].小议当前的网络语言[J]. 新高考(升学考试) 2017(08)
    • [8].网络语言的影响[J]. 青春岁月 2013(07)
    • [9].网络语言的模糊性研究[J]. 北方文学 2019(09)
    • [10].网络语言暴力浅议[J]. 语文学刊 2008(02)
    • [11].基于符号学的对网络语言符号的分类[J]. 参花(下) 2016(06)
    • [12].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10)
    • [13].网络语言的生成方式及利弊[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 [14].浅析网络语言的形成及对日常交流的影响[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11)
    • [15].语言经济原则指导下的网络语言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3)
    • [16].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影响[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12)
    • [17].网络语言与经济原则[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S1)
    • [18].浅析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J]. 新课程(下) 2015(08)
    • [19].网络语言中的性别因素分析[J]. 时代人物 2008(06)
    • [20].网络语言面面观[J]. 才智 2013(26)
    • [21].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J]. 东南传播 2015(10)
    • [22].后消费时代网络语言的异化研究[J]. 记者观察 2019(17)
    • [23].运用网络语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04)
    • [24].论网络语言的社会适应性[J]. 语文学刊 2008(09)
    • [25].论网络语言的夸张[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10)
    • [26].略谈网络语言的负现象及其规范[J]. 校园英语 2015(30)
    • [27].网络语言与文化心理[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11)
    • [28].探究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J]. 国际公关 2019(11)
    • [29].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特点[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5)
    • [30].浅析网络语言的特点[J]. 青年作家 2014(14)

    标签:;  ;  ;  ;  

    网络语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