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理、生物交融性教学的研究

初中化学、物理、生物交融性教学的研究

论文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初中物理、生物、化学等课程主要以分科课程形式设置,它们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和生物运动规律,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的是,分科课程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为此,本文立足于化学课程,分析其与物理、生物等初中科学类课程在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交融状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三种交融性知识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以期能在现有初中分科课程的基础上促进学科间的交融,能对初中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养成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做出微薄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科学类课程交融性内容贯穿于整个初中科学教育过程中,涉及到概念、原理、STSE、物质知识、实验和科学探究等多个维度。2.概念性的交融性内容大致可以归为“物质状态变化”、“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和“社会生活”四部分。化学与生物交融概念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方面,而物理与化学的交融点则分布比较平均,其中“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物质构成”两个方面交融点稍多一些。在时序方面,化学与生物的交融主要分布在生物七年级上、下两册,与物理的交融主要分布在物理教材九年级全一册。3.在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物质变化理论与物理学科的物态变化理论、声学理论、功与能理论存在交融;与生物学的生物体结构层次理论、生物与环境理论等有多个的交融点。三门学科在原理性交融的形态上具有应用性、综合性的特点。4.在STSE内容的交融方面,化学与生物学科在生理、健康、环境、化学肥料与作物生长等方面交融较多,而与物理学科的交融主要体现在材料、能源、环境等方面。5.虽然三门学科都设置了大量探究实验内容,可学科间直接发生交融的实验数量很少,但探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的交融量很大,尤其是控制变量方法,是三门学科探究实验中使用最普遍的手段。6.初中科学课程中的交融性内容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在教学中对交融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则能促进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本课题根据交融性内容的特点、学习要求和初三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了目标确定的适宜性、内容选择的真实性、活动设计的探究性、评价内容的应用性的交融性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化学学科为中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三种交融性教学模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课题的提出
  • 1.1.1 初中科学课程中的交融性内容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 1.1.2 科学教育本质的回归需要研究学科交融性内容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1 利用“交融性”课程资源,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
  • 1.2.2 加强学科综合,促进初中科学课程校本研究
  • 2 交融性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 2.1 统计与分析的方法
  • 2.2 概念性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 2.2.1 交融量和交融时序
  • 2.2.2 交融的特点
  • 2.3 原理性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 2.3.1 交融内容的整体描述
  • 2.3.2 交融的特点分析
  • 2.4 STSE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 2.4.1 有关“空气质量”交融内容的分析
  • 2.4.2 有关“电池”交融内容的分析
  • 2.4.3 有关“化肥”交融性内容的分析
  • 2.4.4 有关“化石燃料”交融内容的分析
  • 2.4.5 有关“人体健康”的交融内容分析
  • 2.5 控制变量实验方法交融性内容分析
  • 2.5.1 控制变量实验交融内容的整体描述
  • 2.5.2 控制变量实验法交融特点分析
  • 3. 初中化学、物理、生物交融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 3.1 交融性教学的依据和目标分析
  • 3.1.1 初中化学、物理和生物课程标准的相关学习内容目标
  • 3.1.2 交融性内容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 3.2 交融性教学模式的原则
  • 3.2.1 目标确定的适宜性
  • 3.2.2 内容选择的真实性
  • 3.2.3 活动设计的探究性
  • 3.2.4 评价内容的应用性
  • 3.3 交融性教学模式的活动框架
  • 3.3.1 以学科知识交融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 3.3.2 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交融性教学模式
  • 3.3.3 以经验为中心的交融性教学模式
  • 3.4 模式的应用——“物质的构成”交融性教学设计
  • 3.4.1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 3.4.2 教学设计
  • 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残疾人与健全人的交融性共生[J]. 残疾人研究 2015(03)
    • [2].立体几何与建筑专业的交融性学习探讨[J]. 现代农业 2019(11)
    • [3].论经济法研究的学科交融性[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11)
    • [4].教育评价铁三角——实践性、结构性、一贯性与交融性[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30)
    • [5].哲学与医学的交融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09(02)
    • [6].层次性 生活性 合作性 交融性[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02)
    • [7].交融性“和美”课堂的建构[J]. 成才 2019(11)
    • [8].论漫瀚调艺人传承的文化交融性[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9].浅析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及其教学策略[J]. 学园 2016(06)
    • [10].影视对白翻译的交融性简析[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2(02)
    • [11].“课”随“主”变,凸显课堂主体[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1(07)
    • [12].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给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J]. 山西青年 2017(24)
    • [13].中医“动静结合”理念与现代骨科学应力刺激性“微动观”的交融性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8(35)
    • [14].学会预测,在交融性阅读中体验美好[J]. 新教师 2019(09)
    • [15].论诗歌与音乐的交融性[J]. 音乐时空(理论版) 2012(06)
    • [16].整合营销传播环境下艺术设计各专业间的交融性建设[J]. 装饰 2012(10)
    • [17].天人合一最难得 生态审美的交融性原则[J]. 人与生物圈 2013(04)
    • [18].体验性学习在美术课中的应用[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03)
    • [19].论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J]. 北方文学 2019(35)
    • [20].论文学艺术的民族间性[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3)
    • [21].中式风格与茶楼设计的交融性研究[J]. 福建茶叶 2020(08)
    • [22].船舶交融性设计艺术原理及应用——以“项目驱动型”邮轮游艇设计教学为例[J]. 设计 2014(04)
    • [23].小议美术课堂中的体验性学习[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17)
    • [24].论武术与书法的互通与交融[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8(04)
    • [25].从《黑龙江日报》看当代新闻语体的交融性[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0)
    • [26].试论安徽方言分布的特点[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7].探讨美术新课标 浅析体验性学习[J]. 大众文艺 2012(03)
    • [28].提高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视、听艺术素养初探[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4)

    标签:;  ;  ;  ;  ;  

    初中化学、物理、生物交融性教学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