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心电图时间、抢救用时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84.1%,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50.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可以大大缩短抢救时间,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163-01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急性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心肌梗死的治疗中[1],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更多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入院起各个环节均应互相配合,并制定出具体标准化的流程,因此建立全程护理路径是必要的,可以有效缩短各个环节的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基于此,我院做了研究,以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了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3例。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31例,年龄为30-77岁,平均年龄为(51.3±6.5)岁;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为31-76岁,平均年龄为(52.1±7.1)岁。纳入标准:纳入的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均知情且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肾、肺功能障碍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流程,患者入院起,就直接进入重症室进行抢救,同时开通绿色通道,所有评估应在120秒内完成,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嘱咐进行对应护理,同时进行具体的抢救。

1.2.2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具体流程如下:①接诊优化,急性患者入院开始,应先进行抢救、然后挂号、缴费并开通绿色通道,分诊护士接到急诊通知时应立即推车迎接,并迅速推入抢救室,同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②病情评估的优化,接诊护士接到患者30秒内应完成评估,初次评估即边看患者面色、呼吸,边咨询患者具体感知、发病时间、病史、用药等;早期检查即对胸痛患者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依据具体情况给予抢救工作,协助医生做好各项监护;最后评估即抢救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具体评估。③优化具体的救治流程,评估患者病情以后,应采取定位、定时、定人的原则进行救治,护理人员应时刻向医生报告患者的心电图情况,明确诊断结果,同时通过网络记录患者病情。④优化交接工作,对患者的病情正确评估以后,若患者需要溶栓,应采取PCI技术进行介入,护理人员应对具体结果进行记录并完成交接、存档。⑤优化抢救记录,从接诊开始到交接工作完成的整个过程,医护人员均应做出具体的记录。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心电图时间、抢救用时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纳入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x2来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心电图时间、抢救用时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救治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84.1%(53例),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50.8%(32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速度快、病情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的特点[2]。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为更好的救治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达到提高救治成功率的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入院起到交接完成的各个环节均应互相配合,因此制定出标准化的接诊流程具有重要意义,而全程优化护理路径做到了各个细节的优化,即接诊优化、病情评估优化、具体救治流程的优化、交接工作的优化、抢救记录的优化,从而缩短了各个环节的用时,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心电图时间、抢救用时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可以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倩.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9):2480-2482.

[2]程宝珍,张小红,牛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标签:;  ;  ;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