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中线区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颅脑中线区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论文题目: 颅脑中线区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科学

作者: 朱玉辐

导师: 兰青

关键词: 侧脑室,锁孔神经外科,解剖学,神经导航,胼胝体,回归分析,第三脑室,穹窿,脉络裂,室间孔,天幕下小脑上入路,松果体区,大脑大静脉

文献来源: 苏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神经导航辅助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目的:探索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的可行性;研究该锁孔入路的手术显露和相关解剖因素在手术暴露中的作用;探讨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方法:选用16 例经彩色乳胶血管灌注的正常成年国人尸头,神经导航辅助下模拟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手术,观测各锁孔入路对侧脑室的手术暴露范围,测量入路相关解剖结构,以矢状位术野角和冠状位术野角为评价指标,运用SPSS10.0 软件统计分析。设计出至各解剖区域的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结果:神经导航辅助下能准确地完成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手术。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手术中,影响矢状位术野角的主要解剖因素有骨窗长度(r=0.462)、胼胝体切口长度(r=-0.185)、骨窗-胼胝体切口间距(r=-0.300)、同侧/对侧骨窗入路(r=0.206)、胼胝体切口位置角(代表胼胝体切口与室间孔的相对位置,r=-0.119)、骨窗-胼胝体切口相对位置角(r=0.263);影响冠状位术野角的相关因素是胼胝体切口长度(r=0.158)、骨窗-胼胝体切口间距(r=0.523)、同侧/对侧骨窗入路(r=0.162)、胼胝体切口位置角(r=-0.197)和骨窗-胼胝体切口相对位置角(r=-0.175)。数据回归分析获得矢状位和冠状位术野角回归方程。A-Ⅰ、M-Ⅱ、M-Ⅰ、P-Ⅱ和P-Ⅰ锁孔入路都能暴露到额角,其中A-Ⅰ和M-Ⅱ锁孔入路仅能暴露额角后部,P-Ⅱ和P-Ⅰ锁孔入路可暴露额角尖。A-Ⅱ、M-Ⅱ、M-Ⅲ和P-Ⅲ锁孔入路能暴露整个体部,A-Ⅰ和P-Ⅱ入路只能暴露体部的前半、A-Ⅲ入路可暴露体部的后半。A-Ⅱ、A-Ⅲ、M-Ⅲ和P-Ⅲ锁孔入路能暴露房部,其中P-Ⅲ仅能暴露房部前内侧部,A-Ⅱ和M-Ⅲ入路对房部内侧半暴露较好,A-Ⅲ入路可暴露到枕角。结论:实验设计的矢状位和冠状位术野角可客观评价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的暴露水平,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影响手术暴露的众多解剖因素。设计的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能够完成侧脑室额角、体部、房部和枕角的手术暴露。

论文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神经导航辅助经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经胼胝体第三脑室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天幕下小脑上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小结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 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3-24

参考文献

  • [1].后颅窝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 李则群.苏州大学2009
  • [2].乙状窦前经颞骨岩部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 吴臣义.苏州大学2007
  • [3].内镜辅助下锁孔手术入路至岩斜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 彭志强.南方医科大学2008
  • [4].颞下锁孔入路:显微解剖与定量分析[D]. 王昊.复旦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乙状窦前经颞骨岩部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 吴臣义.苏州大学2007
  • [2].侧颅底区临床解剖学研究[D]. 邱明国.第三军医大学2002
  • [3].舌下神经管区外科解剖学和手术入路研究[D]. 杨百春.复旦大学2005
  • [4].纵裂人路的外科策略[D]. 王玉海.第二军医大学2005
  • [5].Willis环前部动脉瘤相关显微解剖学研究及显微手术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治疗结果分析[D]. 赵丛海.吉林大学2006
  • [6].远外侧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 张恒柱.苏州大学2006
  • [7].颞下区和颞下窝区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 董家军.苏州大学2006
  • [8].小脑幕切迹间前隙的解剖及有关手术入路的研究[D]. 刘军.山东大学2006
  • [9].松果体区显微解剖及相关手术入路的研究[D]. 帅克刚.四川大学2006
  • [10].锁孔与微创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和临床研究[D]. 石小峰.南方医科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  ;  ;  ;  ;  

颅脑中线区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