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过程中的细胞与分子遗传学分析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过程中的细胞与分子遗传学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在顺利进行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的基础上,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GISH、FISH等细胞遗传学手段和RAPD、ISSR、DNA测序、PCR-RFLP及同工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两种扇贝在杂交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重要的遗传学现象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果: 1.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正反杂交中的配子受精和子代早期胚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种扇贝间不存在明显的配子前生殖隔离,异种配子间的受精能力和杂种胚胎发育过程与亲本自交组相当;但后来的GISH分析表明:两种扇贝配子间可能存在亚生殖隔离方式,即同种配子优先受精现象,表现为当同源精子和异源精子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扇贝的卵子优先选择同源的精子受精,说明两种扇贝的配子识别机制还是存在差异的。 2.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扇贝正反杂交子代早期胚胎的染色体构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染色体数目上,绝大多数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目为38条,仅有少数个体为单倍体、三倍体或非整倍体,核型分析表明杂交子代染色体组型为2n=6m+11sm+18st+3t,基本为双亲染色体核型的综合。引入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采用优化的GISH条件对杂交子代早期胚胎的染色体构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优化后的GISH技术能够更直观地对杂种子代进行鉴定,绝大部分杂交子代中有一半的染色体(n=19)被一方亲本的基因组探针标记上,而另一半染色体能被另一方亲本的基因组探针标记上,因而说明杂交子代为真正精卵结合水平的杂交种,然而有少数杂交后代为母本类型的个体或不对称继承类型的个体。构建了种属特异性ITS1基因探针,采用优化的FISH条件对杂交扇贝染色体构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FISH技术不仅能通过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对杂交子代进行鉴定,而且还可以通过间期细胞上的杂交信号对杂种进行鉴定,无论用哪方亲本的ITS1基因作探针,杂交子代染色体和分裂相上均产生了亲本半数的杂交信号,进一步证明了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早期胚胎为真正精卵水平的杂交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 海洋贝类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概况
  • 二 杂交育种中常用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海洋贝类中的研究进展
  • 三 杂交育种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及其在海洋贝类中的研究现状
  • 四 海洋贝类杂交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 五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杂交及子代染色体构成的初步研究
  • 第一节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正反交受精能力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正反交子代染色体构成的初步研究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GISH技术在扇贝杂交子代遗传分析中的运用
  • 第一节 GISH技术的优化及其在扇贝杂交子代染色体构成分析中的运用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扇贝杂交过程中同种优先受精现象的GISH分析及其有益启示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FISH技术在扇贝杂种鉴定中的应用初探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五章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早期胚胎的遗传变异研究
  • 第一节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遗传变异的ISSR初探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16SrRNA线粒体基因母性遗传的研究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六章 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的遗传构成变化及其对贝类杂交育种的有益启示
  • 第一节 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遗传变动的一个最初证据——来自自交F2和回交BC1子代染色体的观察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成体遗传构成的分析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父本遗传物质在杂交扇贝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跟踪检测
  •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博士论文工作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墨西哥湾扇贝和扇贝“渤海红”及其杂交子代的遗传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5)
    • [2].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种热垦525杂交子代早期鉴定[J]. 热带农业科技 2018(04)
    • [3].丹红杨×通辽1号杨杂交子代苗期抗旱性初步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2)
    • [4].3种白鲫杂交子代的转录组学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6)
    • [5].四川桤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分析及选择[J]. 四川林业科技 2018(01)
    • [6].花鱼骨与唇鱼骨及其正反杂交子代的微卫星标记分析[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03)
    • [7].阳春砂杂交子代与母本的FTIR鉴别研究[J]. 中草药 2011(05)
    • [8].黑杨派杨树杂交子代的遗传分析及苗期选择[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9(05)
    • [9].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杂交子代的营养成分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10].真鲷、黑鲷及其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构成与AFLP分析[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08)
    • [11].虹鳟、山女鳟及其杂交子代(虹鳟♀×山女鳟♂)的微卫星分析[J]. 水产学报 2009(02)
    • [12].驼背鲈(♀)×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发育及生长比较[J]. 南方水产科学 2020(01)
    • [13].刺参杂交子代的微卫星和AFLP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7)
    • [14].中国刺参(♂)×日本红刺参(♀)杂交子代的胚胎、幼体发育及幼参生长性状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15].小黄鱼(♀)×大黄鱼(♂)杂交子代遗传特征分析[J]. 海洋通报 2019(03)
    • [16].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研究[J]. 水产科学 2014(06)
    • [17].核桃杂交后代光合生理优势研究[J]. 北方园艺 2009(10)
    • [18].橡胶树4个人工授粉组合子代性状的评价[J]. 热带农业科技 2019(01)
    • [19].南北方银杏杂交子代生长生理特性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2019(03)
    • [20].22年生柳杉双列杂交子代生长量遗传分析及选择[J]. 福建林业科技 2012(01)
    • [21].新疆野苹果与绚丽海棠杂交子代叶色变化及生长特性分析[J].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9(03)
    • [22].鉴定黑鲷真鲷及其杂交子代的方法获得专利[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22)
    • [23].杜仲杂交子代优良单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7(03)
    • [24].菲律宾蛤仔中国莱州群体与朝鲜新义州群体杂交子代早期生长发育[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02)
    • [25].乌鳢、斑鳢及杂交种养殖研究现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22)
    • [26].河川沙塘鳢(♀)与云斑尖塘鳢(♂)杂交子代胚胎发育研究[J]. 水产科技情报 2015(03)
    • [27].山女鳟和虹鳟的杂交子代与其亲本后代早期生产性能的比较[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9(04)
    • [28].基于SSR标记的美洲黑杨杂交子代的鉴定[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9].杜仲杂交子代苗期表型性状的遗传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8)
    • [30].苏氏圆腹(鱼芒)人工繁殖及杂交子代胚胎发育观察[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6)

    标签:;  ;  ;  ;  ;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过程中的细胞与分子遗传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