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惠阳医院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与急救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0例,对患者的急救流程与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患者的急性抢救结果、初步诊断结果与发病原因。结果纳入本次调查研究的120例患者中包含4例放弃治疗患者、96例继续治疗患者以及20例急性猝死患者。结论对现场抢救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准确、快速地完成诊断工作,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救措施;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多发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工作紧张、饱餐、情绪激动以及过度疲劳状态下诱发。尤其是对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具有梗死范围广、病死率高等特点,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对于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研究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调查研究范围的全部120例患者均为急症接诊患者,年龄最大86岁,年龄最小40岁,平均年龄62.03±3.1岁。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共计69例,其中女性患者47例,男性患者73例,主诉症状为呼吸困难、憋喘、胸闷者65例,乏力、言语不利、头疼者20例,腹泻、呕吐、恶心、腹部疼痛者17例,晕厥、心慌、大汗、面色苍白者18例。98例患者存在典型心前区疼痛,22例患者存在非典型疼痛。13例患者伴有上臂内侧痛,8例患者伴有放射至牙齿痛,46例患者伴有上颌疼痛,既往服用阿司匹林患者34例,有糖尿病病史患者42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4例。全部患者于院前诊断环节中通过心电图检查初步判断患有心肌梗塞。在梗死类型方面,10例患者为高侧壁梗死,23例患者为下壁梗死,27例患者为广泛前壁梗死,60例患者为前间壁梗死。

1.2现场急救

调整患者体位至仰卧位,在对患者进行搬运时,运作一定要迅速并且轻柔,避免出现由心脏负担加重而引发的心脏骤停与心律失常问题,开放卒中患者气道,使患者呼吸道维持通畅,对患者颈脉搏动、双侧瞳孔、心跳以及呼吸等状况进行仔细的观察,为患者提供吸氧治疗,尽快给予心肺复苏与电击除颤治疗,切实做到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早除颤、早心肺复苏。看患者是否存在二便失禁问题,将各项检测指标与症状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为接下来的院内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许多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紧张、焦虑、恐慌等方面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专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干预,使患者心理状态恢复平稳,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与心理承受能力。对补液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必要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溶栓治疗。对于部分典型急性心股梗塞患者,可能会存在比较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可称取5~10mg吗啡药物进行皮下注射,对于胸闷患者,则可以使用硝酸甘油药物,对患者血压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持续的观察。

2.结果

纳入本次调查研究的120例患者中,4例患者放弃治疗,96例患者在病情初步稳定的情况下继续接受院内治疗,20例患者急性猝死。

3.讨论

3.1现场初步诊断

急救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紧张、生死攸关的工作,同时也涉及到多个医学领域与多个学科,院前抢救是急性心肌梗塞抢救的重中之重,在急救现场对患者当前的病情进行准确、及时的诊断与评估,对于患者的存活率有着十分密切的影响,所采用的治疗方面是否科学合理也是决定患者疾病能否得到良好预后的关键所在。总而言之,做好现场急救工作,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减轻患者后遗症。医护人员在到达挽救现场后,需要从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出发,率先考虑以下两点可能性:第一,独立、单纯地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第二,伴随其他疾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实际情况是,患者独立、单纯地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相对较小,该疾病往往伴随其他疾病出现,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脂血症等。医护人员需要重点询问患者家属,在患者发病前是否出现情绪激动、剧烈活动等现象,通过心脏听诊对患者当前的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

3.2抢救治疗措施

早期处理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其具体手段是保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平稳,防止患者心脏等重要脏器受到各种因素的损害。护理人员要在接到呼救信息后立即出诊,在救护车内与患者家属或现场医生进行电话沟通,指导前线人员对患者采取吸氧措施,安抚患者情绪,最大程度上稳定患者情绪;救护车赶到现场后,对患者实施输液、解除患者疼痛、面罩吸氧等治疗,现场用药,监测生命体征。依照初步诊断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治疗方法进行选择,通过急诊心电图检测结果。为非猝死患者提供纠正心源性休克、积极溶栓以及改善心功能等方面的对症治疗。对于猝死患者,需要及时改善脑水肿、保护脑神经、进行除颤,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防治,对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给予保护,只有在充分确认患者已经脑死亡的情况下才可以放弃抢救。

3.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特点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占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大多数,老年患者在未接受系统治疗的情况下,长期存在粥样动脉硬化问题,进而引发血管急性病变,心肌老化、纤维化、广泛缺血,造成心肌收缩力不足,最终暴发心肌梗死。尤其是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可能出现的心功能不全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避免由心肌梗死而引发心衰症状。若患者已经出现心衰症状,则需要进一步对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进行预防。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有关原因通常是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心电监护,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危险征兆进行识别,防止心律失常出现恶化。综上所述,对现场抢救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准确、快速地完成诊断工作,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欣庚,陈怡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措施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2:330-331.

[2]梁英,张淑范.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0:24-25.

[3]帅雪芹,金义红.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1:96-97.

标签:;  ;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