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索尔·贝娄《雨王亨德森》中的死亡意蕴

论索尔·贝娄《雨王亨德森》中的死亡意蕴

论文摘要

索尔·贝娄(1915-2005)是美国文坛著名的犹太裔小说家,其高深的文学造诣和富有犹太文化特色的创作使他在美国文坛赢得了盛誉,并奠定了其在美国文坛的独特地位。?《雨王亨德森》是贝娄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娄小说中浪漫主义特色和喜剧手法完美结合的成熟作品。作为贝娄最喜欢的小说,《雨王亨德森》却是贝娄作品中评论最少的一部。国内外大多数评论家认为作品主人公亨德森的非洲之旅具有朝圣意义,是他精神成长和救赎的隐喻,但评论家们对作品中体现的死亡主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关作品死亡主题与主人公亨德森这一人物再现之间的关系意义还需进一步挖掘。因此,本论文试图运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死亡观来探讨和分析作品的这一主题及其意义。本文主体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就亨德森对死亡的恐惧进行探讨。首先从亨德森的异化感入手探讨死亡,指出异化是亨德森存在的一种方式。亨德森的异化主要表现在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上,他的异化逐渐将他推向一种“非本真”的存在,即害怕死亡,这种害怕死亡进而发展为逃避死亡。第二部分分析了亨德森直面死亡的表现,认为小说中出现的很多与死亡有关的意象主要可以分为两类:自然界死亡象征意象和亨德森目睹的各种死亡经验意象。这两类死亡意象隐含了亨德森直面死亡的过程,既是对他勇气的挑战,也是他接受死亡事实必须面对的过程,并且亨德森在直面死亡的过程中获得了对死亡的一种本真认识。第三章解读了亨德森对死亡的超越,从犹太传统和美国性两方面分析了文化背景对于亨德森超越死亡的深刻影响,认为主人公亨德森的身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是美国人,但同时又受到了犹太文化的影响。在面对死亡时,亨德森就是调动了其身份中的潜在文化因素来寻求对自身的保护,正是美国文化和犹太文化的相互影响帮助亨德森超越了死亡。从本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到,主人公亨德森从害怕死亡到直面死亡,最终超越死亡的过程中他对死亡态度的转变。亨德森对死亡的态度影响了他的存在方式。在害怕死亡阶段亨德森是处于一种“非本真”的存在状态,在直面死亡的过程中亨德森慢慢理解了死亡的不可逃避性,接受了死亡的现实,获得了对死亡的“本真”认识。认识死亡的不可逃避性,接受死亡的现实是亨德森通向“本真”存在的重要前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亨德森的非洲之旅就是他超越死亡的过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Henderson’s Fear of Death
  • 1.1 Anxiety of Death in the Sense of Alienation
  • 1.2 Evasion of Death in Opposition to His Desire for Survival
  • Chapter 2 Henderson’s Confrontation of Death
  • 2.1 Encounter with Death Symbols in Nature
  • 2.2 Witness of Others’Deaths
  • Chapter 3 Henderson’s Transcendence over Death
  • 3.1 Redemption of Death with Influence from Jewish Tradition
  • 3.2 Triumph over Death via Americanness
  • Conclusion
  • Notes
  • Works Cited
  • Acknowledgements
  • Informative Chinese Abstract
  • Résumé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亨德森的非洲之行——探索自我的心路历程[J]. 文教资料 2010(32)
    • [2].截杀吸血鱼[J]. 少男少女 2016(07)
    • [3].天花病毒的“终结者”——亨德森[J]. 今日中学生 2017(10)
    • [4].论《雨王亨德森》中的自我冲突与自我探寻[J]. 作家 2015(20)
    • [5].丹·亨德森:琼斯还嫩点[J]. 拳击与格斗 2012(09)
    • [6].从颓唐到拯救——论《雨王亨德森》中水的意象[J]. 名作欣赏 2020(33)
    • [7].《雨王亨德森》中亨德森对异性气质的追寻和自我的实现[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04)
    • [8].艾玛·亨德森文学作品中的诗意语言和人文关怀[J]. 生物技术世界 2013(11)
    • [9].丹·亨德森:等待不是我的风格[J]. 拳击与格斗 2012(04)
    • [10].《雨王亨德森》的一种加缪式的解读[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 [11].亨德森 “铁血丹叔”[J]. 拳击与格斗 2016(09)
    • [12].论《雨王亨德森》中的“负罪—救赎”母题[J]. 焦作大学学报 2012(01)
    • [13].本·亨德森 格斗界的美韩混血战士[J]. 拳击与格斗 2014(06)
    • [14].《雨王亨德森》:现代人的困境能否真正摆脱?[J]. 名作欣赏 2016(20)
    • [15].澳男子挑战倒跑424千米马拉松[J]. 科学大观园 2016(02)
    • [16].亨德森·杨 全教育价值链领跑者[J]. 青年与社会 2011(08)
    • [17].打造一流外语学校——记教育专家亨德森·杨和他的团队[J]. 云南党的生活 2010(01)
    • [18].宇宙运输员[J].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11(05)
    • [19].《雨王亨德森》与《发烧》主人公之比较分析[J]. 北方文学 2017(35)
    • [20].《雨王亨德森》的空间解读[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02)
    • [21].和谐的对立:《雨王亨德森》中的复调性[J]. 飞天 2009(22)
    • [22].《雨王亨德森》中的生态意识[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8)
    • [23].“缠斗”与“摔打”之争 “将军”胡阿VS丹·亨德森[J]. 拳击与格斗 2011(12)
    • [24].析《雨王亨德森》的艺术特点[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09(01)
    • [25].唐纳德·A·亨德森(1928-2016)[J]. 世界科学 2016(12)
    • [26].比较异同 感情厚重[J].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0(11)
    • [27].雨王亨德森:浮士德精神的传承与发展[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28].大卫·亨德森的上升空间[J]. 世界美术 2013(03)
    • [29].得趣不在多[J]. 福建质量管理 2011(09)
    • [30].另类风暴[J]. 当代体育(扣篮) 2015(13)

    标签:;  ;  ;  ;  ;  ;  

    论索尔·贝娄《雨王亨德森》中的死亡意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