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法两家传播思想的比较研究

先秦儒、法两家传播思想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儒家和法家思想的产生具有不同的历史因素和思想渊源,两者有着不同的道德体系和治国方略。在传播思想方面,儒家基于性善论,以传播“仁”和“礼”为核心内容,目的是为了建立德治国家;法家基于性恶论,以“法”为传播的核心内容,目的是为了建立法治国家;儒家以传者为中心法家以受者为中心:儒家注重形象化符号和道德精神,法家注重用词的审慎和逻辑论证的严密。同时,两者又存在着相通之处,即都对传播的功能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注意到政治目标、育民与传播行为的关系;都认识到舆论控制的必要性;在传播方式上,都有一套运用语言符号的巧妙手法。本文试图通过对两家思想家言论的研读,得到有启发性的结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先秦时期儒、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第二节 思想渊源
  • 第二章 先秦儒家、法家传播思想的差异分析
  • 第一节 传播内容的差异分析
  • 第二节 传播中心的差异分析
  • 第三节 传播方法的差异分析
  • 第三章 先秦儒家、法家传播思想的相通之处
  • 第一节 对传播功能的共同认识
  • 第二节 舆论控制的相通之处
  • 第三节 传播手法的相通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成就自身”的智慧:儒家的道德自主性和自我反思[J]. 齐鲁学刊 2019(06)
    • [2].“修道”“尽性”以“成人”——儒家的人生智慧[J]. 齐鲁学刊 2019(06)
    • [3].儒家“以直报怨”与恕道的原则要求[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01)
    • [4].伦理学视野中儒家忠德思想的多维检视——以欧阳辉纯忠德思想研究为中心[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01)
    • [5].儒家始祖形象的三种形态及其意义[J]. 开放时代 2020(02)
    • [6].儒家的社会理论建构——对偶生成理论及其命题[J]. 社会学研究 2020(01)
    • [7].现代法治观照下的儒家法思想[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01)
    • [8].儒家自由思想:《世界人权宣言》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汇通[J]. 人权 2020(01)
    • [9].论儒家“仁爱”思想对中国培育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启示[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17)
    • [10].儒家的困境与君子的责任——以狄百瑞论君子为线索[J]. 现代哲学 2020(03)
    • [11].儒家论乐的两重语义与乐教濡化效用的反思[J]. 哲学研究 2020(06)
    • [12].儒家修身傳統的幾個突出面向 序陳立勝著:《儒家内聖學的開顯與轉折》[J]. 中国文化 2020(01)
    • [13].民国人物印象:跨越东西方的儒家基督徒[J]. 戏剧之家 2020(18)
    • [14].儒家理论与中国法学理论的自觉[J]. 江汉论坛 2020(06)
    • [15].人格、人伦与风尚——儒家“贵”观念的伦理维度论析[J]. 孔子研究 2020(04)
    • [16].作为“心之大端”的好恶本情——儒家“情本哲学”的基本情感禀赋论[J]. 人文杂志 2020(07)
    • [17].儒家美育精神新论——基于出土简帛文献的考察[J]. 美育学刊 2020(04)
    • [18].儒家仁爱思想对培育和践行友善观的启示[J]. 学理论 2020(09)
    • [19].“魂魄”“鬼神”与早期儒家祭礼诠释的内在向度[J]. 人文杂志 2020(09)
    • [20].儒家修身思想的政治作用及其现代价值研究[J]. 西部学刊 2020(19)
    • [21].儒家忧患意识与新时代治国理政[J]. 人文天下 2020(15)
    • [22].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J]. 智库时代 2018(47)
    • [23].儒家廉政文化:地位、结构与限度[J]. 廉政文化研究 2018(06)
    • [24].儒家静坐思想研究之评述与借鉴[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9(09)
    • [25].儒家君子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5)
    • [26].儒家教化思想的当代价值[J]. 理论学习 2016(06)
    • [27].儒家“至诚之道”与价值观塑造[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28].浅谈儒家核心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 喀什大学学报 2016(05)
    • [29].先秦西汉的儒家教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6(04)
    • [30].情境阅读:儒家经典的多维解读[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标签:;  ;  ;  ;  ;  

    先秦儒、法两家传播思想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