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郊土地制度问题与城乡政区的相关分析

我国城郊土地制度问题与城乡政区的相关分析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诸多土地利用问题开始显现,对土地制度改革的关注也逐渐升温。通过对当前土地制度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关注重点集中于土地产权,其中的多数成果或多或少地借鉴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建立在个人主义范式之上的西方经济学,面对我国土地公有制等一系列特有的制度安排,在解决现实问题中面临很多困境。我国土地的公有制,必然形成将土地按照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进行配置的结果,因此,对我国土地制度的考察,就不得不分析我国各阶层和各个社会集团之间的政治权力关系,其中,作为政权实体和国家权力配置空间的政区体系,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关于土地制度与行政区划的相关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现实和理论背景下展开的。鉴于两者的复杂性和笔者的能力,在本文中,将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土地问题较为突出的城郊。政区体系与土地制度的相关性,则选取行政区划三个要素:政区性质、政区层级和政区边界一一展开。全文包括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包括选题任务、研究评述和研究框架与方法三个部分;第二章是政区性质与土地制度的相关分析,其中政区性质分为城市型政区和农村地域,由此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安排,并对其进行了探讨;第三章是政区层级与土地制度的相关分析,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在本章中,将通过不同层级政区之间,土地制度安排中的重点问题分别展开;第四章是政区边界与土地制度的相关分析,讨论了政区边界对土地资源配置的约束作用;第五章则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并从本文研究视角,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任务的提出
  • 2 研究综述
  • 2.1 征地制度改革研究综述
  • 2.2 政区改革研究综述
  • 3 研究框架与方法
  • 3.1 研究框架
  • 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政区性质与土地制度问题
  • 1 二元结构:以政区为视角的土地所有权类型及制度变迁
  • 1.1 城乡二元的土地所有制度
  • 1.2 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制变迁回顾
  • 1.3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变迁回顾
  • 2 双重控制: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农转非”增值分配机制
  • 2.1 控制手段:征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安排
  • 2.2 控制目标: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增值分配机制
  • 2.3 控制效率:对城乡间相关土地利用问题的分析
  • 3 两种困境:以产权为核心的城乡土地利益协调方式
  • 3.1 行政区划调整手段的困境
  • 3.2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困境
  • 4 小结
  • 第三章 行政层级与土地制度问题
  • 1 大中城市与市郊县级政区:以发展空间矛盾为重点
  • 1.1 大中城市与郊县(市)发展空间矛盾分析
  • 1.2 中心城区逐步扩展与土地利用问题
  • 1.3 整县(市)改区与土地利用问题
  • 2 县级政区与基层政区:以“三个集中”中建设用地空间积聚为重点
  • 2.1 “三个集中”政策的背景分析
  • 2.2 “三个集中”与土地产权配置
  • 2.3 “三个集中”与基层政府利益追求
  • 2.4 “三个集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2.5 对“三个集中”的反思
  • 3 基层政区、村集体与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重点
  • 3.1 国家正式制度中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安排
  • 3.2 现实中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多样性表现
  • 3.3 农地承包经营权利益相关主体的预期
  • 3.4 农地承包经营权配置博弈中各主体的制度解释
  • 4 小结
  • 第四章 政区边界与土地制度问题
  • 1 案例谈起:“杭州买地”的现象考察
  • 1.1 “杭州买地”的相关背景
  • 1.2 土地产权交易的具体方式
  • 1.3 困惑:稀缺的土地资源成了买方市场?
  • 2 现象剖析:对政区边界地租的探讨
  • 2.1 案例中地租的实际状况
  • 2.2 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的运用
  • 2.3 政区边界与地租落差的相关分析
  • 3 破解之道:对江阴经济区靖江园区的借鉴与批判
  • 3.1 案例概况
  • 3.2 基本分析
  • 3.3 借鉴与批判
  • 4 小结
  • 第五章 基本结论和若干建议
  • 1 基本结论
  • 2 若干建议
  • 2.1 建议之一:强化垂直管理,调整土地行政管理条块关系
  • 2.2 建议之二:规范土地收益,合理构建中央/地方财税体制
  • 2.3 建议之三:取消“占补平衡”政策,通过城乡一体规划有效保护耕地
  • 2.4 建议之四:提高农民维权能力,平衡土地产权博弈权力结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错壤的政区、流动的河流与以“漕”为大的区域社会:明清时期直鲁豫交界区域动乱研究[J]. 社会科学 2020(04)
    • [2].基层政区治理视角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上海基本管理单元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4)
    • [3].政区三要素框架下的中国当代市制:演进逻辑与优化路径[J]. 学术月刊 2020(07)
    • [4].清末奉天、锦州二府的县级政区格局及其边界形态[J]. 清史研究 2020(05)
    • [5].应急管理中政区治理的关联逻辑及其内在困境[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6].江苏政区2500年变迁[J]. 江苏地方志 2019(04)
    • [7].广东政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J]. 中国地名 2015(12)
    • [8].“兖州”作为地理政区概念的变迁研究[J]. 德州学院学报 2015(01)
    • [9].量化调整山西省市县政区的探讨[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5)
    • [10].清朝政区边界复原与清史地理再现——《清史地图集》的编绘实践[J]. 清史研究 2020(05)
    • [11].福建政区地名文化景观分析[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12].明清时期天津地域型政区研究[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8(06)
    • [13].清代政区“厅”探析[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8(08)
    • [14].《东汉政区地理》县级政区补考[J]. 南都学坛 2016(02)
    • [15].清代浙江省政区边界的格局构建与空间类型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6].六朝政区研究刍议[J]. 历史地理 2013(01)
    • [17].清代贵州方志的星野岐论与政区认同[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3(04)
    • [18].快乐中体验 体验中学习——《认一认祖国政区》教学设计[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03)
    • [19].唐宋变革视野下的河南政区研究[J]. 宋史研究论丛 2010(00)
    • [20].《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政区名注释商兑[J]. 云梦学刊 2014(02)
    • [21].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政区更名问题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2].跨政区旅游区整合发展分析[J]. 旅游论坛 2009(05)
    • [23].民族型政区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4].耦合与失衡:闵行政区变迁中的上海城镇化进程(1958—1992)[J].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9(04)
    • [25].渐变与突变:中国历史上高层政区演变的分析[J]. 开发研究 2016(02)
    • [26].中国政区一课的趣味记忆[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01)
    • [27].邵阳历史上军事政区的设立与邵阳民风之关系研究[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8].宋代的特殊政区——在礼仪圣地所建的军[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9].广东政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J]. 热带地理 2011(05)
    • [30].说“市”[J]. 咬文嚼字 2011(12)

    标签:;  ;  ;  ;  

    我国城郊土地制度问题与城乡政区的相关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