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邓成林

(遂宁市船山区老池乡三新中心学校遂宁629002)

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可见“历史”肩负着重任,但是目前很多初中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并不重要,尤其是农村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更让人担忧,专业教师少,教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学缺乏有效的手段,课堂上学生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更谈不上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的现实中,不少学校对初中历史课根本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学生把历史学的怎么样。其次诸如教材的枯燥乏味、学生厌学情绪、家长与社会的漠视等等,也是造成今天历史学科“食之无味”的重要原因。要改变历史教学现状,我认为: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内心需求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门功课让孩子们产生兴趣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借助讲故事,借助诗歌,借助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故事能引人入胜,所以穿插故事就显得很有必要。当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时,我提到了清朝有个官员叫曾国藩,当他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太后会降罪的。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败,但斗志尚存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注重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们老师上课是否能吸引学生,就要看老师的表达能力是否强,,老师上课时表达的语言简洁、准确、生动、形象、幽默,加上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带口头禅,词'出美感来,就能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否则,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上课就意味着不成功。?例如,讲到开国大典这段历史时,我就和同学们过生日相类比。正如同学们有自己的生日一样,共和国也有自己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的生日。同学们过生日要唱《生日快乐》歌,我们升国旗要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过生日的时候,要请同学、朋友来聚会,而每逢国庆节就有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身着节日盛装,欢度国家的生日。让他们在对比中学习,不但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较容易地理解开国大典,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有些难记的知识也可以编成口诀。例如,淮海战役的领导人:可用碳(谭)素(粟)一(毅)百(伯)瓶(平),即谭震林、粟裕、陈毅、刘伯承、邓小平,这样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就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些知识点,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对话的平台

(一)、对学生而言,许多时候,鼓励远比惩罚更有效。教师对学生多鼓励欣赏,少批评惩罚,有助于师生之间产生亲和力。有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师生之间就容易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记得有这样一个女学生,因她上课问题回答得好,我鼓掌表扬了她,以后,她在我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积极发言,考试成绩一跃而上。可见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不带情绪上课,带情绪上课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不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如果你心里有什么不快,上课的时候不要把气出在学生身上,不要以训斥的口气对学生讲话,不要产生过激的话语;如讲一些“你们素质太差”、“我讲得不好,你们有本事上来讲”等等,这样的话语极大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师生之间又怎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呢

四、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点,形成主体教学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节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听得乏咪,死气沉沉,时间长了,学生厌倦,其积极性、创造性就没了,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上活历史课,就必须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其智力因素更重要。我们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许多聪明的人结果表现并不是那么好,是他们的意志力、性格的坚毅程度等不够。但相反,能够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则会取得重大的成果。我们初中语文课本里的方仲永不是很好的例子吗?相反的例子,童第周、爱因斯坦则小时候表现不好,但以后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对比,我们得出,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的因素更为重要。

六、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学生兴趣和创新之门的钥匙。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兴趣的激发、思维活跃取决于问题的设计与生成。一个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展开主动思考、积极交流、以期解放心中的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性过程中思维得到激活,智力的得到开发,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潮流中,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才能激活历史课,真正提升历史教学效能。

标签:;  ;  ;  

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