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身份困境:福克纳作品中南方的文化危机

南方的身份困境:福克纳作品中南方的文化危机

论文摘要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南方著名的作家。他的一生写下了十多部作品,如《喧哗与躁动》,《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等等以及诗歌。在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去巴黎,在那里他接触了现代主义,受到了艾略特、安德森等作家及评论家的影响。这些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了在大机器时代里,现代人生活在空虚的“精神荒原”的情形。福克纳认为现代人的空虚不仅存在于大城市里,同样也可以在乡村找到。在他的南方小说里,凭借着自己在南方的生活经历,福克纳创造了一个神话王国。这个王国地处美国旧南方的偏僻乡村,那里的人们执着地坚持着过去的传统不变,尤其是那些曾经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誉的南方好人们。他们坚守着唯一还能支撑所谓南方信念的观念,在对待男性和女性地位上,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上还停留在内战之前。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他们徘徊,追寻曾经的荣誉。而这一切在内战的冲击下,已然支离破碎。他们既不能回到过去,也不被新南方所接受。他们只能把过去的传统置于现在的时间上来,“现在”因没有了其存在的特性而变得虚无。他们是茫然的,因为他们在新南方无所适从。他们也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的固守注定了失败。他们的身份是无法确定的。本文旨在从社会文化身份角度来分析南方的身份困境。第一章主要阐述身份问题,并且结合福克纳几部作品如《喧哗与躁动》和《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来分析南方土地贵族即南方好人的文化身份在家族荣誉和价值观念中的反映。身份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认识,而南方的身份则是主要体现在其代言人土地贵族的自我认知上,即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和荣誉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土地贵族的身份是同南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他们的消亡预示着旧南方的瓦解。第二章从文化身份角度,对比旧南方关于男性与女性的传统观念分析福克纳作品中男性与女性形象的描写,从而证明了旧南方传统观念的瓦解。作品中的男性曾经拥有着无上的权利,然而在面临南方的战败时,无法适应现实生活,依然沉湎于传统中。他们是一群过时了的贵族。而女性从以往主体性的缺失逐渐开始寻找自我,而南方传统的固守扭曲了她们的发展,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第三章从柏格森的时间哲学出发,分析福克纳作品中南方人的怀旧情绪。这些南方好人的固守传统导致了他们在时间上的发展的中断以及空间的个人位置的异位,使得他们哀于过去,又害怕现在,而这些导致了他们在找寻自我上的失败。文章最后得出结论;福克纳作品中的南方好人沉湎于过去,虚无了现实,而这些导致了他们身份的异位以及南方的困境。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Introduction
  • I. Chapter One The Old South and "Good People": Identity in Crisis
  • 1.1 The Old South and "Good People"
  • 1.2 "Good People"'s Identity
  • 1.2.1 Honor of Land-gentries
  • 1.2.2 Definition of Religion and Its Function in Determining the Southern Identity
  • II. Chapter Two "Good People"'s Dislocation at the Crossroad
  • 2.1 The Lost Plantation Shadow
  • 2.2 The Outmoded Southern Aristocracy
  • 2.3 Problematic Southern Prototype of Women
  • III. Chapter Three Past and Present: Failure in Asserting the Self through Nostalgia
  • 3.1 Past Vs. Present
  • 3.2 Southern People's Nostalgia
  • 3.3 Men's Mourning for the Past
  • 3.4 The Ghostly Women living in Their Kingdom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读研期间个人成果简介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法语外来词对英语的影响[J]. 文教资料 2017(04)
    • [2].英格兰足球没落原因探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22)
    • [3].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与社会潮流的关系探究[J]. 艺术品鉴 2017(09)
    • [4].浅析社会文化与行政腐败[J]. 现代企业教育 2013(24)
    • [5].回归秩序——关于《建构文化研究》的思考[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12)
    • [6].社会文化对幼儿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影响[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33)
    • [7].社会文化与设计——对世界代表性地区文化与设计的解读[J]. 工业设计 2015(12)
    • [8].新时期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现代商业 2014(04)
    • [9].谈谈文化、学校文化及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6)
    • [10].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探析[J]. 赤子(上中旬) 2015(19)
    • [11].译者在译介过程中的身份构建——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11(10)
    • [12].社会文化发展现状与大学生文化需求[J]. 企业导报 2010(06)
    • [13].基于社会文化功能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05)
    • [14].艺术设计与多元社会文化[J]. 包装工程 2009(07)
    • [15].社会文化与城市演变对“蹴鞠”运动的影响[J]. 参花(上) 2016(06)
    • [16].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中国体育电影[J]. 电影文学 2011(13)
    • [17].谈校园文化的社会化转型[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05)
    • [18].论“小姐”一词文化认同的变迁[J]. 金田 2013(12)
    • [19].社会文化与包装设计所产生的互动作用[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4)
    • [20].加拿大的社会与文化——关于加拿大的两本新著述评[J]. 国外社会科学 2009(05)
    • [21].浅析图书馆管理中的图书馆文化理念[J]. 西域图书馆论坛 2009(04)
    • [22].论社会文化之道德绑架[J]. 艺海 2017(03)
    • [23].社会文化与语言交际的相互影响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8)
    • [24].孝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20)
    • [25].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现当代艺术体制[J]. 青春岁月 2015(13)
    • [26].论广告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J]. 今传媒 2011(10)
    • [27].社会交往、威权关系:性别差异的社会文化蕴含[J]. 求索 2008(09)
    • [28].基于社会文化下对数e的理解[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
    • [29].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天津市图书馆系统综合服务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06)
    • [30].博物馆与观众[J]. 西部探矿工程 2010(07)

    标签:;  ;  ;  ;  

    南方的身份困境:福克纳作品中南方的文化危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