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杂环巯基类配体及其原位氧化还原产物的铜(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热稳定性及光谱性质研究

含氮杂环巯基类配体及其原位氧化还原产物的铜(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热稳定性及光谱性质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利用含氮杂环巯基类配体2-巯基吡啶(py2tH)、2-巯基嘧啶(pymtH)及2,4,6-三巯基均三嗪(H3TMT)与卤化亚铜(Ⅰ)、拟卤化亚铜(Ⅰ)反应,成功合成了两个低聚配合物(oligomer)和七个配位聚合物(polymer),结构式分别为:[Cu4(pymtH)4Cl4]n(1)、[Cu4(pymtH)4Br4]n(2)、[Cu(pymtH)2I]23、[Co(μ3-H3TMT)Cl]n(4)、[Cu(μ3-H3TMT)Br]n(5)、[Cu(μ3-H3TMT)I]n(6)、[(CuSCN)(2-pds)0.5]。(7)、[(CuSCN)(2-pmds)]n(8)、[(CuI)2(2-pmds)]2(9)。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热重分析以及荧光光谱性质的初步研究。 (1)配合物[Cu4(pymtH)4Cl4]。1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分子式为C(16H16N8S4Cu4Cl4,Fw=844.57,晶胞参数为:a=7.4760(6)A,b=7.5128(6)A,C=12.9983(11)A,a=83.0860(10)°,β=81.8930(10)°,γ=62.8890(10)°,V=6412.04(9)A3,z=l,Dc=2.184 Mg/m3。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配体pymtH采用两种桥联方式μ2-(S,N)和μ3-(S2N)分别桥联两个CuⅠ和三个CuⅠ而形成中心对称的八元环(CuSCN)2和十六元环(CuSCN)4,八元环和十六元环环环相连形成一维链状聚合物。CuⅠ有两种配位环境,分别为CuNSCl变形平面三角形和CuNS2Cl变形四面体配位环境。所有的配体pymtH均以硫酮形式配位,所有Cl原子均末端配位于CuI。 (2)配合物[Cu4(pymtH)4Br4]n2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分子式为C16H16N8S4Cu4Br4,Fw=1022.41,晶胞参数:a=7.4238(8)A,b=7.5749(8)A,C=13.4896(15)A,α=83.579(2)°,β=81.452(2)°,γ=63.055(2)°,V=667.87(13)A3,z=1,Dc=2.542Mg/m3。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2与配合物1晶体同构,在配合物2中配体pymtH采用两种桥连方式μ2-(S,N)和μ3-(S2N)分别桥连两个CuⅠ和三个CuⅠ而形成中心对称的八元环(CuSCN)2和十六元环(CuSCN)4,八元环和十六元环环环相连形成一维链状聚合物。CuⅠ有两种配位环境,分别为CuNSBr变形平面三角形配位环境和CuNS2Br变形四面体配位环境。所有的配体pymtH均以硫酮形式配位,所有Br原子均末端配位于CuI。 (3)配合物[Cu(pymtH)2I]23的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Fdd2,分子式为C16H16N8S4Cu2I2,Fw=829.49,晶胞参数:a=12.8302(10)A,b=38.855(3)A,c=9.9562(8)A,α=90°,β=90°,γ=90°,V=4963.3(7)A3,Z=8,Dc=2.220 Mg/m3。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3为双核配合物。在此配合物中配体pymtH通过环外S原子桥联和末端配位于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配位化学研究进展
  • 1.2 光致发光功能性配合物
  • 1.3 晶体工程与配位聚合物
  • 1.4 中性铜(Ⅰ)卤结构单元及其配位聚合物研究概况
  • 1.4.1 有机分子协同的中性铜(Ⅰ)卤化合物
  • 1 零维的中性铜(Ⅰ)卤化合物
  • 2 一维的铜(Ⅰ)卤中性簇
  • 3 二维的铜(Ⅰ)卤中性簇
  • 4 三维的铜(Ⅰ)卤中性簇
  • 1.4.2 有机分子桥联的中性铜(Ⅰ)卤配位聚合物
  • 1 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
  • 2 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
  • 3 三维网络配位聚合物
  • 1.5 巯基氮杂环配体配位结构及其氧化反应
  • 1.6 选题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含氮杂环巯基类配体的铜(Ⅰ)卤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荧光及热稳定性质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配合物的合成
  • 2.4 配合物的表征
  • 2.4.1 元素分析与红外光谱
  • 2.4.2 晶体结构表征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配合物1-3晶体结构
  • 2.5.2 配合物4-6晶体结构
  • 2.5.3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2.5.4 配合物荧光性质
  • 1 配合物1-3的荧光性质
  • 2 配合物4-6的荧光性质
  • 2.5.5 配合物1和4热重分析
  • 2.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含氮杂环巯基类配体原位氧化还原产物的铜(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热稳定性质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3 配合物的合成
  • 3.4 配合物的表征
  • 3.4.1 元素分析与红外光谱
  • 3.4.2 晶体结构表征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晶体结构
  • 3.5.2 配合物7的红外光谱分析
  • 3.5.3 配合物7的热重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结论
  • 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半刚性多羧酸配体的合成及表征[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2].小分子配体模仿结合位点水分子:相同配体与不同蛋白靶点之间作用模式的计算研究[J].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6(05)
    • [3].多足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5(05)
    • [4].配体促进的水介质/纯水中铜催化C—N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9(11)
    • [5].螺芴对含三齿磷配体的铱配合物光电性能的影响(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20(03)
    • [6].混合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荧光性质[J]. 无机化学学报 2017(05)
    • [7].柔性双吡啶配体的同质异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J]. 广州化工 2017(14)
    • [8].柔性三羧酸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荧光性质研究[J]. 化学传感器 2017(02)
    • [9].吡啶酰胺类配体及其配合物研究进展[J]. 无机化学学报 2010(08)
    • [10].辅助配体场诱导的3,5-庚二酮配体的单核镝(Ⅲ)配合物的磁性[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5)
    • [11].基于含蒽荧光配体的层柱型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压致变色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03)
    • [12].手性磷-烯配体在不对称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J]. 化学学报 2017(07)
    • [13].芳香基双咪唑配体的合成及量子化学计算[J]. 光谱实验室 2013(06)
    • [14].含N和羧酸混合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应用研究进展[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9(12)
    • [15].手性二烯配体的合成及其应用[J]. 广东化工 2017(09)
    • [16].基于柔性三齿配体的镉(Ⅱ)和锌(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7(10)
    • [17].含砜配体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3(01)
    • [18].3个联苯甲酰类配体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19].酰胺型配体铜、锌、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6(09)
    • [20].芳香烃受体内外源性配体研究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05)
    • [21].不同羧酸配体对铽三元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22].多肽配体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前景[J]. 遗传 2010(06)
    • [23].活化型受体NKG2D及其配体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0(09)
    • [24].联三吡啶配体及其衍生物合成进展[J]. 有机化学 2009(04)
    • [25].基于辅配体设计的蓝光铱配合物材料专利的研究进展[J]. 化工管理 2019(25)
    • [26].新型含氮配体钴配合物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J]. 合成化学 2019(11)
    • [27].用于锕系分离和三价镧系/锕系分离的水溶性配体[J]. 化学进展 2014(10)
    • [28].2,2′:6′,2″-联三吡啶配体的合成[J]. 化学通报 2009(01)
    • [29].联三吡啶配体组装及其金属配合物性能[J]. 化学进展 2009(10)
    • [30].一个基于多羧酸刚性配体的镉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质子传导性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标签:;  ;  ;  ;  

    含氮杂环巯基类配体及其原位氧化还原产物的铜(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热稳定性及光谱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