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青岛港为例

港口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青岛港为例

论文摘要

港口作为国家综合运输的枢纽和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是连接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纽带,在整个物流网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代港口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已经不单单是通过运输提高国际贸易收入,港口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还在于对港口所在地区的工业和服务业所起的带动作用,港口也对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港口对港口城市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采用了数据包络法DEA(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法是现在比较常用的一种分析投入和产出有效性的分析方法。它能够对多指标输入和多指标输出进行分析,即在多个决策单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中找出最有可能的生产集合和最有效的生产边缘(Efficient Frontier)。每一个决策单元都具有相同的投入项指标和产出项指标,通过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哪些DMU有效,哪些DMU无效,还可以得出有效和无效数值之间的差距,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改进和完善,哪些已经基本合理。文章采用纵向比较方法,采集了青岛市和青岛港从1996年到2005年10年间的数据来分析青岛港对青岛市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选取的几个决策单元都是反映港口和城市经济投入和产出的重要的指标,港口的指标分别是码头泊位数、港口固定资产投资、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城市的指标有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数、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于港口投入和城市的产出之间没有确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只能先求港口投入和港口产出之间的有效性关系,然后求城市投入和城市产出的有效性,本文运用Lingo8.0软件求证两组有效性关系,得出1997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中,港口和城市经济都为有效,并分析这些年份中城市和港口的举措和这些结论的一致性。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青岛港的投资和青岛市GDP都在增加,使用SPSS13.0软件证明了两者之间具有一元线性关系,说明青岛港建设投入和青岛市GDP之间具有线性关系,青岛港建设投入对青岛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文章最后对青岛港城一体化进行了进一步设想和规划,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对策,希望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转变思想,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港口建设方面的思路,扩大青岛港口规模,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化物流,加快临港工业群建设,为实现青岛港口和城市协调发展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0.3 选题意义
  • 0.3.1 理论创新
  • 0.3.2 指导意义
  • 0.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 港口与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 1.1 现代港口的发展
  • 1.1.1 现代港口的功能
  • 1.1.2 现代港口发展趋势
  • 1.2 港口和港口城市共同发展的演进过程
  • 1.2.1 港城初始联系阶段
  • 1.2.2 临港产业发展阶段
  • 1.2.3 港城积聚阶段
  • 1.2.4 城市自增长阶段
  • 1.3 港口和城市的不同关系
  • 1.3.1 从发展规模角度
  • 1.3.2 从联系的性质角度
  • 1.3.3 从互动机制角度
  • 2 港口对港口城市经济的影响分析
  • 2.1 港口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
  • 2.1.1 港口对港口城市的聚集和辐射作用
  • 2.1.2 港口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 2.1.3 港口帮助升级港口城市产业结构
  • 2.2 港口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的模式
  • 2.2.1 腹地扩张模式
  • 2.2.2 产业延伸模式
  • 2.3 港口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层次
  • 2.3.1 港口对城市的直接影响
  • 2.3.2 港口对城市的间接影响
  • 3 数据包络法(DEA)评价青岛港对青岛市的经济贡献
  • 3.1 研究港口和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几种常用模型
  • 3.1.1 乘数模型
  • 3.1.2 投入产出模型
  • 3.1.3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
  • 3.2 DEA 方法简介及应用方式
  • 3.2.1 DEA 模型的原理
  • 3.2.2 DEA 模型的特点
  • 3.2.3 DEA 模型的应用模式
  • 3.3 用DEA 评价青岛港对青岛市的经济贡献
  • 3.3.1 青岛港指标的选择
  • 3.3.2 青岛城市有效性指标的选择
  • 3.3.3 青岛“港口——城市”DEA 评价分析
  • 3.4 实证分析
  • 3.5 模型评价结果分析
  • 4 “港口——城市”协调发展对策
  • 4.1 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 4.2 建立现代化物流基地
  • 4.3 扩大港口规模
  • 4.4 大力发展港口工业群
  • 4.5 构建“大青岛”交通体系
  • 5 后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港口与港口城市》[J]. 交通与港航 2017(04)
    • [2].我国“一带一路”沿海重点港口城市的竞争力类型划分[J]. 城市 2019(10)
    • [3].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示法的港口城市竞争力评价——以上海市为例[J]. 海洋经济 2017(06)
    • [4].蓬勃发展的港口城市农业[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8(Z1)
    • [5].促进长江港口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对策——基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角[J]. 新疆社会科学 2016(06)
    • [6].2009年沿海部分港口城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J]. 港口经济 2010(05)
    • [7].辽宁省港口城市地带空间结构及区域作用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03)
    • [8].新形势下长江港口城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目标与新任务[J]. 经济纵横 2015(09)
    • [9].港城关系视角下的浙江港口城市崛起[J]. 改革与战略 2009(08)
    • [10].将南通建设成国际化港口城市的思考和建议[J]. 消费导刊 2008(19)
    • [11].连云港市与相关港口城市比较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07)
    • [12].发展邮轮制造业 增强港口城市国际竞争力[J]. 港口经济 2016(07)
    • [13].港口城市发展趋势与宁波总部经济研究[J]. 港口经济 2010(09)
    • [14].海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城市金融创新路径探索[J]. 中国流通经济 2016(10)
    • [15].世界上有很多值得要去的地方[J]. 华人世界 2009(07)
    • [16].港口城市——大连的一体化协调发展[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04)
    • [17].港城关系与港口城市转型升级研究——以新加坡为例[J]. 城市观察 2012(01)
    • [18].港口城市[J]. 科技传播 2014(17)
    • [19].天津港城互动发展对策研究——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J]. 天津经济 2016(06)
    • [20].江苏港口城市沿“一带一路”交汇的历史渊源与前瞻[J]. 城市观察 2015(01)
    • [21].国内港口城市建设全球采购基地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 科技与管理 2014(03)
    • [22].特大港口城市的港城矛盾及疏港模式分析[J]. 综合运输 2019(04)
    • [23].港口城市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J]. 城市观察 2012(01)
    • [24].基于SPSS的浙江省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评价研究[J]. 物流技术 2012(03)
    • [25].我国港口城市运输能力评价模型研究及实证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13)
    • [26].长江沿岸港口城市网络结构——基于航运服务业视角[J]. 城市规划学刊 2018(02)
    • [27].武汉:将建成我国内河最大国际化港口城市[J]. 城市规划通讯 2016(15)
    • [28].再谈大力发展港口经济[J]. 港口经济 2013(04)
    • [29].港城关系演变特点及对港口城市发展的启示[J]. 商业时代 2013(04)
    • [30].宁波湾区港口城市与腹地城市互动辐射效应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03)

    标签:;  ;  ;  

    港口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青岛港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