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文化解读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文化解读

论文摘要

1998年,湖南卫视《玫瑰之约》的热播,刮起了一股“电视相亲”旋风。但随着观众审美需求变化电视栏目的发展,这类节目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曾经风靡荧屏的《玫瑰之约》也毫不例外,于2005年宣告停播。沉寂了将近10年之后,一向敢为人先的湖南卫视,于2009年年底,推出一档单身潮人婚恋交友真实秀《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爱情连连看》等接踵而来。无论是节目形式还是节目内容上,它们都有别于以往的同类节目,瞬时间引发了收视热潮,掀起了新一轮的电视婚恋交友浪潮。众所周知,电视节目作为文化商品,与一般的商品一样,也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在经历了衰退期之后,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之所以能够卷土重来,并且还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20世纪90年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通过不断了解和把握周遭环境的变化,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节奏。而大众媒介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通过接收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不仅可以满足大众信息需求的欲望,了解和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时也缓解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获得精神体验和愉悦。以“剩男剩女”为目标受众群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出现,正是迎合了他们的心理情感需求。新型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是指以电视为传播媒介,婚恋交友为主题,在特定的情景设计下,借助对话、记录、影视剧等多种表现手法,以纪实手段完成单身潮人交友互动的真实秀,展示参与嘉宾的个性和精神面貌,集服务性、娱乐性、哲理性于一体的节目。它的基本特征是:多方交流,情理交融,文化内涵丰富;“选”“秀”结合,加强娱乐性;颠覆传统,制造明星,可视性增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既是文化创造的历史,也是大众媒介的发展史。大众媒介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是特定时期的文化表现。不论是早年的“玫瑰”类节目还是眼下的“非诚勿扰”类,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从产生、发展到广泛流行,都不是偶然性的,而是与整个社会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之所以能够卷土重来,正是在大众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作为大众文化的强势传播载体,电视也随之呼应,从最初简单的宣传和教化转向通俗和娱乐,由以“传者为中心”转移为以“受众为中心”,成为了真正的人都能参与游戏的文化广场。这一切都使具有娱乐性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得以兴起和发展,其大众化和通俗化价值取向显得合乎逻辑。随着大众媒体商业化逻辑的加深,消费文化的出现,电视媒体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发生,使得电视传播出现了消费主义倾向。因此,电视媒体竭尽全力吸纳一切具有消费潜力以满足观众的消费需求。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消费文化土壤中孕育而生。另外,大众传媒商业化竞争的必然、电视娱乐功能的凸显以及顺应了受众日益增长的婚恋情感需要,促成了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得以兴盛。在运用国内外媒介文化研究、传播学等理论基础后,可以分析得出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具有大众文化特质和消费文化属性,由此产生出媒介融合奇观的呈现和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的文化意义。作为商品的电视节目,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火爆首先为电视台、网站、广告商等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其次凸显了电视传媒的全方位功能;第三,颠覆了传统的相亲模式。另外,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不仅为有婚恋需求的嘉宾提供了约会机会,也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了一种互动交流的方式。它所提倡的是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快速消费”的理念。从而在表现形式上,仿真了在现实中,个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只注重物质、表面的信息,让观众看到是成功的快感,让他们产生成功很容易的幻觉、淡化了社会责任感。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应该倡导以“娱乐关怀民生”的理念,承担起为公众解决情感婚恋需求的社会责任,为建构积极、健康、向上的现代婚恋观而努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目的
  • (二) 研究现状及意义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二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概述
  • (一)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发展历程
  • (二)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基本特征
  • 三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兴盛的社会背景和 #19原因
  • (一) 兴盛的社会背景
  • (二) 兴盛的原因
  • 四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文化阐释
  • (一)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大众文化特质
  • (二)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消费文化属性
  • (三)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文化意义
  • 五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价值
  • (一)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价值
  • (二)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文化表现缺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玫瑰之约[J]. 青春岁月 2016(22)
    • [2].七夕,凝眸间[J]. 金田 2016(06)
    • [3].玫瑰之约[J]. 宝藏 2016(08)
    • [4].玫瑰之约[J]. 赤子(下半月) 2013(Z1)
    • [5].失而复得的玫瑰之约[J]. 解放军生活 2010(03)
    • [6].“中国微型小说丛书”第一辑 《玫瑰之约》[J]. 小说界 2008(03)
    • [7].“玫瑰之约”火乡村[J]. 湖南农业 2015(02)
    • [8].浅析卷土重来的电视征婚节目[J]. 新闻传播 2010(11)
    • [9].边防线上的玫瑰之约[J]. 中国边防警察 2008(03)
    • [10].从《玫瑰之约》到《非诚勿扰》——试析婚恋交友类节目的成功之道[J]. 新闻世界 2010(07)
    • [11].沈阳,玫瑰之约[J]. 芒种 2013(17)
    • [12].服务青年婚恋交友 助力青年健康成长[J]. 中国共青团 2020(11)
    • [13].玫瑰之约[J]. 中学生优秀作文(初中版) 2009(04)
    • [14].十年媒介文化嬗变下的电视相亲节目——从《玫瑰之约》与《非诚勿扰》说开去[J]. 电影评介 2011(03)
    • [15].张伏虎【设计作品】[J]. 艺术百家 2011(06)
    • [16].虚拟教堂中盛开的玫瑰——对《非诚勿扰》的仪式观解读[J]. 青年记者 2011(11)
    • [17].从《玫瑰之约》到《非诚勿扰》——国内相亲节目的现状解析[J]. 视听 2011(08)
    • [18].玫瑰之约 试驾新DS51.8THP[J]. 中国汽车市场 2015(17)
    • [19].从电视婚恋节目的转型看受众心理变迁——以《心动的信号》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02)
    • [20].浅析我国婚恋交友类节目面临的新挑战现状及未来——以《非诚勿扰》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24)
    • [21].塞外边陲的玫瑰之约[J]. 中国边防警察 2010(08)
    • [22].美女的玫瑰之约[J]. 故事世界 2012(02)
    • [23].玫瑰之约 《兵王》2012情人节活动[J]. 电脑迷 2012(04)
    • [24].玫瑰之约[J]. 婚育与健康 2008(09)
    • [25].中国电视婚恋节目的发展与变迁[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02)
    • [26].“富翁”征婚:“玫瑰”背后竟是死亡陷阱[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8(07)
    • [27].电视相亲背后的“风声”与“暗算”[J]. 晚晴 2010(06)
    • [28].玫瑰之约[J]. 两岸关系 2009(02)
    • [29].2012 我们的相亲末路[J]. 百姓生活(下半月) 2011(11)
    • [30].话题与互动的胜利[J]. 中国广告 2010(07)

    标签:;  ;  ;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文化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