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

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

论文摘要

1958年“大跃进”时期,我国史学领域曾发生过一场规模宏大的所谓“史学革命”运动,这场“史学革命”给中国史学的发展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还直接左右了其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史学的发展走向。本文通过对这场“史学革命”的考察分析,旨在准确把握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探求史学与政治的微妙关系,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的政治、文化、经济体制建立,中国史学也面临着转型,即由现代多元史学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型,也就是说新中国要建立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及文化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这一大背景下,随着当时政治形势的发展,1958年“大跃进”时期,史学领域出现了“史学革命”运动。“史学革命”,是对以批判资产阶级史学、建立以阶级斗争为主线的人民史体系为中心的一系列运动的总称,其内容涵盖史学界的“厚今薄古”大讨论,对所谓“资产阶级”史学及史学家的批判,“打破王朝体系”,“构建以阶级斗争为主线的人民史体系”,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写史、编教材活动,史学的“大跃进”等等。这场“史学革命”运动以“厚今薄古”大讨论为其开端,在“拔白旗、插红旗”运动中达到高潮,由于“史学革命”本身所主张观点的不合理性,随着“拔白旗、插红旗”运动的结束而渐趋衰弱。“史学革命”中的一些荒唐做法,引起了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史学家的反对与批评,不过,“史学革命”的影响却难以彻底清除。随着1966年前后阶级斗争形势的高涨,“史学革命”的提法被套用,以吴晗、翦伯赞为首的老一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几乎都遭到了政治批判,甚至有些历史学家为此付出了生命。从本质上来说,“史学革命”不是真正学术意义上的历史学革命。1958年的“史学革命”并没有展现学术正常发展进步的一面。它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而是对其进行的公式化、简单化和教条化的理解运用,并且还否定了此前史学工作者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当时提出的“人民史体系”的史学编纂体系,是阶级斗争观点在史学研究中极端运用的体现,不能够反映整个中国历史的实际面貌。“史学革命”是社会变动与史学工作者思想认识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1958年“史学革命”实质上是当时各种政治运动在史学领域的综合反映。当时的国家开展的每一项政治运动可以说都直接冲击、影响着史学领域的工作。史学工作者思想认识的变化也推动着“史学革命”的开展,他们按各自的理解把阶级斗争观点运用到当时的史学研究之中,用阶级斗争的办法来解决学术问题。可见,史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动息息相关,这种相关性反映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与当时史学家的治学心态,也反映了史学变动与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诠释密切相关。“史学革命”的要害在于把阶级斗争观点全面引入到史学领域,把政治标准作为区分资产阶级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标准。“史学革命”中,在“左”的政治路线的影响下,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斗争的观点逐渐上升到历史观的层面,并且脱离了或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甚至被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显然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理解。“史学革命”给中国史学带来了一个严重后果——史学的政治化倾向,从而使史学丧失了学术自身,走向了“文革”中的“影射史学”之绝境。“史学革命”提出了史学的批判、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但没有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史学革命”对史学遗产强调批判,缺乏继承,严重削弱或中断了一些优良的治史传统。民国史学有两大传统:一是注重史料;一是注重借鉴西方史学。建国后,这两大治史传统皆被严重削弱或中断,至少不再被视为治史的重要方面。“史学革命”展开了对所谓“资产阶级”史学家的错误批判,削弱了中国史学的研究力量,使一批学有专长且正值学术盛年的学者无法专注甚至一度中断了史学研究。这些都警示我们要做好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工作。“史学革命”提出了史学革新的问题,这一点容易被人所忽视。当时,“史学革命”中有人提出“打破王朝体系、建立人民史体系”的观点,这体现了当时史学面对现实政治需要作出的一种主动适应。虽然,这一观点因其不合理性遭到了批判。但是,它却带给我们一种马克思主义史学随时代发展而不断革新的问题意识。“史学革命”对中国史学的发展来讲,虽然其破坏性大于建设性,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如,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就在此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可以说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史学革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那就是要正确处理史学与政治的关系,正确处理史学“求真”与“致用”的关系,要在学术研究中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通过对“史学革命”的考察,我们看到了建国后中国史学发展的曲折一面,但是这并不是抹杀和无视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巨大成绩,我们更不能把中国史学出现的问题归咎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取消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对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重新迸发了生机与活力,但也不能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存在的问题已经全部解决,有些问题还需我们重新审视,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需要在结合中国史学传统与实践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文明及不同学科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自身,发展自身,强化在中国学术领域中的主流地位,并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从"史学改造"到"史学革命"
  • 第一节 建国初期对"旧史学"的改造
  • 第二节 由"改造"向"革命"的转向
  • 第二章 1958年的"史学革命"运动
  • 第一节 史学大跃进的发动
  • 第二节 史学研究目的及领域的变化:"厚今薄古"与"古为今用"
  • 第三节 对"旧史学"的否定:批判"资产阶级"史学
  • 第四节 新历史体系的构建:所谓的"人民史"的编纂
  • 第五节 撰史主体的变更:群众性写史活动
  • 第六节 全方位的史学"大跃进"
  • 第三章 个案研究:"史学革命"在山东大学历史系
  •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山大历史系
  • 第二节 由"厚古薄今"到"厚今薄古"的转变
  • 第三节 "拔白旗、插红旗"运动
  • 第四节 以学生为主体的编教材、写史活动
  • 第五节 响应号召、打破常规的"大跃进"
  • 第四章 1958年后对"史学革命"的批评与纠正
  • 第一节 "史学革命"阵营的分化
  • 第二节 对"史学革命"的补偏救弊
  • 第五章 "史学革命"的畸变与影响
  • 第一节 对历史主义的批判与史学的极端意识形态化
  • 第二节 政治对史学的强势介入
  • 第三节 史学界的全面"革命"
  • 第四节 "影射史学"的泛滥
  • 结语
  • 附录:1958年"史学革命"相关事件编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朝前史(五卷本)[J]. 中国出版 2017(16)
    • [2].民国初年史学领域的新格局[J]. 华夏文化论坛 2012(01)
    • [3].民国初年史学领域的新格局[J].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8)
    • [4].论武训批判对新中国史学领域的影响[J]. 学术探索 2008(04)
    • [5].试论武训批判对新中国史学领域的影响[J]. 长白学刊 2008(05)
    • [6].试析影视史学领域里的中国历史影视剧创作[J]. 新西部 2017(18)
    • [7].姜澄清文稿[J]. 中国书法 2009(06)
    • [8].论representation概念在史学领域的接受及影响[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9].自由和产权差异下的不同命运[J]. 文史参考 2011(01)
    • [10].让东欧档案说冷战[J]. 博览群书 2020(05)
    • [11].对现代历史学结构体系的构想[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2].被光明俊伟的人物吸引,是美好的事[J]. 书城 2010(01)
    • [13].文气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 文艺理论研究 2009(04)
    • [14].“史识”与计算机“利器”[J]. 史学月刊 2015(01)
    • [15].行动:面对历史的烟云[J]. 画刊 2014(05)
    • [16].在历史深处钩沉和思考中印关系——简评玛妲玉《在华印度人:1840—1949》[J].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1(02)
    • [17].童年研究:一场观念和方法上的革命[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05)
    • [18].西欧中世纪盛期圣妇的身体观与身份认同[J]. 历史研究 2015(05)
    • [19].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探析[J]. 湘潮(下半月) 2012(12)
    • [20].韩国燕行文献研究综述[J]. 中国文学研究 2015(01)
    • [21].论李达的史学修养[J]. 江汉论坛 2015(09)
    • [22].记忆史与心态史[J]. 史学理论研究 2012(03)
    • [23].宋代史料整理二题[J]. 唐宋历史评论 2016(00)
    • [24].昨天的虚无[J].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4(08)
    • [25].略述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 2010(04)
    • [26].历史的可阐释性[J]. 文艺评论 2009(02)
    • [27].书讯[J]. 当代人 2016(06)
    • [28].有胡适特色的实验主义及其与史学研究探析[J]. 黄山学院学报 2011(04)
    • [29].谁拥有历史——美国公共史学的起源、发展与挑战[J]. 历史研究 2010(03)
    • [30].历史的可阐释性[J]. 理论与创作 2008(04)

    标签:;  ;  ;  ;  ;  

    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