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壳多糖、原花青素的综合提取及其分离纯化

油茶籽壳多糖、原花青素的综合提取及其分离纯化

论文摘要

多糖(Polysaccharides),又称多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一类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多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证明多糖具有抗肿瘤、免疫、降血糖、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功能,且对机体几乎无毒副作用。它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简称PC),是一类由不同数量的单体黄烷-3-醇或黄烷-3,4-二醇缩合而成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胆固醇等多种药理活性,是一种高效、低毒、高生物利用度的天然物质。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油茶籽壳为油茶树(Camellia oleifera Abel)种籽的外种皮,质地比较坚硬,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多缩戊糖等,目前油茶籽壳的利用研究仅集中在糠醛、活性炭与木糖醇的制备上;因此,本文从油茶籽壳中综合提取多糖和原花青素,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研究,旨在利用油茶籽壳进行多糖和原花青素的开发,扩大天然活性物质的提取资源,为油茶籽壳的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油茶生产的发展。以油茶籽壳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进行多糖和原花青素的综合提取研究,以超声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超声时间为影响因子,进行单因素提取研究;为了更好的进行综合提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功率(A)、料液比(B)、乙醇浓度(C)、浸提温度(D)和超声时间(E)对多糖和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对综合提取影响较为显著的是乙醇浓度(C),其次是超声功率(A),料液比(B)、浸提温度(D)和超声时间(E)对综合提取影响较小,并确定了超声波综合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W,料液比1:70(g/mL),60%乙醇,浸提温度60℃,超声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和原花青素提取率达到0.204%、2.10%。最佳工艺条件下实验的可重复性较好,结果稳定可靠。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活性碳对油茶籽壳粗多糖进行静态脱色研究,筛选出HPD-200A、HPD-400A、HPD-700型大孔树脂,其对多糖的脱色率和保留率相对较高;为优化脱色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树脂种类(A)、脱色时间(B)、脱色温度(C)对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HPD-700,30min,30℃条件下,多糖脱色率为20.92%,多糖保留率为93.36%。对初步分离纯化后的油茶籽壳多糖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利用GC-MS初步鉴定出油茶籽壳多糖中的单糖组成中含有赤藓糖、D-果糖。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分离油茶籽壳原花青素,依次采用60%乙醇、60%的丙酮水溶液作为洗脱液洗脱,并对所得到的乙醇洗脱液(冷冻干燥得样品1)和丙酮洗脱液(冷冻干燥得样品2)进行分析鉴定,通过UV扫描、花青素反应和HPLC等检测。结果表明:样品1、2均为原花青素,样品1、2的得率分别为19.5mg/g、12.1mg/g,纯度分别为3.8%、57.3%,判断样品1含有GA,样品2含有ECG等原花青素单体物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油茶籽壳概述
  • 1.2 多糖和原花青素概述
  • 1.2.1 多糖概述
  • 1.2.2 原花青素概述
  • 2 引言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2.1 研究内容
  • 2.2.2 技术路线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试剂及试材
  • 3.1.3 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油茶籽壳多糖、原花青素的综合提取
  • 3.2.2 油茶籽壳多糖的分离纯化
  • 3.2.3 油茶籽壳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油茶籽壳多糖、原花青素的综合提取
  • 4.1.1 油茶籽壳其他成分
  • 4.1.2 单因素提取
  • 4.1.3 提取参数的优化
  • 4.2 油茶籽壳多糖的分离纯化
  • 4.2.1 油茶籽壳多糖的脱色研究
  • 4.2.2 油茶籽壳多糖的纯化鉴定
  • 4.3 油茶籽壳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
  • 4.3.1 Sephadex LH-20 洗脱特性
  • 4.3.2 样品分析
  • 5 讨论
  • 5.1 油茶籽壳多糖、原花青素的综合提取
  • 5.2 油茶籽壳多糖的脱色研究
  • 5.3 油茶籽壳多糖的鉴定
  • 5.4 葡聚糖凝胶 SEPHADEX LH-20 分离原花青素
  • 6 结论
  • 6.1 油茶籽壳多糖、原花青素的综合提取
  • 6.2 油茶籽壳多糖的分离纯化
  • 6.3 油茶籽壳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霉变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的影响研究[J]. 中国油脂 2019(03)
    • [2].油茶籽粕反刍动物饲料化利用价值初探[J]. 中国粮油学报 2017(10)
    • [3].油茶籽综合利用分析[J]. 绿色中国 2017(22)
    • [4].储藏期油茶籽霉菌多样性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 2018(09)
    • [5].油茶籽粕豆酱的研制及成分分析[J]. 中国调味品 2017(06)
    • [6].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多肽制备的工艺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6(02)
    • [7].油茶籽粕的综合利用[J]. 粮食与油脂 2016(01)
    • [8].油茶籽多糖液体对油脂过氧化值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25)
    • [9].油茶籽粕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饲料研究 2015(10)
    • [10].规模发展油茶籽要慎之又慎[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3(11)
    • [11].油茶籽壳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扫描电镜观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12].油茶籽粕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23)
    • [13].碾压式油茶籽脱壳装置设计及仿真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9(12)
    • [14].蒸汽爆破辅助提取油茶籽蛋白及其功能性质分析[J]. 中国油脂 2019(09)
    • [15].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J]. 中国油脂 2018(03)
    • [16].岑溪软枝油茶籽成熟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和萌发能力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7(07)
    • [17].油茶籽废渣热解特性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5(12)
    • [18].那年学捡油茶籽[J]. 老友 2020(10)
    • [19].油茶籽的采收和综合利用[J]. 致富天地 2011(10)
    • [20].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茶籽粕中蛋白的工艺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4(04)
    • [21].应用油茶籽壳栽培香菇的研究[J]. 食药用菌 2013(02)
    • [22].油茶籽粕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2(03)
    • [23].油茶籽粕微生物发酵研究进展[J]. 中国油脂 2012(07)
    • [24].油茶籽高效加工利用技术[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2(11)
    • [25].油茶籽壳栽培香菇的应用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2(06)
    • [26].酶法水解油茶籽粕制备油茶籽多肽的研究[J]. 中国油脂 2011(04)
    • [27].油茶籽粕蛋白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 2010(08)
    • [28].油茶籽储藏过程中品质因子的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4)
    • [29].油茶籽油加工安全关键工艺控制技术研究[J]. 中国油脂 2015(12)
    • [30].油茶籽粕微生物发酵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07)

    标签:;  ;  ;  ;  ;  

    油茶籽壳多糖、原花青素的综合提取及其分离纯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