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研究 ——基于默顿的失范理论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研究 ——基于默顿的失范理论

论文摘要

大学生作弊行为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不平衡的产物,影响到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以及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默顿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社会反常状态的出现是由于在被社会认可的目标与人们通过被社会认可的手段来达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之间存在不一致。本文基于默顿失范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南京某高校2001~2009学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档案记载资料进行分析,总体描述大学生作弊现状及作弊特点,包括作弊类型、作弊心理和作弊新趋势等。作者发现,当代大学生作弊行为存在着手段多样化、规模小型化、主体多元化等特点;作弊者性别、年龄差异明显,男生作弊多于女生,二、三年级高于一、四年级;作弊总量下降,但新的作弊手段,如通讯工具的使用范围在扩大;再次作弊现象的增加。如果对学生一般性作弊行为不加以重视、控制,教育者对其缺乏教育、引导,会导致学生再次违纪行为的发生。本文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微观的个体行为双重层面上探寻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解释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在微观的个体行为层面,本文从个体因素、同辈群体、家庭期望因素等角度深入分析大学生作弊个案。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校纪校规存在认知偏差,尽管大多数作弊者认识到作弊是一种不诚实的错误行为,但仍然明知故犯,反映出作弊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脱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弊大学生对自己行为约束不足;同时,投机心理也是作弊的重要因素。认知偏差、缺乏自我约束和投机心理构成大学生作弊的个体内在因素。在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作者从文化目标角度,对考试机制、评价机制、诚信机制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等原因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哥们义气、攀比心理、家庭压力以及学校或者社会缺乏健全的诚信回报体制和诚信环境,构成了作弊的外在因素。本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预防和控制作弊的对策。主要对策是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合理的教学体制;改进教育制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加强考试环节的管理,健全和完善考试管理的规章制度,防患于未然;改革考试作弊处理办法,充分利用集体的舆论力量并将制度纳入法制轨道;加强考场的监考力度,培育良好的学习、考试氛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建立有效的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机制,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本文从目标与手段的背离以及制度环境的解组来探讨作弊行为,丰富了大学生作弊研究的内涵。本研究探讨控制作弊的应对政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完善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对象选取与范围界定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
  •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特点
  • 第三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个体和初级群体因素
  • 一、个体因素的影响
  • 二、初级群体的影响
  • 第四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因素
  • 一、考核机制不完善
  • 二、评价机制不科学
  • 三、诚信缺失
  • 四、社会主导价值观偏离
  • 第五章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预防与控制
  • 一、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合理的教学体制
  • 二、改进考试制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 三、加强高校道德教育,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
  • 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研究 ——基于默顿的失范理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