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模式在急诊-ICU转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模式在急诊-ICU转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淮北市中医医院急诊科235000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模式在急诊-ICU转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转送至ICU的患者进行分析,以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常规组(无缝隙护理)与研究组(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模式),两组各41例。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ICU转送中,应用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模式,可以大大减少不良事件,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SBAR模式;急诊-ICU转送;应用效果

急诊是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最为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高度集中先进救治仪器、高新护理技术的科室,故而对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但急诊科工作繁重且十分复杂,急诊-ICU转运中,若是其中任一环节出错,就会影响到患者后期诊疗,更甚至危及到患者安全[1]。为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急诊-ICU转运率,本文特此在急诊-ICU转送中应用了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模式。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2例急诊-ICU转送患者收治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通过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1例。研究组中男性研究对象22例,女性研究对象19例,年龄18-77岁,平均(38.9±2.2)岁;常规组中男性研究对象21例,女性研究对象20例,年龄19-78岁,平均(39.1±2.5)岁。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值>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

1.2方法

常规组进行无缝隙护理,具体为(1)健全无缝隙护理措施。以急诊科护士为执行者、以主管医师为负责人的护理框架,确定职责,让所有护士熟悉掌握工作内容。(2)完善转送过程。主管医师系统评估患者转送交接风险,并同相关医护人员确定患者转送期间的注意要点,如体征监测、转送所需的医护人员数、应急预案等。(3)规范转送内容:按照转送内容,明确转送单,包括患者临床检查资料、基础资料、急救前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等,转送中的每个环节负责人,需记录自身负责的工作内容,无误后签字确认,以便于后期追溯;定期检查转运急救用具,确保急救用具的完整性;转送人员必须具备优良的职业素质、丰富的经验,以便于在突发情况下及时作出正确的应对方案,以防发生意外。(4)无缝隙转送交接:护理人员必须将患者转送交接至目的地,并认真核对转送交接内容,保证内容无误后,由接收人、转运人签字确定后才可离开。

研究组则在无缝隙护理的同时配合SBAR模式,具体为(1)完善SBAR交流方案,设计转运接收单。以SBAR模式,结合急诊科特点,由质控小组探讨后,对急诊科SBAR交接方案进行完善,确保患者交接时的资料完整性。SBAR交流方案:现状(S),简单说明患者的年龄、性别、名字等信息。背景(B),说明目前患者的实际病情、诊疗情况、入院时间、异常情况、检查指标等。评估(A),评估患者管道、皮肤、氧疗情况。建议(R),明确患者已接受过的护理方案,并对患者后期护理和治疗方向开展有效交流。(2)加强培训。有急诊科护士长、急诊室组长培训急诊科护士,通过情景模拟患者交接,加深急诊科护士印象,促使其掌握SBAR交流方法。(3)交接过程。电话联系、表格填写、现场交接。急诊医师下达患者入院情况后,急诊护理电话联系病房护理人员,简述科室、交接情况,说明患者基础信息,对方所需的救治仪器;交接人员围绕患者情况,填写交接单,确定后签字;护士转送患者到目的地后,面对于与接收护士交流,根据交接单陈述内容,接收护士确定无误后签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管道滑脱、输液渗漏、设备故障、给氧中止。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常规组19.51%,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3.讨论

危重症患者通过急救处理后,需尽快转送至ICU进行后续治疗,才能确保患者安全健康,但急诊-ICU患者通常存在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转送交接时极易引起脉搏、血压波动,再加上既往所采用的口头交接方式,因为节奏紧凑而难以按流程交接,进而引起护理矛盾、严重不良事件。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期间,遵循“以人为本”理念,以落实职责、规范转运、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感为主旨,按照患者具体病情,为患者实施专业的无缝隙护理服务[2]。SBAR模式内容包括状态、背景、评估、建议等4个方面,通过对患者的治疗状况、临床状况、危机预防等状况进行有效沟通,避免交接时的安全问题,提高转送交接率,改善医疗服务水平[3]。

本文中,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常规组19.51%(p<0.05),说明在急诊-ICU转送中,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模式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不良事件,有利于患者安全健康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润梅,梁义,马健康,等.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7):169-171.

[2]于舒,杨红云.急诊-ICU承接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评价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03):705-707.

[3]顾琴,张红,黄华,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04):109-110.

标签:;  ;  ;  

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模式在急诊-ICU转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