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树维管形成层活动规律及其细胞分化发育的研究

栾树维管形成层活动规律及其细胞分化发育的研究

论文摘要

树木形成层产生木材,即次生木质部,木材产量与结构性质都是由形成层形成层活动方式决定的。本世纪以来有关形成层发生发育研究一直是植物发育生物学和林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还是开展木材形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本实验利用植物组织解剖学方法,主要研究形成层活动规律和衍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过程。实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栾树顶端分生组织属于原套—原体结构,其芽是在2月下旬萌动,大约在4月底基本发育完成。栾树4月中下旬,当年生枝条第三到第四节间,原形成层开始分化形成初生维管束。栾树形成层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规律。在春季栾树芽萌发前一到两周,形成层细胞已经开始恢复活动,细胞尺寸明显变大,径向直径增大,弦向壁变薄,细胞排列比较整齐。4月中旬,随着幼叶和幼嫩枝条的出现,形成层细胞层数开始明显增加。5月初,形成层处于活动旺盛期,细胞层数增加达到最大值5-7层。7月初形成层细胞层数又恢复到4月中旬水平。8月下旬,形成层细胞开始径向壁开始次生加厚。形成层在10月底进入休眠期,休眠期形成层细胞尺寸变小,细胞形状扁平,径向壁变厚,细胞内含物增多,细胞层数保持在2-3层不变,这个细胞层数水平一直保持到第二年春天形成层开始恢复活动。2月底开始出现未成熟的韧皮部细胞,从3月初到5月初早期韧皮部发育大约持续2个月的时间,这个时期形成层主要分化形成筛管、伴胞细胞和薄壁细胞。早期韧皮部分化比木质部提前两周左右。5月初出现新的韧皮纤维。晚期的韧皮部发育时间5月初到9月中旬,形成层主要分化成筛胞和伴胞、轴向薄壁细胞,射线薄壁细胞和木纤维。韧皮部生长发育一般在10月底完成。与木质部相比,早晚韧皮部的分界不明显。3月中旬次生木质部已经产生1-2层早材导管和木纤维细胞。早材的形成大约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从3月中旬到5月中旬。晚材的形成大约从6月初到10月底,大约4个月的时间。6月初新形成的木质部细胞层数迅速增加,在8月底当年生木质部的径向宽度增加达到最大值。木质部细胞总数的增长趋势一直保持到9月底。形成层活动在10月底进入休眠期,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木质部主要进行次生壁加厚与木质化,木纤维排列整齐紧密,细胞壁较厚。栾树的多糖颗粒的季节性变化分为四个阶段:形成层恢复活动到活动旺盛期多糖颗粒逐渐消失,活动期到活动后期多糖颗粒逐渐增多,活动后期到进入休眠期时多糖颗粒又重新消失,进入休眠期后多糖颗粒又重新积累,多糖颗粒的积累现象一直持续到翌年春天,形成层恢复活动前多糖颗粒又开始消失。栾树形成层不同时期产生的的纤维的长度、宽度、长宽比、腔径、壁腔比差异显著,综合早晚材导管解剖数据得到导管的长度、宽度、长宽比、腔径、壁腔比、双壁厚也是差异不显著。利用荧光显微镜及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了栾树木质化的过程。维管形成层恢复活动初期分化出来的导管的木质化程度要快于其周围组织细胞。5月到7月是形成层活动期,木质部增量加快,已经形成的早材继续木质化,木质素慢慢沉积,新形成的晚材木质化要低。9月到10月份形成层进入活动期向休眠期转化的过渡期,此时整体荧光分布均匀,木质素沉积继续增加。12月份的多年生枝条中。早晚材的荧光程度不同,早材细胞壁的荧光较弱,晚材的荧光较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树木形成层活动规律的研究
  • 1.1.1 茎端分生组织结构及其活动样式研究
  • 1.1.2 维管形成层的结构研究
  • 1.1.3 形成层活动的周期性
  • 1.2 形成层及其衍生组织分化过程研究
  • 1.2.1 木质部的分化过程
  • 1.2.2 韧皮部的分化过程
  • 1.3 次生组织的木质化过程研究
  • 1.4 形成层活动季节性变化周期内含物的生理生化研究
  • 1.5 形成层细胞与其衍生木质部细胞解剖特征关系研究
  • 1.6 前景与展望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取样
  • 2.2 苏木精染色
  • 2.3 番红固绿染色
  • 2.4 PAS反应
  • 2.5 细胞壁自发荧光
  • 2.6 木材解剖特征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栾树顶端分生组织
  • 3.2 栾树的原形成层的发生发育
  • 3.3 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转化
  • 3.4 维管形成层的形成
  • 3.5 栾树的维管形成层季节性活动及其衍生组织的分化
  • 3.5.1 栾树维管形成层活动周期与物候期的关系
  • 3.5.2 维管形成层带层数的变化
  • 3.5.3 韧皮部细胞的季节性变化
  • 3.5.4 木质部细胞的季节性变化
  • 3.6 维管形成层活动周期与其衍生组织细胞解剖特征关系
  • 3.6.1 木纤维解剖特性随时间的变化
  • 3.6.2 导管解剖特征随时间的变化
  • 3.7 形成层活动周期中多糖贮量的季节性变化
  • 3.8 形成层活动周期中维管组织细胞壁的木质化过程
  • 3.8.1 初生维管组织的荧光变化
  • 3.8.2 次生组织细胞壁自发荧光规律分析
  • 4 讨论
  • 4.1 栾树形成层的发生发育过程
  • 4.1.1 栾树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转化的特点
  • 4.1.2 栾树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转化过程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 4.2 栾树的维管形成层季节性活动及其衍生组织的分化
  • 4.3 讨论维管形成层活动周期与其衍生组织细胞解剖特征关系
  • 4.4 形成层活动周期中多糖贮量的季节性变化
  • 4.5 形成层活动周期中维管组织细胞壁的木质化过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适用不同直径配比的自动化硬枝嫁接装置设计[J]. 农机化研究 2021(06)
    • [2].茎部形成层赤霉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07)
    • [3].毛白杨形成层总蛋白裂解及蛋白含量测定方法优化[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5)
    • [4].火炬松树干形成层内源激素测定方法的优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
    • [5].香梨越冬期树干形成层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特性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6)
    • [6].核桃枝条形成层活动周期及其淀粉贮量的变化[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 [7].兴安落叶松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J]. 辽宁林业科技 2008(04)
    • [8].香梨越冬期树干形成层保护酶活性变化特性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07)
    • [9].库尔勒香梨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的对比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1(02)
    • [10].环境因子对树木形成层活动及木质部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1].板栗皮内插骨嫁接技术[J]. 湖南林业 2010(06)
    • [12].红松髓心形成层嫁接技术[J]. 吉林林业科技 2009(04)
    • [13].HPCE法测定杨树树干形成层内源激素的方法初探[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0(03)
    • [14].红外增温对库尔勒香梨越冬期树干形成层主要生理参数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6)
    • [15].不同颜色和材料覆盖措施对越冬期库尔勒香梨树干形成层温度及融冻交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1)
    • [16].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不宜用于树木年轮学研究[J]. 中国沙漠 2013(06)
    • [17].油松嫁接技术研究[J]. 山西林业科技 2017(03)
    • [18].化工企业要吸取日本强震严重教训[J]. 安全与健康 2011(09)
    • [19].远行者[J].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 2008(05)
    • [20].油松嫁接苗培育技术[J]. 陕西林业科技 2011(05)
    • [21].毛白杨形成层中4种MADS-box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5(03)
    • [22].顶端优势解剖学机制再解释[J]. 甘肃林业科技 2019(03)
    • [23].果树嫁接成活的原理与方法[J]. 农业工程技术 2020(02)
    • [24].竹子为什么长不粗?[J]. 科学大众(小学版) 2015(04)
    • [25].团花树形成层扩展蛋白基因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02)
    • [26].模拟气候变暖对东北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7(08)
    • [27].毛白杨PtoWOX11/12a对杨树扦插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7(11)
    • [28].祁连山中部祁连圆柏年内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20(21)
    • [29].湿地松树木形成层恢复活动期、活动期和休眠期原始细胞超微结构变化[J]. 林业科学 2020(10)
    • [30].长白落叶松形成层差异表达的miRNA[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06)

    标签:;  ;  ;  ;  ;  

    栾树维管形成层活动规律及其细胞分化发育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