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张量及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研究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及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研究应用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纤维束成像(DTT)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不同病程的脑梗死患者行常规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患侧梗死灶及健侧大脑半球相应区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对25例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检查,完成双侧白质纤维束的三维重建。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分别标记为NIHSS1和NIHSS2。采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30例脑梗死患者,患侧病灶FA均值为0.300±0.105,健侧相应区域FA均值为0.416±0.123,患侧比健侧明显降低,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t=-8.470,p<0.01)。2.不同病程间,病灶FA均值分别为:急性期0.345±0.116,亚急性期0.312±0.087,慢性期0.172±0.070,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F=7.095, p<0.01)。其中,亚急性期与急性期比较,p>0.05;慢性期与急性期比较,p<0.01;慢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p<0.01。患侧FA值下降百分率分别为:急性期13.26±10.29,亚急性期26.86±17.24,慢性期49.43±8.03,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F=10.261,p<0.01)。其中,亚急性期与急性期比较,p<0.05;慢性期与急性期比较,p<0.01;慢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p<0.01。3.患侧FA值下降百分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不大(与NIHSS1评分比较:r=0.009,p>0.05;与NIHSS2评分比较:r=0.015,p>0.05)。4.25例患者的DTT图像显示,病灶所在区域的白质纤维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分为3个等级:1级(白质纤维束完整),3例,占12%;2级(白质纤维束受压、移位及/或部分中断),16例,占64%;3级(白质纤维束大部分或完全中断),6例,占24%。5.不同白质纤维束等级间,NIHSS1的评分分别为:1级(2.33±0.577),2级(6.31±2.750),3级(13.67±8.383),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F=7.812,p<0.01)。其中,2级与1级比较,p<0.01;3级与1级比较,p>0.05;3级与2级比较,p>0.05。NIHSS2的评分分别为:1级(0.67±0.577),2级(2.56±1.861),3级(9.83±5.269),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F=15.537,p<0.01)。其中,2级与1级比较,p<0.05;3级与1级比较,p<0.05;3级与2级比较,p<0.05。6.白质纤维束的分级与NIHSS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NIHSS1比较:r=0.648,p<0.01;与NIHSS2比较:r=0.725,p<0.01)。结论1.脑梗死发病24小时后,病灶FA值较健侧相应区域降低,FA值的变化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2.随着脑梗死时间的延长,FA值下降的幅度越来越明显,FA值的这种变化规律有助于协助临床判断病程。3.患侧FA值下降百分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不大,故FA值不能用于判断病情轻重及预测预后。4.DTT技术不仅实现了在活体上直观、立体的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可能,还有利于协助临床判断病情及预测预后。

论文目录

  • 中英文对照与缩写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DTI) 的基本原理
  • 2. D TI 的成像方法及常用参数
  • 3. 健康正常人脑白质组织FA 值的研究分析
  • 第二章 磁共振弥散张量及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研究应用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1.F A 值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2.D TT 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录
  • 相关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情况
  • 本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质纤维束成像鉴别颅内肿瘤良恶性价值探讨[J]. 交通医学 2008(03)
    • [2].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白质纤维束损伤中的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5)
    • [3].不同扩散敏感系数颈髓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分析[J]. 影像技术 2012(03)
    • [4].人脑胶质瘤MMP-9表达水平与白质纤维束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8(05)
    • [5].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恒河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9(11)
    • [6].青少年足球单赛季轻微震荡头部撞击与白质纤维束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01)
    • [7].白质纤维束成像评价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06)
    • [8].白质纤维束成像在颅内肿瘤中的初步应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04)
    • [9].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27)
    • [10].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的变化[J]. 江西医药 2010(01)
    • [11].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初步应用[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9(03)
    • [12].3.0T磁共振对脑肿瘤运动区脑功能及白质纤维束的术前评价[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11)
    • [13].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颅内星形细胞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18)
    • [14].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像学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01)
    • [15].白质纤维束成像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作用[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9(04)
    • [16].用于幼儿白质纤维束分析的快速密度聚类算法[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9(02)
    • [17].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的弥散张量成像[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7)
    • [18].以脑功能区为ROI的白质纤维束重建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J]. 医学研究杂志 2012(01)
    • [19].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估预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07)
    • [20].脑出血以白质纤维束为保护靶点的微创治疗[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5)
    • [21].DTI多参数综合分析在颅内星形细胞瘤临床分级及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9(09)
    • [22].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表现正常的脑干白质纤维束[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03)
    • [23].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对脑卒中预后的判断价值[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04)
    • [24].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06)
    • [25].磁共振DTI及DTT在脑梗死白质纤维束损伤中的应用[J]. 放射学实践 2010(03)
    • [26].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7(06)
    • [27].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成像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J]. 磁共振成像 2011(02)
    • [28].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偏瘫型脑瘫白质纤维束中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73)
    • [29].基于脚桥核神经网络的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机制探讨[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9(06)
    • [30].现代影像和电生理监测对脑干肿瘤的功能定位及手术全切除的临床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05)

    标签:;  ;  ;  ;  

    磁共振弥散张量及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研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