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CBD网络构建研究

区域CBD网络构建研究

论文摘要

国外的CBD近年来的建设实践中,普遍体现了由单一中心向市域乃至区域网络结构发展的趋势,理论上则还无系统的成果。论文应对国内CBD发展的复杂化、多样化需求,结合国外CBD网络的实践经验,尝试进行区域CBD网络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本文从区域CBD网络内部形态、结构、功能入手,分析了网络化这一新的CBD构建方式与发展趋向,总结了区域CBD网络“点—线—面”的构建模式:“点”即中心城市CBD和次级城市CBD;“线”是各城市CBD之间交通与产业上的联系;“面”是“点”与“线”的集结,即区域CBD网络的背景区域。各CBD之间以网络联动、互补发展为CBD网络的主要运作方式。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和政策调查,本文得出长三角区域具有发展区域CBD网络的条件与优势的研究结论,并且提出了构建上海圈区域CBD的基本构架:即以上海圈为背景区域,提升上海CBD作为中心城市CBD的能级,在杭州、苏州、宁波发展次级城市CBD,各节点协同运行的构想,并分析了各次级城市CBD的发展类型和规模容量。作为中心城市CBD的上海CBD,其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相当充分;而理论界对区域次一级核心城市该不该发展CBD、如何发展CBD尚无定论。论文以实用价值为先,选取苏州CBD这一次级城市CBD为例进行区域CBD网络的节点研究,从功能与定位、规模与容量、规划与建设以及开发策略四个方面探讨苏州CBD的发展,以期建立次级城市CBD建设的概念体系,对此类城市的CBD建设起到直接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领域
  • 1.2 研究背景
  • 1.2.1 实践研究背景
  • 1.2.2 理论研究背景
  • 1.3 研究内容
  • 1.3.1 提出问题
  • 1.3.2 理论研究
  • 1.3.3 模式研究
  • 1.3.4 应用研究
  • 1.3.5 节点研究
  • 第二章 区域CBD网络相关理论与实践
  • 2.1 CBD经典理论
  • 2.1.1 与CBD相关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型
  • 2.1.2 CBD定界技术
  • 2.1.3 CBD内部与外部的结构研究
  • 2.2 CBD发展新理论
  • 2.2.1 RBD
  • 2.2.2 E—CBD
  • 2.2.3 V—CBD
  • 2.3.CBD网络实践
  • 2.3.1 纽约CBR
  • 2.3.2 伦敦CAZ
  • 2.3.3 东京CBD网络
  • 第三章 区域CBD网络的构建模式
  • 3.1 区域CBD网络概述
  • 3.1.1 区域CBD网络是CBD发展的高级阶段
  • 3.1.2 区域CBD网络的发展现状
  • 3.1.3 区域CBD网络的基本结构与运行机制
  • 3.2 区域CBD网络的"点"——城市CBD
  • 3.2.1 中心点——中心城市CBD
  • 3.2.2 边界点——次级城市CBD
  • 3.3 区域CBD网络的"线"——联系
  • 3.3.1 交通上的联系性
  • 3.3.2 产业上的互补性
  • 3.4 区域CBD网络的"面"——区域
  • 3.4.1 极化型的区域限定:第三圈层
  • 3.4.2 扩散型的区域限定:第四圈层
  • 第四章 构建上海圈区域CBD网络
  • 4.1 背景区域——"上海圈"
  • 4.1.1 长三角区域基础条件分析
  • 4.1.2 极化型CBD网络区域——"上海圈"
  • 4.2 打造中心城市CBD-—上海
  • 4.2.1 CBD规模扩容——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
  • 4.2.2 CBD等级提升——从低层次服务业到高层次服务产业
  • 4.2.3 CBD前景瞭望——从国家中心城市到国际区域性城市
  • 4.3 次级城市CBD的建设:苏州、杭州、宁波
  • 4.3.1 杭州CBD
  • 4.3.2 苏州CBD
  • 4.3.3 宁波CBD
  • 4.4 运行机制——各城市CBD网络关系
  • 4.4.1 中心城市CBD与次级城市CBD关系
  • 4.4.2 各次级城市CBD间关系
  • 第五章 次级城市CBD建设研究——以苏州为例
  • 5.1 功能与定位研究
  • 5.1.1 苏州建设CBD的自身优势
  • 5.1.2 与上海中心城市CBD的产业互补
  • 5.1.3 苏州CBD发展的新机遇——2010年世博会
  • 5.1.4 苏州CBD的功能定位
  • 5.2 规模与容量研究
  • 5.2.1 研究基础——苏州市经济、人口规模发展预测
  • 5.2.2 初步限定——国内外城市CBD规模分析与比较
  • 5.2.3 数据测算——CBD规模与功能比例的确定
  • 5.2.4 研究总结——苏州CBD合理规模
  • 5.3 选址与区位研究
  • 5.3.1 理论类型分析
  • 5.3.2 交通条件分析
  • 5.3.3 建设基础比较
  • 5.3.4 最优选址——东部新城中心
  • 5.4 规划与建设研究
  • 5.4.1 基地分析
  • 5.4.2 规划布局
  • 5.4.3 空间形态
  • 5.5 开发策略研究
  • 5.5.1 苏州CBD的开发方式
  • 5.5.2 苏州CBD的开发顺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兰州市兰石CBD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风险研究[J]. 甘肃科技 2020(07)
    • [2].CBD及水溶性CBD在人工胃液、肠液中稳定性研究[J]. 绿色科技 2020(08)
    • [3].北京CBD发展之路—打造强势品牌力[J]. 时代金融 2017(05)
    • [4].北京CBD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模式研究[J]. 金融经济 2015(24)
    • [5].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中CBD机制面临的问题及中国应对[J]. 绿色科技 2016(08)
    • [6].北京CBD文创产业与商务服务业融合路径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6(06)
    • [7].CBD特色品牌[J]. 商 2016(28)
    • [8].基于CBD的采煤机概念设计方法[J]. 山西冶金 2015(02)
    • [9].探讨CBD中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5(07)
    • [10].特大城市CBD老区与新区如何协调发展[J]. 人民论坛 2015(32)
    • [11].西安CBD可持续发展建议[J]. 智富时代 2016(S1)
    • [12].九万里风鹏正举——虹桥商务区打造长三角联动发展新引擎和世界一流水准CBD[J]. 航空港 2016(05)
    • [13].夏日CBD 立体花卉巧搭配 景观品质新提升[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23)
    • [14].北京CBD功能区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创新思考[J]. 商业时代 2013(27)
    • [15].城市更新视域下的早期商务区地下空间互联互通问题探讨——以陆家嘴CBD为例[J]. 现代隧道技术 2020(05)
    • [16].CBD里的“摩登济南”[J]. 走向世界 2017(19)
    • [17].中央商务区楼宇经济研究——以杭州钱江新城CBD为例[J]. 当代经济 2016(20)
    • [18].景观传统的现代转译:北京市CBD中央公园解析[J]. 建筑创作 2014(Z1)
    • [19].浅议雨水利用的植物配置——以杭州花圃和杭州CBD公园为例[J]. 浙江园林 2019(03)
    • [20].北京CBD商务人才引进与培养研究[J]. 新经济 2013(23)
    • [21].国内公共图书馆新馆选址CBD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德尔斐法的调查报告[J]. 新世纪图书馆 2012(08)
    • [22].广州的生产服务业与CBD发展[J]. 城市规划 2011(02)
    • [23].从商务产业到中心商务区——国际CBD形成机制探源[J]. 建筑与文化 2010(06)
    • [24].CBD停车需求发展探究[J]. 交通标准化 2010(13)
    • [25].山东半岛城市群CBD簇发展前瞻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学与管理 2009(01)
    • [26].CBD商业集聚研究述评[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2)
    • [27].CBD商业集聚研究综述[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28].北京CBD传媒产业价值链分析[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9(04)
    • [29].CBD写字楼城市经济价值探讨[J]. 科技信息 2009(33)
    • [30].非传统CBD楼宇经济发展方略——以上海市闸北区为例[J]. 城市问题 2008(11)

    标签:;  ;  ;  

    区域CBD网络构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