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在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分析

PTC在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分析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目的:分析PTC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从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随机性的抽取8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实验对象,对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实施抗生素治疗,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划分治疗无效组和治疗有效组,每组中各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感染后的血清降钙素水平(PTC)和炎症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对比、研究。结果:有效组感染后第3、5、7天PTC指标明显下降,无效组PTC指标不断上升,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并无明显变化,比较差异不明显,则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抗生素治疗中,参照PTC指标,可以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借鉴依据,临床实践应用意义明显。

【关键词】PTC;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炎症指标;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089-02

PTC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结合临床实验展开具体分析[1]。

1.患者临床资料与一般方法

1.1患者临床资料

从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随机性的抽取8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实验对象,80例患者中共有44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8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4.2±8.2)岁,其中脑血管意外12例、糖尿病20例、支气管哮喘25例、肝硬化失代偿8例、慢性阻塞肺部疾病15例。对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实施抗生素治疗,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划分治疗无效组和治疗有效组,每组中各有40例患者。抗生素治疗有效组的40例患者中共有21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8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3.8±8.5)岁,其中脑血管意外7例、糖尿病12例、支气管哮喘13例、肝硬化失代偿5例、慢性阻塞肺部疾病3例;抗生素治疗无效组的40例患者中共有2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8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4.0±8.1)岁,其中脑血管意外5例、糖尿病8例、支气管哮喘12例、肝硬化失代偿3例、慢性阻塞肺部疾病12例。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即性别、年龄和具体发病情况等均无明显比较差异,无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分组:对8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实施抗生素治疗,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划分治疗无效组和治疗有效组[2]。有效组的患者经治疗后体温下降,并逐渐恢复到正常值,体温始终保持在37.5℃及以下,白细胞数下降至正常值域范围,C反应蛋白在10mg/L,IPS评分≤14分,复查结果显示阴性。无效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持续上升,体温始终高于37.5℃,白细胞数不断增加,C反应蛋白在60mg/L以上,IPS评分>14分,复查结果显示阳性[3]。

在患者感染后的第1、3、5、7天分别采集静脉血,容量2ml、共采集2管。其中一管实施抗凝处理后混合均匀,检测C反应蛋白;另外一管则进行离心处理,保持3000r/min的转速共计10min,血清分离后放置在-20℃的低温环境中冷藏,检测PTC指标。

检测C反应蛋白和PTC指标均应用乳胶凝集法[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进行密切监测和观察,在感染后的第1、3、5、7天分别记录患者的PTC指标,对比患者的血清降钙素水平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的分类计数情况、体温值、IPS评分、超敏反应蛋白检测以及白细胞数等,比较患者各项炎症指标,探讨PTC在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

1.4统计学方法

结束本次临床实验后,对全部的文本数据和实验资料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评估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差异,使用(x-±s)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实行卡方检验,并对t值进行综合检验、比较,若P值计算后显示P<0.05,则表明临床研究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PTC指标即血清降钙素水平变化比较

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以有效组的40例患者治疗第1天PTC指标为(4.35±1.82)ug/L、第3天为(3.46±1.16)ug/L、第5天为(1.74±0.82)ug/L、第7天为(0.87±0.59)ug/L;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以无效组的40例患者治疗第1天PTC指标为(3.82±1.75)ug/L、第2天为(4.57±1.85)ug/L、第3天为(5.92±2.15)ug/L、第7天为(7.74±3.06)ug/L。数据表明,有效组的患者在感染后的第3、5、7天PTC指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无效组患者的PTC指标则始终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临床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则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检测发现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差异,则P>0.05、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3.讨论

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患者住院时间缩短、疾病恢复较快,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5]。因而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和分析患者的PTC指标变化,可以对抗生素类药物使用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保证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俞霄凌.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中的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0):2835-2836.

[2]符少平.血清降钙素原测定(PCT)在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中的价值[J].北方药学,2016,13(03):78-79.

[3]戴宝泉,袁训涛,刘锦铭.血清降钙素原在指导抗生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2):1292-1296.

[4]萨日娜,王爱琼,孟红,朱秀凤,范小洁,安彩艳.降钙素原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初始治疗中指导抗生素使用的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02):211-213.

[5]张德忠,陈官晋,吴晓春,张胜荣,徐媚媚.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的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03):293-295.

标签:;  ;  ;  

PTC在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