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形式主义批评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形式主义批评

论文摘要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兴盛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克服了新古典主义诗歌体式刻板、语言浮华的弊端,其语言质朴、情感强烈、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开了一代诗风,影响深远。但浪漫主义诗歌却在20世纪一度被边缘化,受到了主要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法国结构主义在内的形式主义批评的贬抑。形式主义批评作为以文本语言形式为本体的批评流派,强调的是诗歌艺术技巧,崇尚由对立、对照因素所带来的诗歌语言及结构的张力,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超越具体文本的诗歌阅读阐释程式。形式主义批评对浪漫主义诗歌采取了回避、冷淡和批判的态度,但通过对形式主义批评理论和浪漫主义文论进行剥茧抽丝式的条分缕析,发现形式主义批评的许多核心概念都有着浪漫主义的渊源,是对浪漫主义文论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将有机融合的形式主义批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浪漫主义诗歌批评中,从语音、语义等语言结构形式的视角去挖掘其审美价值,证明语言直白、直抒胸臆的浪漫主义诗歌也同样符合形式主义的诗歌评判标准,具有文学性、统一性和复杂性的形式审美价值,以此反拨形式主义批评对浪漫主义诗歌的不公正批判。在对浪漫主义诗歌作出形式审美评价后,构建了宏观的浪漫主义诗歌的结构主义阐释程式。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绪论
  • 第一章 语言本体论之形式主义批评
  • 第一节 由具体到系统的语言学发展脉络
  • 一、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 二、新批评与语义学
  • 三、法国结构主义与结构主义语言学
  • 第二节 由极端到折衷的形式主义批评理论
  • 一、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
  • 二、从新批评到结构主义批评
  • 第三节 以文本语言结构形式为本体的形式主义批评
  • 一、以文本的语言结构为本体
  • 二、以科学化倾向聚焦语言本体
  • 三、文学自足论所突出的语言本体
  • 四、诗歌的语言本体批评
  • 第二章 形式主义批评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文论
  • 第一节 形式主义的浪漫主义渊源
  • 第二节 “消极感受力”与“非个性化”理论
  • 第三节 想象力之力
  • 一、共同的想象力之力
  • 二、浪漫主义诗歌的想象力之力
  • 第四节 “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 一、可追溯至浪漫主义的“陌生化”
  • 二、浪漫主义诗歌的“陌生化”
  • 第五节 有机整体论
  • 一、浪漫主义的有机整体论
  • 二、新批评的有机整体论
  • 第三章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语音形式审美
  • 第一节 鼓瑟齐鸣的浪漫诗歌体式
  • 第二节 加强诗歌含义的语音表达
  • 一、节奏与格律的变化:差异决定意义
  • 二、突出关键词的重叠
  • 三、字音选择与字义的表达
  • 第四章 有机整体性: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语义批评
  • 第一节 “远距”与“异质”的比喻语言
  • 一、语境论与“文本互涉性”
  • 二、“远距”原则与“异质”原则
  • 三、浪漫的想象力所创造的比喻
  • 第二节 意象:诗歌情感意蕴的隐喻和象征
  • 一、意象是隐喻与象征的媒介
  • 二、浪漫主义诗歌的隐喻意象分析
  • 三、浪漫主义诗歌的象征意象分析
  • 第三节 诗歌语言之含混性本质特征
  • 一、隐喻是诗歌语言含混之“诡计”
  • 二、燕卜逊的“含混”观
  • 三、浪漫主义诗歌语言的含混性分析
  • 第四节 诗歌结构之充满张力的有机整体
  • 一、纳入张力网络的悖论与反讽
  • 二、浪漫主义诗歌的张力性分析解读
  • 第五章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结构主义批评
  • 第一节 结构主义批评之不同倾向
  • 第二节 新批评是卡勒结构主义批评的前奏
  • 第三节 浪漫主义诗歌的结构主义阐释程式
  • 一、以我观物,崇尚自然
  • 二、浪漫怀旧的神话用典
  • 三、“人在旅途”式的传奇叙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后记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奇崛冷艳的审美体验——以形式主义批评理论分析李贺《秋来》一诗[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09)
    • [2].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局限性研究[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5)
    • [3].以《绿皮书》为例的形式主义批评再讨论[J]. 电影文学 2019(13)
    • [4].编者按[J]. 山东外语教学 2020(02)
    • [5].形式主义批评理论和解构主义批评理论的对比研究(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1(12)
    • [6].清丽的声音:形式主义批评+文化批评——评帕洛夫《诗歌的破格》[J]. 外国文学研究 2009(04)
    • [7].反叛与发现:形式主义批评对中国文论建设的影响[J]. 学术月刊 2012(12)
    • [8].中国形式批评的形成、特征及其现状[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05)
    • [9].语言哲学视域中的文学与政治[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2)
    • [10].论时空体的体裁意义[J]. 艺术科技 2017(04)
    • [11].中国电影批评30年流变[J]. 电影文学 2010(05)
    • [12].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视角下的《紫色》[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1)
    • [13].国际视野[J]. 美术观察 2018(01)
    • [14].新批评理论研究:从形式主义批评到文化批评[J]. 理论界 2012(09)
    • [15].浅谈《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陌生化[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12)
    • [16].在反思中前行——30年高校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与教学回顾[J]. 文艺理论研究 2008(06)
    • [17].浅析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以什克洛夫斯基笔下的托尔斯泰为例[J]. 学理论 2014(35)
    • [18].意识形态与文学形式:特里·伊格尔顿对形式主义批评的反思与批判[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4(02)
    • [19].论形式主义批评的浪漫主义渊源[J]. 东岳论丛 2010(02)
    • [20].文似看山不喜平——对张爱玲《落叶的爱》的形式主义批评[J]. 青年文学家 2015(08)
    • [21].中古文学的形式审美观——从形式主义批评谈起[J]. 文艺评论 2010(04)
    • [22].韩礼德语境思想与文学批评[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3].形式主义批评发展脉络探究[J]. 国外文学 2010(01)
    • [24].埃科诠释理论视域中的标准作者和标准读者[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5].形式主义批评与现代语言学[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6].新批评视域下的《林中之死》[J]. 青年文学家 2013(13)
    • [27].为现代绘画“立法”——浅析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理论[J]. 美术研究 2009(04)
    • [28].形式主义批评之语言学式发展脉络[J]. 作家 2009(18)
    • [29].探讨新历史主义背景下关于英美文学功能的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2)
    • [30].符号学视野观照下的俄国形式主义[J]. 俄罗斯文艺 2016(01)

    标签:;  ;  ;  ;  ;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形式主义批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