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唇腭裂论文-周清,张鹤,尹璇,刘雪芬,王雪珍

胎儿唇腭裂论文-周清,张鹤,尹璇,刘雪芬,王雪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胎儿唇腭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唇裂,腭裂,胎儿,磁共振成像

胎儿唇腭裂论文文献综述

周清,张鹤,尹璇,刘雪芬,王雪珍[1](2019)在《磁共振HASTE序列和TRUE-FISP序列在胎儿唇腭裂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MRI HASTE序列和TRUE-FISP序列对胎儿唇裂和腭裂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例临床提示胎儿唇腭裂畸形的孕妇行MRI扫描。扫描序列采用半傅立叶单激发自旋回波(half-Fourier single-shot turbo spin echo,HASTE)序列和真性快速稳态进动(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state precession,TRUE-FISP)序列。所有图像经2名10年以上MRI诊断经验医师进行阅片。分别对唇腭裂的有无以及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20例胎儿产后随访结果,7例为正常胎儿,3例伴有唇裂,均发生在左侧,9例伴有唇腭裂,5例发生在右侧,4例发生在左侧,腭裂程度不明确,1例唇裂伴腭全裂。针对唇裂:医师1在HASTE和TRUE-FISP两个序列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和95%;医师2诊断准确性为分别为95%和95%。针对腭裂:医师1在HASTE和TRUEFISP序列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和90%;医师2诊断准确性为分别为85%和100%。扫描失败的层面:HASTE序列中6个扫描关键层面缺失。TRUE-FISP序列中12个扫描关键层面缺失。结论 MRI扫描时合理运用序列可以更好地地评价胎儿唇腭裂畸形。(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11期)

陈科谚,余蕙君,张瑚,何海洪,崔胜金[2](2019)在《唇腭裂在胎儿期发育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和微阵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染色体G显带和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在唇腭裂发育异常胎儿的结果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例孕妇资料的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G显带和微阵列分析的关系,这些孕妇资料均为产前超声筛查发现胎儿期存在唇腭裂。唇裂根据嘴唇裂开类型不同分为3组,分别是唇裂(上唇部不同程度的裂开)、腭裂(腭裂存在软组织畸形,可伴骨组织缺损和畸形)和唇裂合并腭裂(整个上唇直至鼻底都会裂以上唇裂伴有牙槽嵴裂和腭裂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同时,又根据结构或者超声指标异常方面分为单纯组和合并组。将这200例病例进行微阵列分析和染色体G显带分析,通过用χ~2检验比较唇腭裂在胎儿期发育异常与染色体核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1)染色体检测出异常的有67例,异常率为33.5%(67/200)。数目异常57例占85.07%(57/67),21-叁体28例占41.79%(28/67),18-叁体18例占26.87%(18/67),13-叁体8例占11.94%(8/67),性染色体异常3例占4.48%(3/67);结构异常10例占14.93%(10/67),在结构异常中的平衡易位2例占2.99%(2/67),不平衡易位8例占11.94%(8/67)。(2)唇裂85例,染色异常19例,异常比例为22.35%(19/85)。腭裂36例,染色体异常15例,异常比例占41.67%(15/36)。唇裂合并腭裂79例,染色体异常33例,异常比例占41.77%(33/79),多组χ~2检验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1、2.864、2.658,P=0.105、0.110、0.108)。单纯组97例中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26例占26.80%(26/97),合并组103例中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41例占39.81%(41/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P=0.045)。结论染色体的异常与胎儿唇裂、腭裂及唇裂合并腭裂的关系非常密切。唇裂、腭裂及唇裂合并腭裂叁者差异不大,如果超声检查合并了其他结构异常或者超声软指标的问题,建议进行介入性的产前诊断检查。(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赖赣萍,胡波,罗玲,董蕾[3](2019)在《二维叁平面超声扫查联合叁维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二维叁平面超声扫查联合叁维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本院出生后确认为唇腭裂的50例胎儿唇腭裂超声图像,分别经二维叁平面超声扫查(单用组)、二维超声与叁维超声联合检查(联合组),对比胎儿唇腭裂的不同诊断方法价值。结果联合组唇裂、腭裂、唇腭裂检出率高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的检出准确率、敏感度均高于单独组(P<0.05)。结论二维叁平面超声扫查联合叁维超声诊断可提高胎儿唇腭裂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贾颍辉,陈丹,叶春媚,宋鑫[4](2019)在《超声对胎儿唇腭裂的分度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唇腭裂分度分型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期间于本院行产前超声筛查的1056例孕产妇,对全部胎儿均行二维超声检查及二维联合叁维超声检查,随访两组胎儿临床结局,将两组临床诊断准确率、唇腭裂分型、分度及漏诊、误诊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随访两组胎儿临床结局,产后发现唇腭裂19例,其中单纯性唇裂12例、唇腭裂7例。二维超声组诊断准确率为84.21%,二维联合叁维超声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00%,P<0.05;二维超声组胎儿唇腭裂左侧6例,占37.50%;右侧7例,占43.75%;双侧3例,占18.75%;二维联合叁维超声组唇腭裂左侧7例,占36.84%;右侧8例,占42.11%;双侧4例,占21.05%,P>0.05;二维超声组唇腭裂分度I度8例,占50.00%;II度7例,占43.75%;III度1例,占6.25%;二维联合叁维超声组唇腭裂分度I度8例,占42.11%;II度8例,占42.11%;III度3例,占15.79%。两组唇腭裂分度III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组误诊2例,占10.53%;漏诊1例,占5.26%;二维联合叁维超声组无误诊、漏诊例数,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叁维超声检查应用于胎儿唇腭裂产前筛查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情况发生,为临床医师选择分娩方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许明明,刘华俭,余玉华,黄浩良,何淑贞[5](2019)在《胎儿唇腭裂产前超声表现与产后病理的对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比较胎儿唇腭裂产前超声表现与产后病理情况。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在东莞市第叁人民医院引产或出生的62例唇腭裂病例,比较唇腭裂病例产前的唇部、上牙槽突及其腭部在超声中的表现与产后病理情况,尽而分析其诊断符合率及误诊、漏诊的原因,旨在探索诊断唇腭裂最佳的超声检查方法。结果:62例经引产或产后证实为唇腭裂的病例中,60例唇裂程度与位置符合产后病理结果 ,漏诊一例I度唇裂(唇红裂)及一例孤立性腭裂,诊断符合率96.8%。其中单纯唇裂13例、产前检查12例,诊断符合率92.30%。唇裂合并腭裂42例,产前检出42例,诊断符合率100%。结论: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唇腭裂的首选方法,对单纯唇裂及唇裂合并腭裂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对唇红裂和孤立性腭裂具有局限性。二维超声与叁维超声的联合应用是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王艳侠[6](2019)在《四维超声在中孕期筛查胎儿唇裂及唇腭裂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超声在中孕期(20-24周)筛查胎儿唇裂及唇腭裂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中孕期检查的5652例孕妇,分别使用二维超声、四维超声对孕妇进行检查,对比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对唇裂及唇腭裂的准确率。结果:5652例孕妇中,检出唇裂及唇腭裂胎儿32例,占比(0.57%),最小裂口宽0.1cm,最大裂口宽0.97cm。采用二维超声检查,共检出29例,占唇裂及唇腭裂胎儿的(90.63%),而采用四维超声检查,共检出31例,检出率达(96.88%)。单纯唇裂15例(46.88%),合并腭裂17例(53.12%);单侧唇裂29例(90.62%),双侧唇裂3例(9.38%);7例唇裂及唇腭裂伴发其它畸形,占唇裂及唇腭裂(21.88%)。两种超声检查方式的检出正确率有较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结论:产前四维超声检查应用于胎儿唇裂及唇腭裂筛查中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胎儿面部,显示唇裂上缘是否与鼻孔相通及鼻翼是否塌陷,二维超声能较好显示牙槽骨回声中断情况。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结合可使唇裂、唇腭裂诊断率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黄慧,陈欣林,王卫云,杨颖,陈芳[7](2019)在《唇腭裂胎儿的产前诊断及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唇裂胎儿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唇裂胎儿的遗传基础。方法收集经产前超声检查、专家会诊确认的先天性唇腭裂(包括腭裂)胎儿142例,其中一部分胎儿同时进行了磁共振扫描。收集活产胎儿的胎儿脐带或流产胎儿的大腿肌肉,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以发现染色体变异以及微重复/缺失(CNV)。结果 142例胎儿中,男性94例,女性48例,男女比例为1:0.51。9.2%(13/142)的胎儿有染色体异常,8.4%(12/142)的胎儿有致病性CNV,总诊断率为17.6%(25/142)。染色体异常包括13个叁体(9例)和18个叁体(4例)。致病性CNVs包括染色体缺失和重复:1.染色体缺失片段大小为2.lMb~57.7Mb,分别位于1号染色体(1例)、3号染色体(2例)、6号染色体(1例)、9号染色体(1例)、22号染色体(2例)和X号染色体(1例);2.染色体重复片段大小为0.4Mb~3.2Mb,分别位于16号染色体(1例)、17号染色体(1例)和22号染色体(3例)。84例胎儿诊断为单纯性唇腭裂,仅检出致病性CNVs (7例,8.3%),无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31例唇腭裂胎儿合并其他畸形,4例检出有致病性CNV (12.9%,4/31),10例检出有染色体异常(32.2%,10/31)。14例胎儿被诊断为单纯性唇裂(无腭裂),而这些胎儿未发现染色体异常或致病性CNV。13例唇裂(无腭裂)胎儿合并其他畸形,其中1例检出有致病性CNV (7.7%,1/13),3例检出有染色体异常(23.1%,3/13)。结论唇腭裂(包括腭裂)胎儿的基因组异常率较高。对于单纯性唇裂(包括腭裂)胎儿,应注意致病性CNVs。(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7)

王斯彬,闫景彬[8](2019)在《不同产前超声检查方法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价值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二维、叁维、四维超声及联合检查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正常生产或引产的且具有唇腭裂家族史的母子500对,所有孕妇均行二维超声、叁维超声、四维超声及叁者联合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唇腭裂及其程度的检出情况,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正常生产或引产的500例新生儿中,经产后确诊的唇腭裂共21例。经比较,四维超声和联合检查对唇腭裂的检出准确性均显着高于二维超声(χ~2=8.400、16.800,均P<0.05)和叁维超声(χ~2=5.459、13.125,均P<0.05),但四维超声和联合检查两者之间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χ~2=2.13,P>0.05)。在各类检查方法中,诊断准确性高且具有显着诊断意义的方法为联合检查(AUC=1.000,P<0.001)和四维超声(AUC=0.938,P<0.001);叁维超声(AUC=0.750,P<0.05)和二维超声(AUC=0.688,P<0.05)的诊断准确性中等,但仍具有显着地诊断意义。结论二维、叁维、四维超声及联合检查均对唇腭裂具有显着的诊断意义,其中四维超声及联合检查对唇腭裂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二维或叁维超声,可以推广用于胎儿唇腭裂畸形的产前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尚勇[9](2019)在《超声检测对中孕期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四维超声对中孕期唇腭裂胎儿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检查中孕期(22~26周)孕妇20 170例,运用四维超声对胎儿各器官进行多切面、全系统检查。结果:检查结果提示,单纯唇裂胎儿45例,其中单侧唇裂31例,双侧唇裂14例;单纯腭裂胎儿9例。所有患儿均经出生或引产后随访证实。结论:四维超声可有效对中孕期胎儿唇腭裂进行明确诊断,检查操作方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27期)

邓志贤,郭晓燕,谭卫荷,谢国喜[10](2019)在《磁共振成像与超声成像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胎儿唇腭裂磁共振成像与超声成像的对比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疑似胎儿唇腭裂孕妇临床资料,依据检查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为超声成像检查,观察组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结果情况,观察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唇腭裂的结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漏诊8例,不确定23例,误诊0例,观察组漏诊1例,不确定1例,误诊1例,观察组诊断准确率57/6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29/60(48.3%)(χ~2=53.682,P <0.05),观察组AU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738,P <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比超声成像诊断胎儿唇腭裂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为超声成像有效补充,尤其是超声成像是否合并腭裂时,有必要进一步磁共振成像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胎儿唇腭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染色体G显带和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在唇腭裂发育异常胎儿的结果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例孕妇资料的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G显带和微阵列分析的关系,这些孕妇资料均为产前超声筛查发现胎儿期存在唇腭裂。唇裂根据嘴唇裂开类型不同分为3组,分别是唇裂(上唇部不同程度的裂开)、腭裂(腭裂存在软组织畸形,可伴骨组织缺损和畸形)和唇裂合并腭裂(整个上唇直至鼻底都会裂以上唇裂伴有牙槽嵴裂和腭裂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同时,又根据结构或者超声指标异常方面分为单纯组和合并组。将这200例病例进行微阵列分析和染色体G显带分析,通过用χ~2检验比较唇腭裂在胎儿期发育异常与染色体核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1)染色体检测出异常的有67例,异常率为33.5%(67/200)。数目异常57例占85.07%(57/67),21-叁体28例占41.79%(28/67),18-叁体18例占26.87%(18/67),13-叁体8例占11.94%(8/67),性染色体异常3例占4.48%(3/67);结构异常10例占14.93%(10/67),在结构异常中的平衡易位2例占2.99%(2/67),不平衡易位8例占11.94%(8/67)。(2)唇裂85例,染色异常19例,异常比例为22.35%(19/85)。腭裂36例,染色体异常15例,异常比例占41.67%(15/36)。唇裂合并腭裂79例,染色体异常33例,异常比例占41.77%(33/79),多组χ~2检验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1、2.864、2.658,P=0.105、0.110、0.108)。单纯组97例中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26例占26.80%(26/97),合并组103例中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41例占39.81%(41/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P=0.045)。结论染色体的异常与胎儿唇裂、腭裂及唇裂合并腭裂的关系非常密切。唇裂、腭裂及唇裂合并腭裂叁者差异不大,如果超声检查合并了其他结构异常或者超声软指标的问题,建议进行介入性的产前诊断检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胎儿唇腭裂论文参考文献

[1].周清,张鹤,尹璇,刘雪芬,王雪珍.磁共振HASTE序列和TRUE-FISP序列在胎儿唇腭裂诊断中的应用[J].磁共振成像.2019

[2].陈科谚,余蕙君,张瑚,何海洪,崔胜金.唇腭裂在胎儿期发育异常的染色体核型和微阵列分析[J].广东医学.2019

[3].赖赣萍,胡波,罗玲,董蕾.二维叁平面超声扫查联合叁维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9

[4].贾颍辉,陈丹,叶春媚,宋鑫.超声对胎儿唇腭裂的分度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

[5].许明明,刘华俭,余玉华,黄浩良,何淑贞.胎儿唇腭裂产前超声表现与产后病理的对照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6].王艳侠.四维超声在中孕期筛查胎儿唇裂及唇腭裂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7].黄慧,陈欣林,王卫云,杨颖,陈芳.唇腭裂胎儿的产前诊断及临床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8].王斯彬,闫景彬.不同产前超声检查方法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价值探索[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

[9].尚勇.超声检测对中孕期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9

[10].邓志贤,郭晓燕,谭卫荷,谢国喜.磁共振成像与超声成像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

标签:;  ;  ;  ;  

胎儿唇腭裂论文-周清,张鹤,尹璇,刘雪芬,王雪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