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哌酸粉剂治疗感染性小创面26例临床分析

氟哌酸粉剂治疗感染性小创面26例临床分析

唐清安(四川省峨眉山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峨眉614200)

【关键词】创面感染氟哌酸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22-02

我院门诊从1998年1月—2010年10月间使用氟哌酸粉剂换药治疗感染性小创面共26例,并与其它药物治疗76例进行比较,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2例患者中男68例,女34例,年龄19—60岁77例,61—86岁25例。有头皮感染17例,手背感染20例,手指感染6例,足背感染15例,足趾感染10例,躯干感染16例,腿部感染10例,上臂感染4例(多有交叉感染,一名患者有多处感染),其它感染4例。

1.2感染面积及深度:感染面积1cm×1.5cm44例,1.6cm×3.9cm32例,4.0cm×6.0cm26例,感染至表皮及真皮89例,感染深到肌层13例。

1.3感染原因:外伤致感染56例,溃疡性感染26例,术后感染7例,其它感染13例。

1.4治疗方法:随机将102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6例采用氟哌酸粉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凡诺治疗20例,青霉素粉剂11例、头孢唑啉(先锋V)粉刘27例、庆大针剂18例。对照组在常规清洗创面,消毒后应用应药物换药、包扎。治疗组采用氟哌酸粉剂换药,并要求(1)对感染达表皮及真皮层者,在常规清洗、消毒后撒药均匀,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包扎;(2)若深达肌层者在清洗消毒,撒药后应用带有盐水无菌沙布覆盖药粉,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包扎,观察两组不同药物效果,见表1。

1.5治疗结果:治疗组26例平均每例1—1.23周比对照组76例平均每例1—2.42周治愈时间缩短,患者痛苦减少,康复快,医用材料也减少,经过统计学X2检验P值<0.01,具有显著差异性。

表1观察两组换药时间、疼痛、伤口情况

注:*换药后随访有无不良反应。△皮试阴性后方可使用。

2讨论

感染性小创面,在外科门诊极为常见,过去换药盲目地采用利凡诺、青霉素粉剂、先锋V粉剂、庆大针剂等,效果不够理想,现采用氟哌酸粉效果显著,其原因可能为:(1)用利凡诺换药时易导致伤口创面扩大,有可能会出血,损伤新肉组织,同时纱布易形成块状,不易透气;青霉素粉剂及先锋V粉剂需要皮试,很不方便,换药时局部有明显疼痛或使原来疼痛加重,疼痛时间可持续5h左右,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使治愈时间延长,效果欠佳;庆大针剂量虽不使患者局部伤口疼痛加重,但不能抑制局部分泌物,并有加重伤口湿润的作用,导致纱布粘在一起,为下一次换药带来不够方便,也易导致局部创面扩大及出血。(2)氟派酸粉剂是一种广普、高效、毒性低的一代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耐药金葡萄及β—内酰胺酶的菌,都有高效作用,对局部创面刺激性小,无疼痛不需要作任何皮试,直接使用,既可抑制感染的创面分泌物,又对新生的肉芽组织无损害作用。其副作用是对正常(正在)生长发育的人,可阻碍四肢发育,出现骨胳及负重的关节发育障碍,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癫痫等;对小于18岁人应慎用或不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总之,氟派酸粉剂治疗感染性小创面,确实较其它药物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  ;  ;  

氟哌酸粉剂治疗感染性小创面2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