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哈尔滨市初中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哈尔滨市初中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一时期,大多数初中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初中课堂中会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行为。体育课在完善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教育手段。然而,由于体育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等方面与其它文化课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加上长期以来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目标,使得初中体育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引起师生冲突,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首先以哈尔滨市南岗区的120名初中体育教师及四所中学的520名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初中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初中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体育教师、师生关系、体育课程、教与学的方法、体育教学评价、体育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因素,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次,在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初中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经研究认为解决初中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不是依靠一两项的改革措施就能实现的,它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治理才能取得实效。在教师方面,需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师生关系方面,需要建立和谐、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关系;在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以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法与学法方面,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创新,尤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其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形成会学、乐学的局面;在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上,既要考虑学生的体能与技能,也要考虑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及合作精神;在评价的方式上,不但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教学管理上,教师要以预防为主,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行为要采取各种方法及时纠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分类
  • 1.4.1 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
  • 1.4.2 普通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 1.4.3 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的对象
  • 2.2 研究的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3.1 研究的结果及简析
  • 3.1.1 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行为统计
  • 3.1.2 学生个体差异对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统计
  • 3.1.3 问题行为发生阶段统计
  • 3.1.4 问题行为产生原因统计
  • 3.2 初中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剖析
  • 3.2.1 学生方面的因素
  • 3.2.2 体育教师方面的因素
  • 3.2.3 师生关系方面的因素
  • 3.2.4 体育课程内容方面的因素
  • 3.2.5 体育课程教法与学法方面的因素
  • 3.2.6 体育课程评价方面的因素
  • 3.2.7 体育课堂管理方面的因素
  • 3.3 解决初中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 3.3.1 新课改为解决初中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提供新契机
  • 3.3.2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初中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
  • 3.3.3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3.3.4 根据新课改理念安排初中体育教学内容
  • 3.3.5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初中体育课教法与学法的变革
  • 3.3.6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构筑体育评价体系
  • 3.3.7 从初中体育课堂管理新理念出发,有效控制课堂问题行为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产生初中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 4.1.1 学生与教师的原因
  • 4.1.2 体育课程与教学方法的原因
  • 4.1.3 教学评价与课堂管理的原因
  • 4.2 建议:多渠道、全方位的解决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
  • 4.2.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4.2.2 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 4.2.3 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进行课堂管理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学生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1)
    • [2].儿童母亲拒绝与同伴拒绝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 心理科学 2019(06)
    • [3].同伴接纳与流动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自尊和物质主义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20(01)
    • [4].标签理论视角下问题行为学生的课堂管理策略[J]. 才智 2020(05)
    • [5].小组工作介入二孩政策下“大宝”问题行为研究[J]. 西部学刊 2020(07)
    • [6].儿童问题行为共发性研究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 2020(07)
    • [7].技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6)
    • [8].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7)
    • [9].问题行为研究综述[J]. 汉字文化 2019(16)
    • [10].中学生在发生课堂问题行为时的体验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8(02)
    • [11].8-12岁儿童孤独感及其与父母情感温暖、问题行为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3)
    • [12].江西省大学生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11)
    • [13].高中学生外化问题行为与学业关联调查[J]. 新西部(理论版) 2015(09)
    • [14].初任教师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 2015(06)
    • [15].对儿童问题行为外在因素的探讨[J]. 教育现代化 2015(11)
    • [16].3-4岁儿童问题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调查[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01)
    • [17].从“赢了”到“赢得”——学生问题行为纠偏案例[J]. 新班主任 2020(04)
    • [18].浅谈儿童问题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 科普童话 2020(28)
    • [19].焦点对话理念下教育惩戒的案例研究[J]. 中小学德育 2020(02)
    • [20].运用“焦点解决技术”转化学生问题行为的案例分析[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08)
    • [21].贫困山区寄宿制学校初三年级学生问题行为探析及解决途径[J]. 内蒙古教育 2017(06)
    • [22].孩子,你为什么总是跟同学打架?[J]. 少年儿童研究 2016(12)
    • [23].留守经历对苏北高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31)
    • [2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的归因与对策[J]. 文教资料 2011(01)
    • [25].当代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3)
    • [26].选择理论对儿童“问题行为”的解释与启示[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11)
    • [27].中职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10)
    • [28].我的孩子是“邪教教主”吗——一次家长与心理教师的谈话引发的对学生问题行为的思考[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16)
    • [29].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初探[J]. 长江丛刊 2018(03)
    • [30].学生问题行为的课堂应对[J].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8(04)

    标签:;  ;  ;  ;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哈尔滨市初中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