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

论文摘要

县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带有行政区划性质的经济。当前,我国县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4%,县域人口占人口总量的70%,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城乡统筹的重要枢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战略地位。然而与城域经济相比,县域经济发展的缓慢与滞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阐述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以期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来研究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一个部分主要提出了研究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第二个部分着重探讨了县域经济的历史沿革、内涵、县域经济的特征和类,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基础。县域经济就其本质来讲是整个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县级行政区的相对独立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第三个部分首先全面分析了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财政收入、工业发展、农业发展等几方面以及泰安市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所取得的成就。然后又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重点研究了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特征,并对泰安市县域经济的差异发展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泰安市县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情况,找出了对县域经济贡献率最大的是经济规模,而在发展活力方面则欠缺;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找出制约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资源禀赋因素、产业结构因素、科技和劳动力因素、制度因素。第四部分研究提出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建议。本文结合泰安市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泰安市县域经济的总体思路,归纳了适合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在发展泰安市县域经济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发展主导产业与产业多元化、企业规模与企业数量、引进外资与利用民间资金、向政府要钱与向市场要钱、营造良好环境与提升县域形象等六大关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五点建议,认为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要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县域经济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县域经济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以信息化为核心,以特色化为导向的,促进以农业产业信息化、县域经济工业化、县域城镇数字化的“三化”建设;不断增强劳动者素质和科技信息建设促进泰安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利用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结构优化理论、发展极--增长点理论等区域经济理论解决泰安市县域经济的实际问题,文中分析了泰安市县域经济内部的时间和空间差异特征,建立了泰安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提出了以信息化为核心,以特色化为导向的“三化”建设等建议,使本文具有一定实用性和适用性。在研究中,除了大量定性的描述外,还应用了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大量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使论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主要不足
  • 2 县域经济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县域经济的历史演变
  • 2.2 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 2.3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 2.4 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基础
  • 3 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差异特征分析
  • 3.1 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3.2 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 4 泰安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
  • 4.1 指标的确定及选取
  • 4.2 泰安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
  • 4.3 评价结果分析
  • 5 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5.1 资源禀赋因素
  • 5.2 产业结构因素
  • 5.3 科技和劳动力因素
  • 5.4 制度因素
  • 6 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 6.1 发展泰安市县域经济的思路
  • 6.2 适合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 6.3 泰安市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 6.4 发展泰安市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