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

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题目: 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作者: 苗光新

导师: 聂运麟

关键词: 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实践,执政,基本经验

文献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1964年印共分裂后,新成立的印共(马)经过40多年的曲折发展,现在不仅成为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而且也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共产党组织。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印共(马)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整体上仍旧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印共(马)的发展和成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本论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对印共(马)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全文由导论、印共(马)的曲折发展及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印共(马)的“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及当前政策、印共(马)独具特色的地方执政、印共(马)的党际交往以及印共(马)的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共六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主要阐述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等问题。 第一部分主要考察和分析印共(马)的曲折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论文依据不同历史时期印度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印共(马)自身的发展状况,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党初期的抗争与探索(1964—1976年);70年代中期以后的发展与探索(1977—1989年);苏东剧变以来的新发展与新探索(1990年—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印共(马)面临着各不相同的国内外形势,其自身的处境也因此而不同。总体而言,印共(马)的发展充满了坎坷与曲折,它正是在不断战胜各种困难的情况下逐步发展壮大的。印共(马)的这一发展过程也是其对印度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它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并不断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印共(马)的“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及其当前的基本政策。“人民民主革命”理论是印共(马)在长期的实践斗争中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而逐步确立的,它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对印度国家性质和社会状况的认识,对“人民民主革命”的性质、任务、手段及阶级力量的阐述,对未来“人民民主”政府有关政策和纲领的说明,关于建设“群众性的革命党”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有关理论问题的阐述等。印共(马)对印度人民党的政策持批判态度,并提出了自己的替代性政策,这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印共(马)在西孟加拉、喀拉拉以及特里普拉等邦独具特色的执政实践,对它在这些地方的执政成绩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和概括。以印共(马)为首的西孟加拉邦左翼阵线政府主要取得了以下方面的成绩: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之内,实行了有效的土地改革;在全邦各地推行潘查雅特制度;制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经济政策,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论文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 研究的现状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

一、印共(马)的曲折发展及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 建党初期的抗争与探索(1964—1976年)

1.印共(马)的产生

2.印共(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3.印共(马)的英勇抗争

4.印共(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5.印共(马)同纳萨尔巴里派的决裂

6.印共(马)寻求国际承认的努力

(二) 70年代中期以后的发展与探索(1977—1989年)

1.印共(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2.印共(马)反对教派主义势力的斗争

3.印共(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印共(马)的力量发展及其在议会斗争中的得与失

(三) 苏东剧变以来的新发展与新探索(1990年—今)

1.印共(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2.印共(马)领导的群众组织及斗争

3.印共(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4.印共(马)的力量发展及其在议会选举中的表现

二、印共(马)的“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及当前政策

(一)“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缘起、形成及发展

1.“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缘起和形成

2.“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发展

(二) “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世界形势

2.印度的国家性质及社会状况

3.“人民民主革命”的性质、任务、手段及阶级力量

4.未来“人民民主”政府的政策与纲领

5.建设“群众性的革命党”

6.社会主义相关理论问题

(三) 印共(马)对联邦政府的态度及其替代政策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文化教育方面

4.对外关系方面

三、印共(马)独具特色的地方执政

(一) 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执政

1.西孟加拉邦的基本概况

2.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政绩

(二) 印共(马)在喀拉拉邦的执政

1.喀拉拉邦的基本概况

2.印共(马)在喀拉拉邦的政绩

(三) 印共(马)在特里普拉邦的执政

1.特里普拉邦的基本概况

2.印共(马)在特里普拉邦的政绩

四、印共(马)的党际交往

(一) 印共(马)与印共40年的“风雨”关系

1.互相敌对的时期(1964—1977年)

2.推进联合的时期(1978年—今)

(二) 印共(马)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1.80年代以前的双边关系

2.80年代以来的双边关系

(三) 印共(马)与苏共(俄共)的关系

1.印共(马)同苏共的关系

2.印共(马)同俄共的关系

(四) 印共(马)与其他共产党的关系

1.苏东剧变前的双边关系

2.苏东剧变以来的双边关系

五、印共(马)的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一) 印共(马)的基本经验

1.印共(马)成功的基本经验

2.印共(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教训

(二) 印共(马)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印共(马)存在的问题

2.问题形成的原因

(三) 印共(马)的发展前景

1.印共(马)未来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

2.印共(马)未来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22

相关论文

  • [1].澳大利亚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杨成果.华中师范大学2012
  • [2].南亚地区毛主义研究[D]. 吴国富.华中师范大学2014
  • [3].巴西共产党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巴西式道路”研究[D]. 王建礼.华中师范大学2011
  • [4].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理论研究[D]. 李周.华中师范大学2002
  • [5].论战后美共的曲折发展及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D]. 丁淑杰.华中师范大学2002
  • [6].日本共产党的“日本式社会主义”研究[D]. 曹天禄.华中师范大学2003
  • [7].国大党的兴衰与印度政党政治的发展[D]. 王丽.华东师范大学2005
  • [8].印度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制度分析[D]. 杨冬云.华东师范大学2005
  • [9].俄共理论与政策主张研究[D]. 李亚洲.山东大学2005
  • [10].战后英共的社会主义理论及英共衰退成因研究[D]. 商文斌.华中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  

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