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1A-肾上腺素受体生物色谱的建立及应用

α1A-肾上腺素受体生物色谱的建立及应用

论文摘要

复杂体系中药物活性成分筛选是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同时也是构建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的主要途径之一。已有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包括:动物模型筛选法、溶液中细胞、酶和受体筛选法及经典的色谱筛选技术。上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药物活性成分的筛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特异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论文围绕α1A-肾上腺素受体(alphal A-adrenocepter,α1A-AR)生物色谱的构建及应用展开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受体生物色谱的药物活性成分筛选新方法。全文分为三章,作者的主要贡献如下:1.在现有药物活性成分筛选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体内受体识别药物配体的高特异性和色谱技术对复杂体系的高分离能力,提出了受体生物色谱药物活性成分筛选新模型。2.采用细胞培养及亲和色谱等方法,获得了大量高纯度的α1A-AR.采用羰基二咪唑法将其固载在大孔硅胶表面,建立了αlA-AR生物色谱。用盐酸特拉唑嗪、去甲肾上腺素、坦索罗辛、间羟胺和乌拉地尔等工具药对色谱柱的保留特性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应用该色谱方法对红花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盐酸特拉唑嗪等工具药在α1A-AR色谱柱上的容量因子分别为3.785、5.260、6.065、4.512、3.275,证明固载化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药物配体的能力;红花中与α1A-AR有特异性作用的活性成分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证明受体生物色谱有望用于中药等复杂体系中药物活性成分的筛选。3.分别采用前沿分析法和竞争置换法研究了固载化α1A-AR与盐酸哌唑嗪.盐酸特拉唑嗪作用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盐酸哌唑嗪与α1A-AR具有一类结合位点,结合位点数为5.8×10-6M,结合常数为1.6×105M-1,且其与受体作用过程的主要推动力为静电力;盐酸特拉唑嗪与α1A-AR具有两类结合位点,总结合位点数为6.1×10-6M,结合常数分别为1.1×105M-1,0.1×104M-1,其与受体的作用过程的主要推动力为疏水力。上述结果表明:受体生物色谱能用于在线研究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心血管药物研发的现状
  • 1.2 活性成分筛选是创新药物研发的瓶颈
  • 1.2.1 药物筛选过程
  • 1.2.2 药物筛选模型
  • 1.2.3生物色谱是药物筛选的新模型
  • 1.3 肾上腺素受体生物色谱是筛选心血管药物活性成分的新方法
  • 1.3.1 受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假说
  • 1.3.2 肾上腺素受体是心血管药物作用的主要靶点
  • 1.3.3 肾上腺素受体生物色谱筛选心血管药物的优势
  • 1.4 研究对象简介
  • 1A-肾上腺素受体'>1.4.1 α1A-肾上腺素受体
  • 1.4.2 盐酸哌唑嗪
  • 1.4.3 盐酸特拉唑嗪
  • 1.4.4 红花
  • 1.5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1A-AR生物色谱的构建及其对红花活性成分的筛选'>第二章 α1A-AR生物色谱的构建及其对红花活性成分的筛选
  • 2.1 仪器及材料
  • 2.2 实验部分
  • 2.2.1 亲和层析柱填料的制备
  • 2.2.2 亲和树脂凝胶柱的制备
  • 2.2.3 细胞培养
  • 1A-AR的制备'>2.2.4 α1A-AR的制备
  • 2.2.5 总蛋白的测定
  • 1A-AR的鉴定'>2.2.6 α1A-AR的鉴定
  • 1A-AR生物色谱的制备'>2.2.7 α1A-AR生物色谱的制备
  • 1A-AR生物色谱特异性检测'>2.2.8 α1A-AR生物色谱特异性检测
  • 1A-肾上腺素受体生物色谱筛选红花活性成分'>2.2.9 α1A-肾上腺素受体生物色谱筛选红花活性成分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亲和树脂填料的表征
  • 1A-AR的定性定量研究'>2.3.2 α1A-AR的定性定量研究
  • 2.3.3 色谱柱亲和性检验
  • 2.3.4 药物活性成分筛选模型的建立
  • 2.4 小结
  • 1A-AR相互作用的研究'>第三章 药物和α1A-AR相互作用的研究
  • 3.1 仪器及材料
  • 3.2 理论部分
  • 3.2.1 前沿分析法
  • 3.2.2 竞争置换法
  • 3.2.3 热力学研究
  • 3.3 实验部分
  • 3.3.1 吸附等温线及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的测定
  • 3.3.2 前沿分析法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 3.3.3 竞争置换法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吸附等温线测定结果
  • 3.4.2 结合位点数及结合常数的测定结果
  • 3.4.3 前沿分析法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 3.4.4 竞争置换法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 3.4.5 热力学研究
  • 3.5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β_1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易感性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6(02)
    • [2].靶向β_2-肾上腺素受体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6(02)
    • [3].α_1-肾上腺素受体的制备及其分析[J]. 广东化工 2016(15)
    • [4].β3肾上腺素受体调控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J]. 心脏杂志 2016(05)
    • [5].α-肾上腺素受体在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睾丸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5(07)
    • [6].脊髓损伤增强α-肾上腺素受体的股动脉表达和反应性变化[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20(08)
    • [7].心肌β_1-肾上腺素受体偏向激活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10)
    • [8].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及其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 生理科学进展 2013(05)
    • [9].α_(1A)-肾上腺素受体的同源模建及其对接研究[J]. 分子科学学报 2011(06)
    • [10].β_3肾上腺素受体对心功能的影响[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8(05)
    • [11].β_2肾上腺素受体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探讨[J].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8(01)
    • [12].β_1-肾上腺素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17)
    • [13].口服美托洛尔引起血脂紊乱和β_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 2010(18)
    • [14].β2肾上腺素受体研究进展[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2)
    • [15].α_1肾上腺素受体在调控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中的作用[J]. 江苏医药 2014(03)
    • [16].β_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19)
    • [17].猪β_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克隆及重组酵母表达质粒的构建[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8)
    • [18].中国肥胖患者β_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6)
    • [19].大鼠肾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表达水平随增龄的改变[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8(06)
    • [20].β_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测定[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08)
    • [21].固定化肾上腺素受体色谱模型的建立及表征[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7(01)
    • [22].α_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关系[J]. 检验医学 2012(09)
    • [23].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致心律失常效应[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0(03)
    • [24].β1肾上腺素受体通路介导针刺与乌头碱合用治疗心衰增效减毒作用的思路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7)
    • [25].一种新型β_1肾上腺素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临床应用[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08)
    • [26].猪β_2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纯化及鉴定[J]. 现代食品科技 2016(06)
    • [27].结合分子模拟和网络方法分析β2肾上腺素受体激活过程的构象变化[J]. 分析化学 2015(11)
    • [28].α_2肾上腺素受体与痛觉调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08)
    • [29].β_2肾上腺素受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脏水清除能力的调节作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4(11)
    • [30].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介导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模型建立[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3(06)

    标签:;  ;  ;  ;  

    α1A-肾上腺素受体生物色谱的建立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