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文化生态学研究

风筝的文化生态学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风筝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意义,成为具有官方色彩的有章法、有规范的风筝体育文化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项目,它不仅被广泛地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大踏步地跨入艺术的殿堂,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艺术品、收藏品、旅游纪念品。然而,与蓬勃发展的风筝实践活动相比,当前学界对风筝艺术的研究相对薄弱。已有的研究成果或者只是将风筝视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艺术作品,注重对这一艺术作品自身包括其源流、造型、体裁、绘画、制作技艺等方面的研究,或者只是从某个方面、某个地域涉及风筝艺术与民间社会生活的联系,而缺乏整体上的对风筝艺术作为生活的民艺的研究,从而割裂了风筝艺术与自然、经济、社会的联系,缩小了风筝艺术的时空张力。另外,虽然风筝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已有成果对于今天如何去保护和开发利用风筝文化涉及不多。随着风筝作为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及其社会功能的进一步凸显,急需对风筝文化的内涵及其保护利用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理论上的提升,以进一步弘扬和传播风筝文化。本文采用文化生态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对风筝艺术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研究,以较全面地把握其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和开发措施,从而深化对风筝文化的理论研究。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系统论的思想应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在生态学完成了它的人文转向和文化学为了适应研究需要而借鉴生态学方法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反映了20世纪中期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由分立、对抗走向融合的趋势。文化生态学把系统论思想引入对文化的研究中,注重研究文化事项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并通过这种研究探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文化生态学的整体观和共生观、多样平衡观、动态开放观、层次结构观对风筝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文化分析方法相比具有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优势。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风筝文化进行研究,在思维逻辑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风筝文化与环境的关系,这个环境是广义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各种人工创造的文化环境,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环境等;二是风筝文化如何与系统协调,持续发展下去。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对风筝文化的研究。首先是风筝文化与环境的关系。风筝的历史演变不是孤立的,其存在形态由飞行器到带有巫术性质的娱乐工具,再到纯粹的文化、体育、娱乐器具,主要功能从实用到娱乐,再到产业发展载体,都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心理密切相关的。风筝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不是平面的,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展开的。在纵向的时间延续传承中,风筝依靠家族传承和谱诀传承两个体系实现其代代相继;在横向的空间延展传播中,由于各个地域文化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了风筝的各个流派。不同的地域环境导致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及社会制度的不同,使中西方风筝形成不同的发展轨迹,在艺术特点上也迥然有别。风筝在民间文化系统中产生、发展、传承、传播,与民间文化系统中的相关要素如民俗、民间文学、民间绘画等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特质,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以系统的观点来看,风筝自身各个要素也反映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是使风筝具有独特品格而不同于其他民艺品物的重要因素。其次是风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生态学的生态系统平衡与失衡理论,今天风筝赖以生存的民间文化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已发生改变,风筝文化生态环境也随之改变。采取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才能使风筝文化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使之得以传承并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通过对风筝各文化因子的保护达到文化的多样化共存共生,通过开发利用使文化获得更新再生,最终使各文化因子在协调状态下传承下去并达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充分认识风筝文化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发展中保护、整体文化生态保护的原则,从理念层面、管理层面、操作层面分别制定相应措施对风筝文化加以保护。遗产的开发利用永远是为遗产的保护、传承、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开发利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风筝文化的开发利用是风筝文化传承的途径和手段。对风筝的开发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走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现代风筝制造产业、旅游产业以及现代文化产业是风筝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本文的结语部分将文化生态学基本理论与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相对比,提出两者之间的契合关系,并从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角度出发,将风筝文化思想总结为“四合”,“四通”,既是对全文的内容总结和理论升华,又揭示了以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风筝文化的内在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风筝艺术在当代的复兴与面临的危机
  • 二、风筝文化研究的现状
  • 三、风筝文化研究的新视角:文化生态学
  • 四、研究意义和方法
  • 五、文章创新点
  • 六、文章框架结构
  • 七、有关说明
  • 第一章 文化生态学认知
  • 第一节 文化生态学的发展脉络
  • 一、文化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 二、文化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三、我国学界对文化生态学理论的研究
  • 第二节 文化生态学理论对风筝文化研究的启示
  • 第二章 风筝历史源流
  • 第一节 风筝的原生态
  • 一、风筝的起源
  • 二、风筝作为飞行器物的应用
  • 第二节 风筝的继生态
  • 一、唐代:风筝继生态的生成
  • 二、宋代:风筝继生态的发展
  • 三、清、民国:风筝继生态的繁荣
  • 第三节 风筝的新生态
  • 一、改革开放前:风筝新生态的生成
  • 二、改革开放以来:风筝新生态的发展
  • 第三章 风筝的文化时空系统
  • 第一节 风筝文化的传承
  • 一、风筝技艺的传承方式
  • 二、风筝的三大艺术体系
  • 三、传统风筝的种类
  • 第二节 地域特点与风筝文化
  • 一、我国主要风筝流派
  • 二、风筝流派的形成与地域特征
  • 第三节 风筝文化的传播
  • 一、风筝艺术在西方的发展轨迹
  • 二、中西风筝艺术特色比较
  • 三、中西方风筝艺术特色的文化基础
  • 第四章 风筝与民间文化生态系统
  • 第一节 风筝与民俗
  • 一、风筝与民间信仰习俗
  • 二、风筝与民间生活方式
  • 三、风筝与民间节日
  • 四、风筝与民间审美意识
  • 第二节 风筝与民间文学
  • 一、风筝与诗歌
  • 二、风筝与民间神话
  • 第三节 风筝与其他艺术形式
  • 一、风筝与绘画
  • 二、风筝与其它民艺品物
  • 第五章 风筝的自体系统
  • 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 二、真善美的统一
  • 第六章 传统风筝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
  • 第一节 生态系统平衡与失衡理论
  • 一、生态系统平衡理论
  • 二、生态系统失衡理论
  • 第二节 风筝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
  • 一、风筝文化生态环境改变的根本原因
  • 二、风筝文化生态环境改变的具体原因及表现
  • 第七章 传统风筝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 第一节 风筝文化的保护
  • 一、保护的必要性
  • 二、风筝文化保护的有利条件
  • 三、风筝文化保护的原则
  • 四、风筝文化保护的思路
  • 第二节 风筝文化的开发利用
  • 一、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 二、发展风筝文化产业
  • 结语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风筝的文化生态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