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张勇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张勇

安徽新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230031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增加水利工程建设的数量势在必行。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是在软土地基中开展的,这就使得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软土地基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据此采用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导言

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在进行有效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提高对于软土地基施工的认识,并结合有效分析,积极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法,通过进一步有效实践,不断保证水利建设质量,为国家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2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2.1触变性

软土地基作为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重要方面,有着自身的基本特点,其中软土地基主要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触变性。软土地基的触变性主要体现在软土地基是一种絮凝状结构的固态体,这种以沉积物形成的固态体有着较好的灵敏性。软土地基虽然有着较强的结构强度,但是由于其灵敏性较强,所以在当作地基进行使用时,如果对其的扰动较大,就会使得其结构受到破坏,这会严重的影响软土地基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当软土地基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振动、负载过大等现象时,容易因为这些因素导致软土地基出现滑动或沉降现象,这对于软土地基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方面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因此,在软土地基的使用过程中,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其存在的触变性特征,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不至于受到软土地基触变性的较大影响。

2.2孔隙较大

对于软土地基来说,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特点就是孔隙较大。孔隙较大是软土地基存在的一个基本特征,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所以软土地基的颗粒之间会因为水分的存在而产生胶结的现象,这对于软土地基的自身压实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使得软土地基的压实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且这会导致软土地基的颗粒之间存在较大的孔隙。软土地基的孔隙较大的基本特征使得软土地基在水利工程建设的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实践进行地基的压实,但是这个过程中往往也会因为软土地基的触变性使得软土地基发生滑动和沉降,因此,在利用软土地基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其孔隙较大的特点,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不至于受到软土地基孔隙较大的影响。

2.3压缩性较高

除了以上两点外,对于软土地基来说,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特点就是压缩性较高。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高首先体现在软土地基有着较大的孔隙,并且含水量较高,这使得软土在压缩的过程中如果压缩的压力较大,就会使得软土地基出现下降的情况。其次,由于软土地基中存在较多的有机质,使得软土地基在压缩的过程中也容易由于压缩的压力过大而出现下降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压缩过程中软土地基使用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如果软土地基的外在条件都不改变,那么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和塑性的取值的关系就较为密切,塑性值也成为影响软土地基压缩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利用软土地基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其压缩性较高的特点,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不至于受到软土地基压缩性较高的影响。

3处理方法

3.1换填管理法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换填管理法,该种处理方法的施工原理为利用符合施工标准的土质来代替软土进行施工。首先,要将一定施工范围内的软土全部挖出,再将符合标准的其他土质填充进去,最后,要将填充的土质进行夯实处理,这是为了增强后续施工的稳定性。填充的土质有多种,一般情况下鹅卵石和碎石是最常用的,这些物质的填入能够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第一层都会选用高强度的碎石和矿渣作垫层,第二层中灰土和素土是为了使地基的受力更加均匀,而第三层的砂垫层则是为了加速地基内部气体的排除,进一步增强地基的稳固性。

3.2排水砂垫层法

排水砂垫层法适用于水分含量较大的淤泥性土和泥炭土,其施工原理也十分简单,主要是利用砂垫层促进地基水分的排除,但砂垫层要填充在地基的底部,是为了增强地基的防水性,也会将砂垫层铺在黏土层。砂垫层一般选用粗砂作为原料,鹅卵石和粗砂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材料之间留有较大缝隙,帮助地基内部气体的排出。在使用排水砂垫层法时,一定要留出排水槽,从而有效的提升排水速度,加快地基的固结速度。

3.3化学固结法

化学固结法一般被应用于比较特殊的软土地基当中,化学固结法较之前的几种方法更为复杂,不仅要改变地基的结构,还要选用相关的化学材料进行填充,在使用化学固结方法的过程中,常用的有三种方法:一是灌浆,灌浆工作需要利用相关的电化学和气压的原理来完成,并向软土地基中加入石灰石,通过其中的反应来加固地基;二是合成材料填充,这些合成材料一般都是由人工制成,将合成材料填入软土地基中,将其与软土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增强软土地基的韧性,还能够减缓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三是硅化加固,硅化加固主要是为了能够将软土组织更好的黏合在一起,这个过程是利用硅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而生产胶装凝聚物,使其增加软土底层的硬度和抗压强度,进而增强软土地基的强度,为水利工程的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3.4振动水冲法

振动水冲法一定要遵循严格的施工程序来进行施工,首先要做的就是钻孔作业,然后才能利用相关的水泥和砂石等材料来加固软土地基,但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施工顺序的合理性,在机械设备的选择上要符合国家生产标准,要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最为关键的是,在使用振动水冲法之前,一定不要采取任何的排水作业,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如果软土地基的强度降低,后续的水利工程施工环节和最终的施工质量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3.5高压灌浆法

高压灌浆法是目前处理软土地基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工作原理十分简单,主要是利用气压或者液压的方式向软土地基的内部注入具有凝固作用的浆液,或者是将这些浆液注入到软土层中。高压灌浆法的主要工作目的是为了排除软土层中的水分和空气,然后利用浆液的凝固作用使软土层中的之前较为松散的颗粒不断胶合。当新的结合体形成之后,软土层的承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进而起到加固软土地基的作用,也能够为水利工程的下一步施工奠定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时候往往隐含一定的问题。众多问题的影响会对水利工程的周期产生很大的阻碍,导致周期和实际工程标准相背离。由此,要对软土地基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关注其中涉及的软土处理技术。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就应该关注工程的具体情况,能够对造价成本进行重点控制,选择合理的处理技术。在对软土地基处理效果进行重点优化的情况下,能够保障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更加安全和科学。希望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技术的分析,能够为水利工程的运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国华.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思考[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12):219-220+234.

[2]王丽清.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12):171-173.

[3]罗治年.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7(24):109-110.

[4]郑蕾.基于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7(24):125+127.

标签:;  ;  ;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张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