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对籽粒产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土壤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特性,灌浆速率
相对籽粒产量论文文献综述
蒋蓬春,石玉,赵俊晔,王西芝,于振文[1](2018)在《测墒补灌调节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7年小麦生长季,选用主推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3个处理,即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和开花期0~40 cm土层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W1)或80%(W2),研究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籽粒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开花后7、14 d和21 d,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为W1﹥W2﹥W0;开花后14、21 d和28 d,W1处理旗叶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着高于W0和W2处理。(2)W1和W2处理籽粒灌浆速率于开花后7、14 d和21 d无显着差异,花后28、35 d为W1﹥W2。(3)W1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最高。本试验条件下,采用测墒补灌方法,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为70%是小麦节水高产的最佳灌水处理。(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韩延如,宁万光,史洪中,胡汉升[2](2015)在《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相对充实度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池栽条件下,以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为材料,于始穗时设置田间持水量100%、65%2个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结实期土壤水分对强弱势粒籽粒充实度、千粒质量、籽粒灌浆特征有着明显的影响,充足的土壤水分有利于后期籽粒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呈先降后升的"V"形变化曲线。(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赵全志,吕强,殷春渊,高桐梅,宁慧峰[3](2006)在《大穗型粳稻籽粒相对充实度的化学调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同一穗上弱势粒占强势粒千粒重的百分比表示籽粒相对充实度。2003-2004年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了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籽粒相对充实度化学调控及其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速率在灌浆初期(花后5~12 d),强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256%;而在灌浆盛期(花后12~19 d)及后期(19~32 d),弱势粒平均分别比强势粒高16.67%、154.55%。PR1处理可明显促进弱势粒的起始灌浆速率,及早启动弱势粒的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在花后5~12 d迅速降低,花后12~19 d迅速上升,花后19~32 d缓慢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偏“V”型动态曲线。PR1处理在花后19 d籽粒相对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灌浆中、后期(花后19~32 d)的籽粒相对充实度基本上与平均千粒重、经济系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与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与弱势粒的糙米率呈显着正相关,花后19 d的相对充实度与弱势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T.R.Sinclair,汪景宽[4](1991)在《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累积量对干旱的相对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籽粒产量对干旱是敏感的(Robins等,1953,Denmead 等,1960;Claassen1970 等;Musick 等,1980)。玉米减产与发育阶段严重缺水有关,而最大减产是由于接近开花期水胁迫造成的。该结果表明,与开花期和籽粒发育早期有关的生理过程对玉米植株缺水是特别敏感的。预测籽粒产指标通常把开花期作为对干旱的特殊敏感阶段,因此开花期(本文来源于《国外农学-杂粮作物》期刊1991年01期)
相对籽粒产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池栽条件下,以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为材料,于始穗时设置田间持水量100%、65%2个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结实期土壤水分对强弱势粒籽粒充实度、千粒质量、籽粒灌浆特征有着明显的影响,充足的土壤水分有利于后期籽粒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呈先降后升的"V"形变化曲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对籽粒产量论文参考文献
[1].蒋蓬春,石玉,赵俊晔,王西芝,于振文.测墒补灌调节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8
[2].韩延如,宁万光,史洪中,胡汉升.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相对充实度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5
[3].赵全志,吕强,殷春渊,高桐梅,宁慧峰.大穗型粳稻籽粒相对充实度的化学调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6
[4].T.R.Sinclair,汪景宽.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累积量对干旱的相对敏感性[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