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融入情感教育之我见

美术教学融入情感教育之我见

黄彩娟

摘要: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对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性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初中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美术教学融入情感教育,将使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自信与能力。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接受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众所周知,情感是艺术的生命。美术是视觉与情感的艺术,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活动,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活动,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更要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就是一种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怡情养性。人一旦进入了这个审美领域,情感就会得到净化,精神就会得到升华,情操就会得到光大。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运用充满艺术气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感染学生,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和感受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是一种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愿望,这是一种你认为是把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献给学生(不是献给某个人,而是献给集体)的愿望。……哪里有这种爱,哪里的教师本人就是吸引集体和每个学生的巨大力量。”情感,是美术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时刻把握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引导学生审美意识的觉醒并进入审美的境界,提高他们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二、以生活中的美去培养学生的情感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注意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充溢着积极的情绪体验。由求知需要发展为学习兴趣,其间有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那就是情感,情感与兴趣是紧密相连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广泛,知识就广博,更易于激发艺术情感与艺术灵感。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美术,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不要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内容,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并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把大自然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描绘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事物;手工制作课时带学生去放风筝,用制作的装饰品美化周围环境,做到学以致用。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作品是情感的产物。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了情感,才会有要表现的欲望,也只有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来。

三、通过教学情境去触发学生的情感

美术教学活动虽然是在教师设计的特定情境和一定的生活空间里发生的,但在教学中应废除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满堂灌。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意技能和技巧的传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此丧失了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当前美术教学强调趣味性、自由性、多样性,提倡创设教学情境因材、因人施教、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教学形式。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样,例如播放视频,展示图片或让学生表演等,通过调动学生情绪,使教学内容和学生产生共鸣。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能将原本单调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寓知识传授于趣味之中。

美术是情感的艺术,美术教学需要一种与美术内容相互协调一致的氛围,让学生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达到寓美于情、以情育美的效果。例如学习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教师可从作品的历史背景、内容来分析作品,讲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学中可展示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国大典照片和画作,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师生的情感在感慨幸福生活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共鸣,由此发出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心声。

教师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情境,不仅可以让教学活动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冲动和欲望。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民俗的魅力》(桂美版),教材从多个侧面揭示了蕴涵在中国丰富的人文精神,反映了不同时代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喜好、风尚和习惯。表明中国民间民俗民风更是我国艺术、文化、科技等综合水平的体现。本课既不是欣赏课,也不是实践课,而是通过对民间民俗民风丰富人文内涵的深入了解和探究获得丰富内心感受的新型课;是以综合探索形式出现的全新的课程。

因此,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课堂中有关中国民间民俗民风视频片段的播放,不仅可以营造出课堂的良好氛围,更会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中华儿女的团结精神。

在教学中,通过巧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从一个中国民间民俗民风的“观众”逐渐成为积极参与者,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触发学生的情感,在自然而然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完成“寓教于乐”的情感教育。

四、通过大胆创作让学生去表现情感

数理化只要有一定的公式,经过一定的计算和推理,就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艺术是个性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的。美术教师不能像其他学科的教师那样,对受教育者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准则,它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个别性。教师不做统一要求,不加太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自由的发挥。如以“春天”为主题进行美术创作,有人用健壮的男人来表现,有人用柔美的女人来表现,也有人用小孩来表现,还有人用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来表现。内容丰富多彩的作品,与创作者的个人经历、个性、学识、情感等多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描绘同样的事物,在不同人的笔下,创作出的不一定是相同的东西;即使是同一个人,心情不同,创作出的东西也会不同,比如夜静月明,会唤起思乡的情怀,也会感受到优雅与浪漫;惊涛拍岸,可以用来抒发和寄托壮烈的情怀,也可以表现不安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由创作,让学生通过大胆创作来表现情感。不按统一的图案去描摹,按自己的真实情感来创作,这对学生来说是有趣的事。而任何有趣的事,对学生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会使他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要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决不能片面强调美术教学的操作技能技巧,而忽视情感教育,必须把两者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只有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中,用心去与学生交流,用情去与学生沟通,才能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和感受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作者单位:广西龙华中学

标签:;  ;  ;  

美术教学融入情感教育之我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