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无聊问题研究

网络群体无聊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从1994年中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迅猛异常,从电子邮箱到网络聊天室、从新闻主页到网络论坛、从个人主页到网络博客,网络空间日益拓展,网络虚拟社会逐渐成形,并成为了大部分中国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各种网络社会中独有的新兴现象开始不断涌现、层出不穷,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需要我们进行及时的研究和探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上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随着网络生活的丰富,网络世界中开始出现一种群体性无聊的现象,作为精神空虚在网络社会背景下的特殊表现形式,这种群体性无聊所反映出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其所衍生出的网络行为,对网民的身心健康和现实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学界对于这种新兴网络现象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应有的反应,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没有组织起来。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这种网络群体无聊现象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及时的研究,这也就是本研究选题的现实与理论意义所在。本文通过分析“贾君鹏”事件为切入点,提出网络群体无聊的概念,分析了网络群体无聊现象的特征和类型,随后从社会文化背景、心理动因和现实根源三方面探究了网络群体无聊产生的原因,进一步通过分析网络群体无聊的典型表现形式,总结了它的社会危害,最后对网络群体无聊的应对与疏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的重点在于对网络群体无聊现象的界定及其原因和社会影响的分析。主要创新点在于对虚拟空间中一种新兴现象进行了首次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网络群体无聊的定义,初步分析了这种新现象的特征、成因和影响。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现状
  • 1. 学界关于“无聊”的研究
  • 2. 关于网络社会及其现象的研究
  • 3. 关于网络群体无聊现象的研究
  • 一、网络群体无聊现象概述
  • (一) 网络社会的性质与“网络群体无聊”的界定
  • (二) 网络群体无聊现象的特征
  • 1. 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
  • 2.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 3. 形式大于意义
  • 4. 解构主义的取向
  • 5. 与流行文化密切联系,冲击性法律和道德底线
  • (三) 网络群体无聊的分类
  • 1. 按照无聊的程度划分:轻度、中度、重度
  • 2. 按照无聊的持续时间划分:即时性、持续性
  • 3. 按照无聊产生的原因划分:自生型、互动型、从众型
  • 4. 按照宣泄行为的种类划分:发泄型、沉溺型、随机型
  • 二、网络群体无聊的成因分析
  • (一) 网络群体无聊的社会文化背景
  • 1. 现实国情
  • 2. 文化背景
  • (二) 网络群体无聊的心理动因
  • 1. 网民个体无聊感产生的原因
  • 2. 网络群体性无聊的生成机制
  • (三) 网络群体无聊的现实根源
  • 1. 网络生存环境对个体社会化和人格形成的影响
  • 2. 个体需要难以得到满足,产生“动机挫折”,在现实社会难以排解而转向网络
  • 3. 转型时期不和谐因素增加,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得牢骚抱怨的现象和消极否定的态度增长,并被网络放大
  • 三、网络群体无聊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 (一) 网络群体无聊的危害分析
  • 1. “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网络失序
  • 2. 牢骚、谣言、谩骂与舆论失范
  • 3. 网络沉溺与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 (二) 网络群体无聊的应对措施
  • 1. 网络群体无聊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应对措施
  • 2. 应对网络群体无聊在现实社会中的落脚点:和谐社会建设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网络群体无聊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