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甲状腺多发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超声对甲状腺多发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袁春苗(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区人民医院B超室2225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US)对甲状腺多发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6例行US检查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测量US及其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结果测得B超检查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67.74%、86.21%、82.95%。结论超声能提高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的准确率,应作为甲状腺多发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164-02

甲状腺疾病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内分泌疾病,人群中约4%-7%可触及到甲状腺结节,而甲状腺多发结节以良性病变多见,恶性结节较少见。良性结节常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发腺瘤等,恶性结节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癌,可以原发,也可以是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恶变而来[1]。由于各病种治疗方案不同,故有必要对此类疾病进行治疗前检查,鉴别其良恶性。其中最常用辅助检查是超声(US)和CT检查。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176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US表现,探讨US检查对判断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搜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病例资料完整,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并有完整的术前CT及超声静态图像,两者的检查时间相隔不超过两周。患者均以颈部肿物就诊,部分患者伴有呼吸、吞咽困难或颈部肿胀等症状。176例患者中男46例,女120例,年龄18-71岁,平均42.3岁。良性145例,恶性31例。

2使用设备和检查方法

2.1使用PhilipsHDI5000及西门子Sequoia512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患者无需特殊准备,检查时取仰卧位,颈部垫起,充分暴露颈肩部,全面扫查甲状腺及双颈部、双锁骨上、气管旁淋巴结情况,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与毗邻结构的关系、病灶外甲状腺实质的回声。

3诊断分析与评价

3.1US图像诊断

3.1.1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1)低回声结节(2)形态不规则(3)结节内出现微小钙化灶(4)病灶内血流信号丰富(5)周围组织侵犯(6)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同CT)。

3.1.2良性结节的诊断标准:混合回声或无回声、境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

4统计学分析

以手术后病理结果(金标准)为参照,进行US对甲状腺多发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实验评价。

结果

1病理类型及大小分布情况

病理证实176名患者中甲状腺多发结节为恶性的病人为31例,良性的病人为145例。良性结节中结节性甲状腺肿72例(37例囊变、9例出血、11例结节样钙化、5例弧形钙化,1例微小钙化,1例合并炎症),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33例(16例伴腺瘤囊变,5例伴钙化),多发腺瘤40例(3例伴钙化,2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恶性结节31例,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转移12例、肺转移3例、颈椎转移1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伴腺瘤6例,伴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两侧甲状腺髓样癌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乳头状癌2例。

2US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US检查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为恶性的病人41例,良性135例。US对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见表1。

表1

指标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

US67.7486.2182.95

讨论

US不仅能提供结节的数量及大小,还能描述结节的囊实性及包膜是否完整,与周围组织的情况。甲状腺良性结节US下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强度与周围腺组织相近或偏低,边缘有完整、光滑的包膜构成低回声环,界限清楚,结节后方声增强,无声衰减现象,出现钙化较少,通常是由于腺瘤出血囊性变以后血肿吸收、机化,形成结节壁上钙化或者纤维隔带钙化,表现为弧形状或大颗粒状,后方伴声影。甲状腺恶性结节B超下多数形态不规整,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边界不清,结节后方有回声衰减,结节内部血管丰富,有的呈蟹足样向周围浸润,内部以低回声为主,部分结节呈不均质的回声和囊实变,有的可见微小钙化。许志辉等[2]认为,甲状腺结节内弥漫性微小钙化的超声声像图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微小钙化基本等同于病理上的沙砾体,是恶性病灶特有的表现[3]。尤其对乳头状腺癌特异性可达93%~95%。但甲状腺肿块病理类型较复杂,声像图表现也呈多样性,从而给结节的定性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同一患者甲状腺肿块可为多种来源,即有多源性特点。本研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33例,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伴腺瘤6例,伴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微小乳头状癌2例。B超虽检出了多发结节但对恶性结节的误诊率仍达13.79%。因此,良、恶性病灶并存的现象,以及恶性肿瘤早期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以及血流表现与腺瘤,极其相似等因素,影响了B超诊断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且超声检查要求在显像同时作出结果判断,其准确性受操作者影响较大,这是其所具有的局限性,但US检查简便、易行,且价格低廉,本研究中对甲状腺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达到82.95%,仍应作为甲状腺病灶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US对甲状腺病灶数目的检出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B超下结节出现形态不规整,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弥漫性微小钙化等征象均高度提示恶性可能,US检查能提高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智云,许达生.五官及颈面部肿瘤临床CT诊断[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331.

[2]许志辉,熊洁霞,王必莉,等.甲状腺癌的弥漫性微小钙化的超声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0):119-120.

[3]汪玲珑,乔海燕,卓玉水.甲状腺癌高频超声的临床诊断.放射学实践,2009,24(6):674-675.

标签:;  ;  ;  

超声对甲状腺多发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