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成因及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

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成因及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

论文摘要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近些年来,由于受自然条件变化和不合理人为活动的影响,造成了该沙地大面积草场退化、沙漠化,目前成为我国四大沙地中沙漠化唯一仍在扩展的沙地。恢复呼伦贝尔沙地植被、防止沙漠化进一步扩展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在对呼伦贝尔沙地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沙漠化发展最为严重的陈巴尔虎旗作为研究区,通过考察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规律和主要社会经济情况,探讨沙漠化扩展原因。同时,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研究了呼伦贝尔沙地植被资源状况、特征及植被演替规律,为天然植被的保护利用和建立稳定的人工植被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呼伦贝尔沙地的沙漠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温度的持续升高和降水量的不断减少,使得气候更加趋于干旱化,构成沙漠化过程的基本背景,而随着当地人口的增加,以及对资源需求的扩大,对土地产生愈来愈大的压力,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2.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所见植物共有种子植物54科,146属,199种。常以建群种或优势种出现的有菊科的蒿属,禾本科的针茅属(Stipa)、蝇子草属(Cleistogenes)、芨芨草属(Achnatherum)、碱茅属(Puccinellia)、拂子茅属(Calamagrostis)、赖草属(Leymus)、芦苇属(Phragmites),豆科的锦鸡儿属(Caragana)、棘豆属(Oxytropis)、岩黄耆属(Hedysarum),藜科的碱蓬属(Suaeda)、莎草科的薹草属(Carex),鸢尾科的鸢尾属(Iris)等。3.在过度放牧所引起的逆行演替中,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从31种锐减到了2种,盖度从61%降低到8%,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流动沙地的的物种丰富度分别是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的0.25、0.065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464、1.584、0.554,固定沙地最大,为流动沙地的4.45倍;物种均匀度0.497、0.528、0.554。流动沙地最大,是固定沙地的1.11倍。高度及生物量亦均呈递减趋势,优势种和建群种发生更迭,群落结构趋于简单。4.在人工干预状态下的恢复演替中,植物的进展演替规律为:以沙米为优势种的一年生先锋植物群落以糙隐子草为优势种其他多年生禾草伴生的过渡型植被群落冰草+糙隐子草过渡型植被群落羊草+冷蒿亚稳定型群落。与此同时,土壤的结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植物演替研究概况
  • 1.2.2 沙地植物群落的演替研究进展
  • 1.2.3 退化草场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样地选择
  • 1.4.2 样方调查
  • 1.4.3 草地群落特征测定
  • 1.4.4 土壤取样与理化性质测定
  • 1.4.5 分析方法
  • 2. 研究区概况
  • 2.1 研究区自然状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质地貌特征
  • 2.1.3 气候
  • 2.1.4 水文
  • 2.1.5 土壤
  • 2.1.6 植被
  • 2.2 研究区社会经济状况
  • 2.3 呼伦贝尔土地利用现状
  • 2.4 研究区简介
  • 3. 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成因分析
  • 3.1 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现状
  • 3.2 呼伦贝尔沙漠化成因
  • 3.2.1 地质因素
  • 3.2.2 气候变化的影响
  • 3.2.3 人为因素
  • 4. 呼伦贝尔沙地植被类型及特征
  • 4.1 沙地植物资源状况分析
  • 4.2 沙地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
  • 4.3 呼伦贝尔沙地土壤物理性状特征
  • 4.4 小结
  • 5. 呼伦贝尔沙地群落演替规律研究
  • 5.1 过牧状态下的植被逆行演替
  • 5.2 人工干预状态下的植被恢复演替
  • 5.2.1 植被恢复演替与沙地植被恢复
  • 5.2.2 不同封育年限植被群落的演替
  • 5.3 植被进展演替过程和土壤系统均衡
  • 5.4 小结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分和土壤因子对湿地植被演替影响的研究概述[J]. 生物学教学 2017(09)
    • [2].典型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进展[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3(04)
    • [3].香港离岛植物传播与植被演替[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7(05)
    • [4].黄土高原撂荒川地植被演替及土壤性质分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5].辽北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油松植被演替系列探讨[J]. 防护林科技 2013(11)
    • [6].基于植被演替理论的城市废弃地植物景观营造策略[J]. 中国城市林业 2020(02)
    • [7].黄土高原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养分、水分关系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科学 2010(05)
    • [8].基于饮水点放牧半径的高寒植被演替过程研究[J]. 青海大学学报 2019(02)
    • [9].淋洗脱盐对滨海滩涂不同植被演替带土壤重金属的影响[J]. 生态毒理学报 2018(01)
    • [10].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植被演替过程的碳动态[J]. 山地学报 2017(05)
    • [11].半干旱地区煤矿次生裸地植被演替规律应用[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12].贵州省普定县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10)
    • [13].岩溶区不同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元素及其有效态[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5)
    • [14].长江中下游人工护坡坡面植被演替研究[J]. 泥沙研究 2020(05)
    • [15].洱海近50a来沉水植被演替及其主要驱动要素[J]. 湖泊科学 2013(06)
    • [16].天祝高寒草甸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调查[J]. 草原与草坪 2014(03)
    • [17].子午岭林区植被演替下的土壤微生物响应[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02)
    • [18].内蒙古东部湿地植被演替的初步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06)
    • [19].北京市河道岸坡植被演替调查与评价研究[J]. 北京水务 2014(02)
    • [20].基于生态恢复的植被演替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1)
    • [21].原生滩涂植被演替带土壤Cd形态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 生态毒理学报 2018(01)
    • [22].退耕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团聚体与胶结物质的协同响应[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3)
    • [23].喀斯特植被演替过程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19(11)
    • [24].地下水开采条件下苏贝淖流域植被演替模型与演替过程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1)
    • [25].黄土高原退化草地恢复演替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研究 2008(06)
    • [26].六盘山森林土壤种子库与植被演替过程[J]. 水土保持学报 2008(06)
    • [27].桂西北喀斯特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3)
    • [28].黄河三角洲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盐生植被演替的响应[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11)
    • [29].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细菌对盐生植被演替的响应[J]. 土壤通报 2018(03)
    • [30].黄土丘陵沟壑区浅层滑坡堆积体植被演替特征及土壤养分响应[J]. 山地学报 2018(05)

    标签:;  ;  ;  ;  ;  

    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成因及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