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浅谈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山东省平度市南京路小学266700

摘要:启发点拨,相机诱导。熟练静思,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整体,在读中理解品析语言,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陶冶。自主探索,以学为主,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关键词:启发点拨以读为本以学为主各抒己见

经常听一些小学语文老师上完一堂课后,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上课的兴致很高,可是学生懒洋洋的,似听非听,不进入角色。”还有的感慨:“今天的学生不知怎么了,两眼发直,不肯动脑筋,没有人举手。”寻根溯源,新课改精神落实不到位,教师的教学思想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面对困惑,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启发点拨,相机诱导

教师要明确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启发点拨,因势利导。叶老说:“教师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因此,教师决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愿望设计阅读教学过程,而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及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察言观色、循循善诱,不断营造“愤悱”状态,又不断地启发引导,“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熟练静思,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训练。因此,阅读教学的重心在一个“读”字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贤们早已总结出来的语文学习之道。让学生反复地去读、去背,口诵心惟,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品味词语的语境语义,从读中发掘句子的言外意,从读中体会选材的匠心,从读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读中发展思维能力,从读中领悟行文的真谛,从读中汲取人文的养料。读既是实践,又是濡染;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植,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有心灵世界净化的过程。因此,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课堂。

如学习一篇课文,一开始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每句话都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低年级学生要通过充分地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能把课文像讲故事一样叙述出来;中、高年级学生可以根据年段要求,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自读自悟时,需要多长时间,教师尽可能少讲、少问,凡是学生能自己学懂的,教师就一定不讲。有了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有基本保障。

三、自主探索,以学为主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而获得语文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是无法替代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就能达到的。所以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地卖弄抑或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读书心得,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强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中,依据课文并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通过自读自悟,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课文的蕴蓄,实现与课文的有效对话。实在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通过自主感悟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既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搞“一刀切”,更要鼓励学生创造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认知的方式方法必然会有各自的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而且有利于加快对文章理解的进程。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提示:“了解桂林山水特点时,你们想用读的方法学就可以反复读,在读中感悟;想抓住词语分析,就分析理解;想一边学一边把山和水的特点用动作表演出来,可以表演,……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四、各抒己见,激励创新

阅读教学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认识能力的提高,不仅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检验的认识过程,而且离不开个体的知识和经验,思维方法和习惯。变“统一认识”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开争辩。学则须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师生经过“整合”,把问题归纳为一两个中心问题。每篇课文都设计一两个有整体性、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全篇课文的联系中学习、感悟。有了思维的广度,才能有思维的深度。有了广阔的空间,必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高年级学生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解答:“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这两个问题,其思维理解的空间就广阔了。

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必能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让阅读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将促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标签:;  ;  ;  

浅谈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