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丝骨架在辣椒与小麦白粉菌互作中的作用研究

微丝骨架在辣椒与小麦白粉菌互作中的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非寄主抗病性是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最普遍、最持久的抗病形式,细胞骨架在非寄主抗病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辣椒非寄主抗病机制和阐明微丝骨架在辣椒非寄主抗病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辣椒和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Bgt)组成的非寄主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过氧化氢(H2O2)、过敏性坏死反应(HR)和乳突等重要抗病反应在辣椒非寄主互作中的产生情况;用微丝解聚药物LB(Latrunculin B,LB)处理辣椒叶片后接种小麦白粉菌,观察LB处理在不同时间段对辣椒主要抗病反应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透明染色法观察统计小麦白粉菌在辣椒和小麦叶片上的萌发侵染情况。结果表明,与寄主相比,小麦白粉菌在非寄主上的萌发明显延迟,且萌发孢子不能进一步侵入。偶尔小麦白粉菌能侵入辣椒叶片形成吸器原体,但被侵入细胞迅速坏死,吸器被瓦解。2.利用二氨基联苯胺(DAB)、台盼蓝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小麦白粉菌与辣椒非寄主互作和与小麦寄主互作中的H2O2积累、HR和乳突产生情况。结果表明,H2O2、HR和乳突产生在两个互作中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与寄主互作中较低的H2O2和HR产生率相比,非寄主互作产生率较高。说明HR是辣椒抵御小麦白粉菌侵入的主要抗病机制,H2O2积累和HR在辣椒抗小麦白粉菌侵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 LB处理辣椒叶片后接种小麦白粉菌,DAB染色法观察H2O2产生结果表明,H2O2产生率明显降低,H2O2积累明显受抑。表明微丝骨架参与了辣椒非寄主抗性中的H2O2积累。4.小麦白粉菌接种LB处理的辣椒叶片,台盼蓝染色法观察互作中HR发生情况。结果HR在接种前期被明显激发,而在接种后期明显受抑。表明微丝骨架的聚合状态是影响HR发生的重要因素。5.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苯胺蓝染色法检测LB处理对小麦白粉菌诱导的乳突和胼胝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的形成和物质积累均受到明显抑制。说明微丝骨架参与了乳突和胼胝质的形成。6.辣椒叶片经LB处理后,对小麦白粉菌的抗性明显降低。52.8%的白粉菌成功侵入辣椒表皮细胞并形成较饱满的吸器原体。表明微丝解聚抑制了辣椒的非寄主抗病性,微丝骨架在辣椒抵御非致病菌侵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非寄主抗病性概述
  • 1.1.1 非寄主抗病性的构成
  • 1.1.2 典型的非寄主抗病性
  • 1.1.3 非寄主抗病性与基因对基因抗病性的联系
  • 1.2 植物的主要抗病反应
  • 1.2.1 过敏性坏死反应
  • 1.2.2 活性氧迸发
  • 1.2.3 乳突积累
  • 1.3 细胞骨架概述
  • 1.3.1 微丝骨架的研究进展
  • 1.3.2 微丝的形态结构
  • 1.3.3 微丝结合蛋白
  • 1.3.4 微丝骨架功能概述
  • 1.4 细胞骨架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
  • 1.4.1 抗病反应中的骨架重组
  • 1.4.2 细胞骨架参与非寄主抗病性
  • 1.4.3 微丝骨架与抗病反应发生的关系
  • 1.5 小麦白粉菌及辣椒在非寄主互作中的研究概况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辣椒与小麦白粉菌非寄主互作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植物与病原菌
  • 2O2 的组织化学定位'>2.1.2 H2O2的组织化学定位
  • 2.1.3 过敏性坏死的染色观察
  • 2.1.4 乳突观察
  • 2.1.5 显微镜观察
  • 2.1.6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
  • 2O2 积累'>2.2.2 H2O2积累
  • 2.2.3 过敏性坏死反应
  • 2.2.4 乳突积累
  • 2.3 讨论
  • 第三章 微丝骨架在辣椒与小麦白粉菌互作中作用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植物与病原菌
  • 3.1.2 药物配制及注射浓度
  • 3.1.3 药物注射方法与病菌接种
  • 2O2 的染色观察'>3.1.4 H2O2的染色观察
  • 3.1.5 过敏性坏死的染色观察
  • 3.1.6 乳突的染色观察
  • 3.1.7 胼胝质的染色观察
  • 3.1.8 显微镜观察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小麦白粉菌在辣椒叶片上的萌发情况
  • 2O2 积累的影响'>3.2.2 LB 处理对H2O2积累的影响
  • 3.2.3 LB 处理对过敏性坏死反应发生的影响
  • 3.2.4 LB 处理对乳突形成的影响
  • 3.2.5 LB 处理对胼胝质积累的影响
  • 3.2.6 LB 处理对非致病菌侵入的影响
  • 3.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麦白粉菌喷雾接种方法建立及其在生物测定上的应用[J]. 植物保护学报 2020(03)
    • [2].新疆南疆瓜类白粉菌显微形态观察及致病性初步分析[J]. 新疆农业科技 2019(04)
    • [3].内蒙古白粉菌寄主范围及生态学观察[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4].2010-2017年河南省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变化动态监测[J]. 植物保护 2019(06)
    • [5].盐与白粉菌互作对拟南芥抗病性的影响[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0(06)
    • [6].苏北地区禾谷类白粉病发生与小麦白粉菌越夏相关性的调查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12)
    • [7].陕西省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监测和年度动态变化[J]. 植物保护 2018(06)
    • [8].几种禾本科植物上白粉菌形态学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11)
    • [9].内蒙古白粉菌补遗[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10].钙对感染白粉菌甜瓜幼苗中苯丙烷类物质代谢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02)
    • [11].秦岭主要林区白粉菌分类研究初报[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3)
    • [12].甘肃省中西部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RAPD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2)
    • [1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白粉菌分子遗传研究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4)
    • [14].基于RAPD对贵州省小麦白粉菌的遗传多样性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04)
    • [15].白粉菌对抗、感白粉病小麦品种叶片组织侵染情况的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16].橡胶树白粉菌诱导寄主及非寄主植物产生活性氧积累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09)
    • [17].吉林省白粉菌新记录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 [18].三株生防细菌对黄瓜白粉菌生防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07)
    • [19].内蒙古白粉菌二新记录种[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4)
    • [20].周口地区番茄白粉菌的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6)
    • [21].中国东北地区白粉菌新记录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2(04)
    • [22].小麦白粉菌病害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07)
    • [23].内蒙古白粉菌4个新记录种[J]. 菌物研究 2017(02)
    • [24].商丘地区番茄白粉菌的鉴定[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25].烟草白粉菌对烟草重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1)
    • [26].番茄白粉菌的PCR分子检测[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05)
    • [27].SGT1正调控橡胶树白粉菌在拟南芥上激活的抗病性[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10)
    • [28].陕西省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J]. 麦类作物学报 2012(02)
    • [29].橡胶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侵染寄主拟南芥的筛选[J]. 植物保护学报 2016(04)
    • [30].2007年我国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J]. 植物保护 2008(06)

    标签:;  ;  ;  ;  ;  

    微丝骨架在辣椒与小麦白粉菌互作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