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琴后现代文化政治思想的文学策略

哈琴后现代文化政治思想的文学策略

论文摘要

“文化政治”是一个后现代概念,是一种微观的政治。它回应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的深刻变迁。“政治”开始超越社会解放和阶级革命,广泛地渗透在当代的文化艺术实践中。与宏观的社会政治相对,文化政治是一种文化领域的微观政治诉求。指文学、绘画、音乐、摄影、影视等文化形式,乃至日常生活都是意识形态和权利斗争的重要场所,都具有政治性。与此同时,西方文艺理论出现了明显的政治化倾向,解构主义之后的文论几乎都强调了文化政治的言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也引起了加拿大后现代理论家琳达·哈琴的关注,她对后现代主义文化政治问题给出了自己独特的阐释。本论文研究哈琴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政治思想,认为她是用文学策略的方法来把握和理解文化政治的总体特征的。在哈琴看来,悖谬性、双重编码、历史再现、戏仿、反讽、语像跨界等文学领域的策略契合了后现代文化政治的批判模式。也就是说,后现代文化艺术实践的政治性主要是以文学策略的形式传达的。正是这些策略暴露出任何文化实践下都隐藏的意识形态与权力的潜文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哈琴文化政治思想的视域、渊源及理论模型。首先介绍文化政治出现的时代语境,梳理文化政治概念的缘起与发展脉络。其次,追溯哈琴文化政治思想的理论渊源。哈琴的后现代文化政治的思想来源丰富,受到过多种理论学说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汲取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本观、福柯的后结构主义的话语观和历史观以及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的精华,它们相互交织构成哈琴整个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此外,哈琴的研究有她自己独特的理论模型,那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她从后现代建筑这种文化实践中获得灵感,以后现代建筑师波多盖希和詹克斯理论为基础,建构了自己的理论模型。哈琴文化政治思想的许多核心概念都得益于这一艺术形式的启示。第二章论述了哈琴后现代文化政治思想的核心。即:她认为后现代主义政治是一种基于悖论性的“妥协的”或“两面性”的政治学。表现在后现代政治实践无法摆脱它所试图颠覆的体系。它与所要批判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既合作又批评”、“既利用又颠覆”的。因此,后现代主义的政治模式是“共谋性批判”的,也就是从所要反对的事物内部对其进行质疑和颠覆。后现代文化政治破除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模式,主张对待历史和现在都采取了兼容式的、多元共生的态度。第三章与第四章集中论述后现代文化政治的两大策略。即哈琴认为后现代文化政治最重要的实践策略是后现代“戏仿”和“反讽”。本章具体分析了哈琴的“戏仿理论”。哈琴认为戏仿是后现代主义政治典型而有效的实践策略。这种原为文学中的策略不仅被运用于后现代小说,同时还广泛出现于后现代摄影、建筑、绘画、音乐和影视中。后现代艺术中的戏仿不再是现代主义纯粹内向性的自恋互文,而是一种具有“双重编码”再现方式的文化政治策略。双重编码使后现代戏仿既自我指涉又指向世界,通过反讽式的嘲弄,实现质疑与批判。第四章解读哈琴的后现代“反讽”理论。哈琴认为反讽是今天文化政治的得当的策略。后现代的反讽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反讽,它已经成为后现代艺术家在晚期资本主义条件下干预社会的一种新的文化政治策略,具有批判性的锋芒。只不过在文化文本中,戏仿的意义更为错综复杂而具有“风险性”。在后现代文化艺术实践中,反讽的运作模式是“双重言说”和“共谋性批判”的。第五章与第六章论述具体的文化艺术实践中,如后现代小说、摄影与电影中的政治意识问题。第五章主要讨论后现代主义小说对历史再现的质疑与政治介入。哈琴将具有鲜明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称之为“编史元小说”或“历史编纂元小说”。这是她首次提出的概念,认为它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典型形式。“编史元小说”是充满矛盾的流行作品,它悖谬的再现模式体现了独特的文化政治意识。本章将论述编史元小说的历史再现机制,指出它们是通过反讽和戏仿对历史再现真实性这一问题进行质疑。以两部具体文本为例,分析其蕴含的政治介入。第六章分析后现代摄影与银幕中的政治意识及其表现方式。摄影在后现代时期表现为一种观念艺术。它质疑了纪实摄影的客观中立性。哈琴特别关注的是当代摄影中那些将文字与图像结合的作品。这种包含两个不同描述系统的再现方式具有一种张力,有效地表达了艺术家的批评意识和主张,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与权力的运作。戏仿在摄影中的运用也为其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政治蕴含和批评意识。本章还分析了后现代电影文本的再现方式。与编史元小说类似,作为视觉文本的电影利用“元电影”与戏仿和反讽的策略使电影具有建构人们意识形态的作用。结语部分总结哈琴的理论成就及其思想中的问题与争议。哈琴对后现代文化政治做了独特的阐释:她从文学的角度进入政治,从艺术实践出发,还原了后现代主义的真实面貌,为我们客观冷静的认识后现代政治的矛盾性及两面性提供依据。哈琴的思想在当今后现代主义备受争议的语境下,不失为一种建设性的思考。然而,对于后现代政治是否终止于不偏不倚的妥协的文化政治,哈琴却没有给出答案。后现代主义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如何呢?这将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的学术背景与意义
  • 二、 哈琴的学术生涯
  • 三、 文献综述与研究状况
  • 第一章 哈琴文化政治思想的视域、渊源及理论模型
  • 一、 “文化政治”何为
  • (一) 文化政治缘起
  • (二) 后结构主义的文化政治
  • (三) “文化研究”的文化政治
  • (四) 晚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
  • 二、 哈琴后现代文化政治思想的理论渊源
  • (一) 来自解构主义的传统
  • (二) 福柯后结构主义微观权利与话语观的启发
  • (三) 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的影响
  • 三、 哈琴后现代主义政治的理论模型:后现代建筑
  • (一) 兼收并蓄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 (二) 后现代建筑带来的启示
  • 注释
  • 第二章 “矛盾入世”的“两面性的政治学”
  • 一、 后现代政治的“悖论性”
  • 二、 “共谋性批判”的政治模式
  • 三、 面临“制度化”与“经典化”危机的反话语
  • 注释
  • 第三章 后现代文化政治的戏仿策略
  • 一、 戏仿的概念与流变
  • 二、 戏仿的再现政治
  • 三、 “双重编码”的政治性
  • 注释
  •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文化政治的“反讽”策略
  • 一、 反讽的历史考察
  • (一) 作为修辞技巧的古希腊反讽
  • (二) 具有哲学意蕴的浪漫反讽
  • (三) 诗歌本体论原则的新批评反讽
  • (四) 作为生存方式的后现代反讽
  • 二、 “跨意识形态”的文化文本中的反讽
  • 三、 反讽意义的确定:“双重言说”的锋芒
  • 注释
  • 第五章 “编史元小说”的历史再现与政治介入
  • 一、 何谓“编史元小说”
  • 二、 编史元小说对再现历史的质疑
  • (一) 历史编纂研究带来的启示
  • (二) 编史元小说:“对历史的消遣”
  • 三、 编史元小说的政治介入:以两部文本为例
  • 注释
  • 第六章 图像和银幕—意识形态的交锋场所
  • 一、 后现代摄影的本质
  • (一) 纪实的虚伪性与摄影的观念性
  • (二) 后现代摄影的矛盾性与跨界的张力
  • 二、 图像与文字边界交遇的张力
  • (一) 图像与文字交遇的政治张力
  • (二) 摄影指称的政治性
  • 三、 蓄意越界:挪用与戏仿
  • (一) 潜入西方艺术史的戏仿摄影
  • (二) 化妆自拍摄影的隐喻
  • 四、 电影银幕背后的批评潜能
  • (一) 哈琴眼中的后现代电影
  • (二) 后现代电影文本阐释
  • (三) 电影背后的质询
  • 注释
  • 结语:哈琴文化政治思想的评价
  • 一、 一门‘问题学’
  • 二、 理论成就
  • 三、 问题与争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一、 西文文献
  • 二、 中文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后现代文化哲学范畴的核心价值——兼论全球化时代文化研究的应然思维方式[J]. 王学研究 2016(01)
    • [2].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后现代文化阐释[J]. 教学与研究 2017(06)
    • [3].后现代文化思潮探析[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 [4].试论后现代文化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J]. 中国包装工业 2012(07)
    • [5].后现代文化思潮价值审视[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10)
    • [6].论后现代文化下两性美的中性化趋向[J]. 美与时代(下) 2012(05)
    • [7].后现代文化对休闲旅游的影响[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 [8].后现代文化的异化本质——詹姆逊的断定与批判[J]. 学术研究 2010(09)
    • [9].移动短视频的后现代文化特质[J]. 青年记者 2020(12)
    • [10].试论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历史基础[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6)
    • [11].后现代文化转型的深度解释模式举要[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2].后现代文化境遇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3].解构的反解构:“网红”后现代文化的悖论——以papi酱为例[J]. 当代电视 2017(07)
    • [14].论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学[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0(12)
    • [15].广告设计与后现代文化探讨[J]. 参花(上) 2014(11)
    • [16].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化政治概述[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7].春晚:传统文明与后现代文化的碰撞[J]. 青年记者 2013(15)
    • [18].后现代文化对中国广告创作的影响[J]. 市场研究 2012(04)
    • [19].后现代文化思潮对当代美国文学作品修辞手法的影响[J]. 作家 2015(24)
    • [20].近几年詹姆逊后现代文化理论研究述评[J]. 学理论 2016(02)
    • [21].后现代文化对青年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 教学研究 2008(04)
    • [22].后现代文化浸入对独生代大学生影响的思考[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2(07)
    • [23].后现代化境域下的现代化——《后现代文化》的一种解读[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04)
    • [24].暴力·越界——从《白噪音》看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标准[J]. 甘肃高师学报 2010(01)
    • [25].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与后现代文化语境[J]. 电影文学 2017(01)
    • [26].后现代文化语境和90年代诗歌叙事性的发生[J]. 中国文学研究 2009(01)
    • [27].探析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仙侠剧[J]. 传媒论坛 2018(14)
    • [28].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中国诗歌[J]. 当代文坛 2013(01)
    • [29].后现代文化思潮下的叙事危机与价值共识建构[J]. 理论导刊 2015(02)
    • [30].音乐文化与现代及后现代文化[J]. 戏剧之家 2015(14)

    标签:;  ;  ;  ;  ;  

    哈琴后现代文化政治思想的文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