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本研究应用 RAPD 技术对吉林省集安马铁菊头蝠的两个冬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我们根据电泳图谱和实验数据计算了任意两个个体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并应用 SPSS11.0 软件构建出其谱系关系。 我们应用从上海 Sangon 的 S131-S140 和 S2001-S2010 中筛选出来的 16 条引物进行了 RAPD 反应,共扩增出 104 条谱带,其中谱带多态性比率最小为 11.11%,最大为 100.00%,平均为 69.76%。在这两个冬眠群体中,任意两个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和相似性系数分别在 0.1 和 0.9 左右。 研究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冬眠群体个体之间的相似程度很高,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此外,根据研究结果还发现其偏离了连锁不平衡和 Hard-Weinberg 平衡。经过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吉林省吉安地区马铁菊头蝠的冬眠群体较小,其每个冬眠群体的数量仅有四、五十只左右,有效种群数量很小,个体间可能不能随机交配,出现近亲繁殖,最终导致连锁不平衡和 Hard-Weinberg 平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瓶颈效应,栖息地遭受破坏和群体之间基因流动贫乏所致。为了避免这一物种遗传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我们结合马铁菊头蝠的遗传多样性背景及其生存现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保护策略,以提高当前马铁菊头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促进并提高该物种的进化潜力,最终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第一章 引言1.1 马铁菊头蝠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1.1.1 马铁菊头蝠的分类和分布1.1.2 马铁菊头蝠的形态学特征1.2 马铁菊头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1.3.1 形态标记1.3.2 细胞标记1.3.3 生化标记1.3.4 分子标记1.4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区域及实验点概况2.2 材料2.2.1 样品2.2.2 药品与检测2.2.3 仪器设备2.3 实验方法2.3.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2.3.2 DNA 样品的检测2.3.3 PCR 扩增2.3.4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2.4 RAPD 反应结果的记录与分析2.4.1 图谱记录2.4.2 数据分析第三章 实验结果3.1 马铁菊头蝠基因组 DNA 的提取结果3.2 最佳反应体系的筛选建立结果3.3 随机引物的筛选结果3.4 随机引物对冬眠群体的 RAPD 扩增结果3.5 随机引物扩增谱带的多态性比率3.6 个体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指数3.7 马铁菊头蝠冬眠群体的聚类分析结果第四章 讨论4.1 马铁菊头蝠遗传多样性的分析4.2 Hard-Weinberg 平衡4.3 马铁菊头蝠两个冬眠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4.4 建议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马铁菊头蝠论文; 谱系论文; 遗传多样性论文; 亲缘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