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刘传远湖北省利川市毛坝乡毛坝小学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这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期的心理发展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免疫”能力,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需要日常的、大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时时处处都沐浴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收到实效。这无疑要涉及到各方面的教育因素,关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还是班团队活动,都应该齐抓共管,相互配合。

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学校工作中全面渗透心理教育,这就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其中,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努力做心理健康的表率,并相信、喜欢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要。

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建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帮助学主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方面的教育不仅要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还要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

健全的人格包括正确的人生态度、正常心理过程的稳定特征、正确的行为方式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客观环境,学会科学地观察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其次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全面、客观地自我评价,提高与周围环境的心理平衡程度与适应能力。第三要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彼此的心理健康。第四要教育学生形成勤奋、勇敢、果断和独立自主的行为特点。

大脑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只有科学用脑,才能充分利用大脑的潜能。要勤用脑,多用脑,适度用脑,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要让左右脑交替休息,要进行体育锻炼。

实践表明,在积极状态下,青少年学生的知觉活动、思维活动,特别是智力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在挫折状态下,消极情绪的产生,会使学生失去心理平衡,往往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健康情绪的培养,提高他们对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一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二要提高情感效能。情感的强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正常活动的进行,中等强度的情感其效能最高。教师应把学生的情感调整到中等强度,对他们的学习最有帮助,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强,越能克服挫折和失败带来的不利影响。

标签:;  ;  ;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