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二肽席夫碱异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手性二肽席夫碱异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论文摘要

手性异多核金属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已成为近年来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它除了具有花样繁多的结构类型和成键方式,还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另外,一些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金属蛋白和金属酶中都存在着手性异双核结构,手性异多核配合物被广泛用作金属蛋白的活性中心模型,在生物无机化学研究中是很重要的一类配合物。因此,深入地了解手性异核配合物的合成规律、结构规律及性能与应用是近年来化学家、生物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追求的目标。本论文以3种不同R基侧链的氨基酸组成的二肽作为手性分子与水杨醛及其衍生物缩合合成手性Schiff碱配体,与铜配位形成刚性的“配合物配体”,并以此为分子基块与碱金属、碱土金属及过渡金属进一步配位组装,设计构筑一系列异双核、异多核、一维、二维结构的异多核羧基桥联手性配合物。这些多核配合物都具有光学活性。1.以水杨醛和甘亮二肽缩合与铜配位得手性配合物配体[CuL]-,进一步和碱金属,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得异核手性配合物Cu(Ⅱ)-M(Ⅱ) (M=Ba,Sr,Cd,Mg,Ni),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热重,X-射线单晶衍射及圆二色光谱对五个配合物进行了性质的研究和结构的表征。其中配合物(1)-(2)的晶体结构非常相似,它们通过羧基的桥联作用形成了一个M-Cu-M异三核的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作用使配合物构成了手性三维空间网状结构。配合物(3)-(5)的晶体结构相似,在它们的晶体结构堆积中形成了分列的[M(H2O)6]2+阳离子柱和[CuL]-阴离子柱排列,阳离子柱和阴离子柱通过氢键相连形成了三维手性空间网状结构。它们的CD光谱显示出负的Cotton效应,说明具有光学活性。2.以水杨醛和手性甘缬二肽缩合而成的席夫碱与铜形成的配合物为分子基块,进一步与金属离子配位设计筑成Cu(Ⅱ)-M(Ⅱ) (M=Ba, Ni)的手性异核金属配合物,并且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热重,X-射线单晶衍射及圆二色光谱对它们进行了性质的研究和结构的表征。配合物(6)的晶体结构为八面体的P21手性空间点群,每个晶胞单元包含了一个[Ba(H2O)5(CuL)2]三核单元和一个游离水。分子则通过了羧基的桥联作用形成了一个Ba-Cu-Ba异三核的结构。分子在沿a轴方向形成由氢键联接的二次螺旋链,沿b轴方向形成另一氢键联接的二次螺旋链,两条链通过氢键相互交错联接,形成了氢键联接的蜂巢状的手性结构。配合物(7)的晶体结构中,沿c轴方向形成分列的[Ni(H2O)5(CH3OH)]2+阳离子柱和[CuL]-阴离子柱的排列,阳离子柱和阴离子柱通过氢键相联接形成了三维手性网状结构。配合物(6)7的CD光谱图显示出由铜的d-d跃迁起的负的Cotton效应,说明具有光学活性。3.一系列手性异核配合物由3-甲氧基水杨醛与甘丙,甘缬,甘亮二肽缩合形成席夫碱与碱土金属离子构建得到。配合物(8)的结构和配合物(9)的结构相似,每一个晶胞单元包含了一个单核[CuL1]-单元和一个双核M(H2O)5[CuL1]+单元,[CuL1]-作为三齿配体用一个甲基氧,两个羧基氧螯合金属离子M,分子沿a轴方向形成了一维阴阳离子交错链,沿b轴方向堆积形成氢键连接的二次螺旋链,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相连,形成三维手性结构。配合物(10)中二肽由甘丙二肽换成甘缬二肽,二肽上侧链取代基由原来的甲基变成异丙基,但结构与(8)、(9)相似。配合物(11)中二肽改变成甘亮二肽,二肽上侧链取代基基团变成异丁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每一个晶胞单元包含了两个[CuL3]-单元、一个Mg(H2O)62+单元以及3个游离水。在它的晶体结构堆积中形成了分列的[Mg(H2O)6]2+阳离子柱和[CuL3]-阴离子柱排列,阳离子柱和阴离子柱通过氢键相连形成了三维手性空间网状结构。4.以DL-甘丙二肽和5-磺基水杨醛缩合和铜配位,得到“配合物配体”[CuL]2-,进一步与碱土金属离子Ca2+、Sr2+、Ba2+反应,得到三个羧基和磺基桥联的异核配位聚合物{[Ca(H2O)5(CuL)]·5H2O}n(12)、{[Sr(H2O)4(CuL)]·5H2O}n(13)和{[Ba(H2O)5(CuL)]·5H2O}n(14)。配合物{[Ca(H2O)5(CuL)]·5H2O}n(12)中由于Ca2+的原子半径比较小,因此只有一个磺基氧参与了配位,然后通过羧基桥联作用形成了一个一维链状的配位聚合物;配合物{[Sr(H2O)4(CuL)]·5H2O}n(13)和{[Ba(H2O)5(CuL)]·5H2O}n(14)结构相似,则有两个磺基氧参与了配位,形成了一个二维网格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三种配合物中羧基氧都是以μ2的形式进行配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研究进展
  • 1.3 手性席夫碱配合物的性质
  • 1.3.1 催化活性
  • 1.3.2 抗菌活性
  • 1.3.3 光学性质
  • 1.4 选题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水杨醛甘亮二肽席夫碱 Cu(Ⅱ)-M(Ⅱ)(M=Ba,Sr,Mg,Cd,Ni)异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前言
  • 2.1 实验部分
  • 2.1.1 试剂及性质测定
  • 2.1.2 合成
  • 2.1.2.1 水杨醛甘亮二肽单核铜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
  • 2O)5(CuL)2]·3H2O(1)配合物的合成'>2.1.2.2 [Ba(H2O)5(CuL)2]·3H2O(1)配合物的合成
  • 2O)4(CuL)2]·3H2O (2)、[Cd(H2O)6] [CuL]2·2H2O (3)配合物的合成'>2.1.2.3 [Sr(H2O)4(CuL)2]·3H2O (2)、[Cd(H2O)6] [CuL]2·2H2O (3)配合物的合成
  • 2O)6][CuL]2·3H2O·CH3OH(4)[Ni(H2O)5(CH3OH) ][CuL]2·H2O·CH3OH(5)配合物的合成'>2.1.2.4 [Mg(H2O)6][CuL]2·3H2O·CH3OH(4)[Ni(H2O)5(CH3OH) ][CuL]2·H2O·CH3OH(5)配合物的合成
  • 2.1.3 单晶结构测定
  • 2.2 结果与讨论
  • 2O)5(CuL)2]·3H2O(1)晶体结构'>2.2.1 [Ba(H2O)5(CuL)2]·3H2O(1)晶体结构
  • 2O)4(CuL)2]·3H2O(2)晶体结构'>2.2.2 [Sr(H2O)4(CuL)2]·3H2O(2)晶体结构
  • 2O)6][CuL]2·2H2O(3) 、[Mg(H2O)6][CuL]2·3H2O·CH3OH(4)晶体结构'>2.2.3 [Cd(H2O)6][CuL]2·2H2O(3) 、[Mg(H2O)6][CuL]2·3H2O·CH3OH(4)晶体结构
  • 2O)5(CH3OH) ][CuL]2·H2O·CH3OH(5)晶体结构'>2.2.4 [Ni(H2O)5(CH3OH) ][CuL]2·H2O·CH3OH(5)晶体结构
  • 2.2.5 红外光谱分析
  • 2.2.6 紫外光谱分析
  • 2.2.7 热重分析
  • 2.2.8 圆二色光谱分析
  • 2.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水杨醛甘缬二肽席夫碱 Cu(Ⅱ) -M(Ⅱ)(M=Ba, Ni)异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前言
  • 3.1 实验部分
  • 3.1.1 试剂及性质测定
  • 3.1.2 合成
  • 3.1.2.1 水杨醛甘缬二肽单核铜席夫碱的合成
  • 2O)5(CuL)2]·H2O(6)配合物的合成'>3.1.2.2 [Ba(H2O)5(CuL)2]·H2O(6)配合物的合成
  • 2O)5(CH3OH) ][CuL]2·3H2O (7)配合物的合成'>3.1.2.3 [Ni(H2O)5(CH3OH) ][CuL]2·3H2O (7)配合物的合成
  • 3.1.3 单晶结构测定
  • 3.2 结果与讨论
  • 2O)5(CuL)2]·H2O(6)晶体结构'>3.2.1 [Ba(H2O)5(CuL)2]·H2O(6)晶体结构
  • 2O)5(CH3OH) ][CuL]2·3H2O (7)晶体结构'>3.2.2 [Ni(H2O)5(CH3OH) ][CuL]2·3H2O (7)晶体结构
  • 3.2.3 红外光谱分析
  • 3.2.4 紫外光谱分析
  • 3.2.5 热重分析
  • 3.2.6 园二色光谱分析
  • 3.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3-甲氧基水杨醛二肽席夫碱 Cu(Ⅱ) -M(Ⅱ) 异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前言
  • 4.1 3-甲氧基水杨醛甘丙二肽席夫碱Cu( Ⅱ) -M(Ⅱ) (M=Ca,Sr,)异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4.1.1 实验部分
  • 4.1.1.1 试剂及性质测定
  • 4.1.1.2 合成
  • 4.1.1.2.1 3-甲氧基水杨醛甘丙二肽单核铜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
  • 2O)5(CuL1)][CuL1] (8)配合物的合成'>4.1.1.2.2 [Ca(H2O)5(CuL1)][CuL1] (8)配合物的合成
  • 2O)5(CuL1)][CuL1]·1.5H2O(9)配合物的合成'>4.1.1.2.3 [Sr(H2O)5(CuL1)][CuL1]·1.5H2O(9)配合物的合成
  • 4.1.2 单晶结构测定
  • 4.1.3 结果与讨论
  • 2O)5(CuL1)][CuL1] (8)晶体结构'>4.1.3.1 [Ca(H2O)5(CuL1)][CuL1] (8)晶体结构
  • 2O)5(CuL1)][CuL1]·1.5H2O(9)晶体结构'>4.1.3.2 [Sr(H2O)5(CuL1)][CuL1]·1.5H2O(9)晶体结构
  • 4.1.4 红外光谱分析
  • 4.1.5 紫外光谱分析
  • 4.1.6 热重分析
  • 4.1.7 园二色光谱分析
  • 4.2 3-甲氧基水杨醛甘缬二肽席夫碱 Cu( Ⅱ) -Ca(Ⅱ) 异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4.2.1 实验部分
  • 4.2.1.1 试剂及性质测定
  • 4.2.1.2 合成
  • 4.2.1.2.1 3-甲氧基水杨醛甘缬二肽单核铜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
  • 2O)4(CuL2)][CuL2] ·2H2O (10)配合物的合成'>4.2.1.2.2 [Ca(H2O)4(CuL2)][CuL2] ·2H2O (10)配合物的合成
  • 4.2.2 单晶结构测定
  • 4.2.3 结果与讨论
  • 2O)4(CuL2)][CuL2] ·2H2O (10)晶体结构'>4.2.3.1 [Ca(H2O)4(CuL2)][CuL2] ·2H2O (10)晶体结构
  • 4.2.4 红外光谱分析
  • 4.2.5 紫外光谱分析
  • 4.2.6 热重分析
  • 4.2.7 圆二色光谱分析(CD)
  • 4.3 3-甲氧基水杨醛甘亮二肽席夫碱Cu( Ⅱ)-Mg(Ⅱ) 异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4.3.1 实验部分
  • 4.3.1.1 试剂及性质测定
  • 4.3.1.2 合成
  • 4.3.1.2.1 3-甲氧基水杨醛甘亮二肽单核铜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
  • 2O)6(CuL3)2]·3H2O (11)配合物的合成'>4.3.1.2.2 [Mg(H2O)6(CuL3)2]·3H2O (11)配合物的合成
  • 4.3.2 单晶结构测定
  • 4.3.3 结果与讨论
  • 2O)6(CuL32]·3H2O (11)晶体结构'>4.3.3.1 [Mg(H2O)6(CuL32]·3H2O (11)晶体结构
  • 4.3.4 红外光谱分析
  • 4.3.5 紫外光谱分析
  • 4.3.6 热重分析
  • 4.3.7 圆二色光谱分析(CD)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5-磺基水杨醛 DL-甘丙二肽席夫碱 Cu(Ⅱ) -M(Ⅱ) (M=Ba,Sr,Ca)异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前言
  • 5.1 实验
  • 5.1.1 实验试剂和性质测定
  • 5.1.2 合成
  • 5.1.2.1 单核铜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
  • 2O)5][CuL]·5H2O}n(12)配合物的合成'>5.1.2.2 {[Ca(H2O)5][CuL]·5H2O}n(12)配合物的合成
  • 2O)4][CuL]·5H2O }n(13)和{[Ba(H2O)5][CuL] ·5H2O }n(14)配合物的合成'>5.1.2.3 {[Sr(H2O)4][CuL]·5H2O }n(13)和{[Ba(H2O)5][CuL] ·5H2O }n(14)配合物的合成
  • 5.1.3 单晶结构测定
  • 5.2 结果与讨论
  • 2O)5][CuL]·5H2O}n(12)晶体结构'>5.2.1 {[Ca(H2O)5][CuL]·5H2O}n(12)晶体结构
  • 2O)4][CuL]·5H2O}n(13)晶体结构'>5.2.2 {[Sr(H2O)4][CuL]·5H2O}n(13)晶体结构
  • 2O)4][CuL]·5H2O}n(14)晶体结构'>5.2.3 {[Ba(H2O)4][CuL]·5H2O}n(14)晶体结构
  • 5.2.4 红外光谱分析
  • 5.2.5 紫外光谱分析
  • 5.2.6 热重分析
  • 5.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语
  • 1 研究小结
  • 2 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
  • 3 本研究存在问题及深入研究的设想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14年全球手性技术市场将超过50亿美元[J].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10(03)
    • [2].生物制造手性化学品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生物加工过程 2013(02)
    • [3].浅谈有机化学中的手性[J]. 科技视界 2013(29)
    • [4].2014年全球手性技术市场将超过50亿美元[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0(07)
    • [5].螺旋配合物[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6].手性胺醇钯配合物的合成[J]. 化工时刊 2008(03)
    • [7].手性之谜[J].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配合人教版教材) 2012(12)
    • [8].手性合成的发展进程[J]. 化工管理 2013(14)
    • [9].从天然氨基酸合成手性离子液体[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3)
    • [10].手性胺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学 2011(02)
    • [11].“2011绿色手性论坛”征文[J]. 科技导报 2011(21)
    • [12].手性磷酸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J]. 有机化学 2010(04)
    • [13].新型手性Schiff碱的合成[J]. 合成化学 2011(01)
    • [14].基于L-型氨基酸的手性聚酰胺酰亚胺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0(08)
    • [15].不同手性剂对超扭曲向列相液晶的影响[J]. 液晶与显示 2014(02)
    • [16].分子手性的探讨[J]. 学园(教育科研) 2012(23)
    • [17].金属配合物/手性磷酸参与的不对称接力催化反应[J]. 化学学报 2013(08)
    • [18].MCM-41手性改性及其催化性能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9(01)
    • [19].手性有机酸薄层色谱保留指数的拓扑模型[J]. 色谱 2014(03)
    • [20].新型手性Brnsted酸的合成及其在直接不对称Mannich反应中的应用[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1].BINOL衍生手性磷酸在傅克反应中的应用进展[J]. 广州化工 2011(11)
    • [22].手性与手性药物[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8(02)
    • [23].手性磷酸锌钠的低热固相合成及调控[J]. 化工学报 2008(09)
    • [24].手性四氢喹啉-4-醇衍生物的绝对构型的分析方法[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4(05)
    • [25].生物催化生产手性环氧氯丙烷的研究进展[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0(01)
    • [26].表面上和纳米孔道内以及乳液中的手性催化[J]. 催化学报 2008(09)
    • [27].手性金属卟啉配合物的性能研究[J]. 化学进展 2009(Z2)
    • [28].含氮手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8(06)
    • [29].新型咪唑型手性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J]. 化学试剂 2011(03)
    • [30].“手性”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J]. 北方药学 2011(01)

    标签:;  ;  ;  ;  

    手性二肽席夫碱异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