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探讨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大兴安岭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和婴儿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其中对观察组注射乙肝疫苗;对照组不给予注射乙肝疫苗。1a后对婴儿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免疫阻断失败率为1.9%(1/52);对照组患者免疫阻断失败率为3.8%(2/52)。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此次研究后我们发现,对孕期妇女注射乙肝疫苗病不能提升婴儿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阻断效果,乙肝疫苗免疫阻断失败可能导致孕妇宫内产生感染。

【关键词】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早已成为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重大传染疾病。上世纪90年代,随着乙肝疫苗的大量使用,我国HBV表面抗原携带者已经从原来的10.1%下降至了6.2%。但是母婴传播依然是最为主要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素。就从目前的局势上看,我国在对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的措施上还并未统一措施,而预防效果也各不相同。本次研究将分析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和婴儿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其中对观察组注射乙肝疫苗;对照组不给予注射乙肝疫苗。其中对照组年龄19-27岁,平均年龄(24.3±1.5)岁;观察组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6.3±1.8)岁。研究中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和年龄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中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4h全部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IU,除此之外给予新生儿注射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新生儿在1月-6月期间注射等剂量的第2针以及第3针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同时观察组孕妇给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3次,每次200IU,共600IU。对照组则不给予注射。

1.3观察指标

研究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免疫阻断失败率为1.9%(1/52);对照组患者免疫阻断失败率为3.8%(2/52)。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宫内、产时以及产后等阶段均有可能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相关资料曾表明,有近30%以上的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是通过母婴进行传播的,同时有90%的婴儿可能成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1]。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表面抗原孕妇所产新生儿接受了乙肝疫苗的注射,使得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几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是同样也有相关的文献指出,由于研究结果不同,所以传播率的波动范围也相对较大,相关报道称胎儿出现宫内感染的几率约为35%左右。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够对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起到中和效果,当乙型肝炎病毒在发生免疫作用前,能够给新生儿提供被动免疫,从而防止孕妇发生产后或产时感染,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率下降有着直接关系;但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宫内感染是导致孕妇免疫失败的根本原因,这和相关文献上报道的结果相似。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发现,HBVe抗原为阳性的孕妇免疫阻断失败率相对较高,进而说明此类孕妇应当作为防止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主要对象。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孕妇HBV、DNA定量值若是越高,那么孕妇感染的几率可能也就越大。我们认为孕妇血清HBV、DNA为6logcopies/ml是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界点,这值得将来对其进一步研究[2]。

有相关的资料曾经报道,针对于已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注射小剂量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够进一步提升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之间传播的效果。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有部分医疗机构将上述方法列为预防母婴传播的常规方法,但值得一提的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够完全治愈乙型肝炎病毒[3]。针对于肝移植手术患者,在术中对其注射10000IU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肝切除7d后注射大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达1a才可降低乙型肝炎的复发率。所以,对于患有乙型肝炎的孕妇而言,孕期见若是单纯接受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是不可能的[4]。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对孕妇注射小剂量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能提高表面抗原阳性和HBVe抗原阳性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应答效果[5]。我们认为,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只能对产后或分娩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进行一定的阻断作用,但是无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孕妇宫内的传播[6]。

怎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在宫内感染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大量文献以及相关资料显示,孕妇分娩前或孕前采用抗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进行治疗有可能能够阻断宫内传播途径。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免疫阻断失败率为1.9%(1/52);对照组患者免疫阻断失败率为3.8%(2/52)。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经过此次研究后我们发现,对孕期妇女注射乙肝疫苗病不能提升婴儿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阻断效果,乙肝疫苗免疫阻断失败可能导致孕妇宫内产生感染。

参考文献:

[1]薛璐.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高危因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

[2]杨少鹏,李静.HBs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及乙型肝炎疫苗联合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10(3):183-185.

[3]唐洁,许联红,陈洁,刘爱民,张静芳,胡娅莉,周乙华.新生儿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传播易患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11(21):3427-3430.

[4]黄美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阻断的相关因素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4.13(2):145-148

[5]于淑丽.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策略的评价[D].复旦大学,2013.

[6]徐陈瑜,陈洁,温坚,陈廷美,毛旭琴,周乙华,胡娅莉.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10(1):1-5.

标签:;  ;  ;  

探讨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乙肝疫苗接种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