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

通心络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

论文题目: 通心络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作者: 詹华奎

导师: 邓道昌

关键词: 通心络,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

文献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观察了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慢性肾炎患者中医主要症状如水肿、神疲乏力、腰脊酸痛、面色晦暗减轻或消失;尿蛋白、尿红细胞减少;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量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阳性转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脂蛋白(a)降低;血肌酐、尿素氮降低;免疫球蛋白IgG上升。提示通心络胶囊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症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脂,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临床综合有效率83.3%,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文章最后对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可能疗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研究的意义和立题依据

1.1 “虚”、“瘀”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基本病理

1.2 补益脾肾、化瘀通络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基本治则

1.3 补气、活血化瘀药是现代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最主要的药物组成方式

1.4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炎切中中医病机、符合治疗原则

1.5 益气活血是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方法

2.临床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1.1 慢性肾炎诊断标准

2.1.2 病情轻重分级标准

2.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 病例选择

2.3 试验方法

2.3.1 分组

2.3.2 治疗方法

2.3.3 观察指标

2.3.4 疗效判定

2.4 统计学处理

3.治疗前两组可比性分析

4.治疗结果

4.1 综合疗效

4.2 中医证候疗效

4.3 主要症状疗效

4.4 对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影响

4.5 对血尿影响

4.6 对肾功能影响

4.7 对血液流变学影响

4.8 对凝血指标影响

4.9 对血脂影响

4.10 对免疫球蛋白影响

4.11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5.讨论

5.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阳性对照药的选择及意义

5.2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5.3 通心络胶囊组方特点

5.4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可能疗效机制探讨

5.4.1 免疫调节作用

5.4.2 抗炎作用

5.4.3 改善凝血机制紊乱

5.4.4 改善肾脏血液动力学

5.4.5 防治细胞、基质增殖,抗肾脏纤维化

5.4.6 降低血脂作用

5.4.7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5.4.8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6.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综述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凝学研究进展

1.肾小球肾炎血凝学改变的机制

1.1 肾小球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1.2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1.3 凝血因子异常

1.4 抗凝物质异常

1.5 纤溶系统异常

1.6 血液流变学改变

1.7 血脂的改变

1.8 其他因素

1.9 肾实质内凝血的激活

2.血凝学改变对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的影响

2.1 肾小球缺血性损伤

2.2 参与、促进肾小球炎症反应

2.3 细胞、基质增生,肾脏纤维化

3.肾炎、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3.1 肾静脉血栓形成

3.2 其它动脉或静脉血栓栓塞

4.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诊断

4.1 临床表现

4.2 实验室检查

5.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治疗

5.1 抗凝剂

5.2 纤溶药物

5.3 抗血小板药物

5.4 手术治疗

5.5 其他疗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进展

1.肾小球肾炎血瘀证的存在及普遍性

1.1 肾小球肾炎血瘀证的中医理论依据

1.2 肾小球肾炎常见中医血瘀证的临床表现

1.3 肾小球肾炎血瘀证的现代病理学证据

1.4 瘀血与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

2.中医对肾小球肾炎瘀血危害的认识

2.1 瘀血导致内六淫

2.2 瘀血阻碍脏腑

3.肾小球肾炎瘀血产生的病因病机

3.1 病邪致瘀

3.2 本虚致瘀

3.3 病理产物致瘀

3.4 药毒致瘀

4.瘀血与肾小球肾炎主症的关系

4.1 瘀血与水肿

4.2 瘀血与蛋白尿

4.3 瘀血与血尿

4.4 瘀血与高血压

4.5 瘀血与贫血

5.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指征

6.活血化瘀治疗肾小球肾炎治法的主要配伍及临床应用

6.1 益气活血化瘀

6.2 行气活血化瘀

6.3 滋阴活血化瘀

6.4 温阳活血化瘀

6.5 养血活血化瘀

6.6 祛风活血化瘀

6.7 解毒活血化瘀

6.8 利水活血化瘀

6.9 止血活血化瘀

6.10 祛痰活血化瘀

6.11 平肝活血化瘀

7.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应用规律

7.1 辨证论治加用活血化瘀药物

7.2 辨病用药

7.3 单味药的应用

7.4 单用活血化瘀药物组成的复方治疗

7.5 固定方的应用、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

7.6 虫类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

7.7 因病程选药

8.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机制

8.1 抑制血小板功能

8.2 抗凝作用

8.3 抗血栓形成

8.4 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8.5 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8.6 改善微循环

8.7 改善血液流变性

8.8 扩张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

8.9 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

8.10 降血脂作用

8.11 抗纤维化

8.12 调节免疫功能

8.13 抗感染、抗炎作用

8.14 其他作用

8.15 活血化瘀药物的复合疗效机制

9.活血化瘀治疗肾小球肾炎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20

参考文献

  • [1].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学特点研究[D]. 王剑飞.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 [2].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研究[D]. 贾冬梅.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 [3].细梗胡枝子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陈艳.南方医科大学2008
  • [4].肾阴虚证的血浆蛋白组学初步研究[D]. 孙晓敏.南方医科大学2008
  • [5].运用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D]. 唐跃.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 [6].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学研究[D]. 刘变玲.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运用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D]. 唐跃.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 [2].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学特点研究[D]. 王剑飞.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 [3].肾炎3号方治疗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及其对系膜细胞和相关因子及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志强.天津中医学院2000
  • [4].任继学教授治疗慢性肾风经验研究——附60例临床观察[D]. 杨利.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
  • [5].加味猪苓汤治疗慢性肾炎气阴两虚湿热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任建素.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6].IgA肾病中医辨证规律、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价研究[D]. 罗月中.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7].慢性肾炎治疗药物组合库的设计与合成[D]. 贺俊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8].益气活血法防治肾小球硬化的疗效和机制探讨[D]. 钟丹.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 [9].论中医食疗文化及食疗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应用[D]. 刘宝贞.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10].慢性肾小球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D]. 钟文冠.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

标签:;  ;  ;  ;  

通心络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